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的性格,到底是先天就已經定型了,還是家庭環境所造就的?
我們總說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似乎在大部分人看來,性格的形成與父母教育、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但是也有小部分人認為,其實孩子的性格從生下來就注定好了。換句話來說,便類似于“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樣的觀點。
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
按照一般的情況,性格的形成實際上很難界定到底是由于什麼原因,但好在,我們有“作弊利器”——同款雙胞胎。
大家都知道,同款雙胞胎的DNA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說,如果他們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最後性格也有巨大的差異,就足以證明孩子的性格主要由後天形成。
為此,美國大學和福利院機構合作,刻意将同卵雙胞胎送給差别很大的家庭撫養。等他們長大後,他們再對這些孩子進行各方面的測試,包括性格、人格、智商等等。測試範圍涵蓋之廣,超乎你的想象。
那麼,結果究竟是什麼呢?
這個實驗的結果,讓很多人大感不可思議,因為最後他們發現,即便同款雙胞胎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他們的性格和經曆仍舊十分相似。
看到這個結果,相信很多父母多多少少都會覺得有點兒沮喪,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實際上一文不值?
倒也不是,這個實驗最後還表示了,雖然孩子的智商和性格70%都由基因決定,但還是有三成會受後天環境的影響,而且家庭環境差異越大,實際上先天影響會稍微減弱。
也就是說,雖然孩子的性格和智商從出生開始就确認了,但父母的教育仍舊能起到作用。實際上,觀察周圍的家庭就能發現,他們的孩子性格大多都和父母十分相像,可以說是兩個人的結合體。
有些人雖然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卻會驚愕地發現自己在無意識間會變得和父母越來越像。
但說到這裡,肯定會有家長走進一個誤區:那是不是說明,小偷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成為小偷?慈善家生出來的孩子一定就善良?
并不是!
首先,造成偷竊的原因主要是認知上的錯誤,比如:法律意識淡薄,在性格上表現出來的是懶惰、不求上進。
是以,孩子很有可能有懶惰、不怎麼上進的性格,但并不代表他一定會偷竊。因為他的受教育程度可能比父母要高得多,深知法律不可觸碰,所以不會做出犯法的事情。
最多可能是在工作學習上可能會出現上進心不足的情況。
再者說了,偷竊也不一定都是想不勞而獲的原因。可能是實在窮困潦倒,沒有出路,才一時想岔了,或者存在某種心理疾病,通過偷竊來過得刺激感。
從本質上來講,父母的教育就好比把一顆種子澆灌長大,這顆種子雖然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是什麼品種,但最後成長的結果卻是不同的。
例如:草莓的種子不可能長出蘋果,西瓜的種子不可能長成梨。而父母能做的,是給他灌溉、施肥、除蟲。
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教育,決定的是最後的果實是否豐碩和甜美、樹有沒有長歪、有沒有被蟲子侵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