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意譯: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死,(思想頑固,麻木不仁,不能領悟大道,沒有自由的精神),而人的身體死亡還在其次。
世人忙忙碌碌,不知所求,不知所終,或為名利外物異化,或為生活瑣碎牽絆,或為海量資訊淹沒,你還有獨享的心靈空間嗎?你還有精神上的獨立與自由嗎?
一個人如果執著并局限于自我,無異于為了一根樹枝而失去了整片森林。生死由命,我們安時而處順就好,但生命的寬度與廣度卻可以由我們自己來掌握,那就是把自我融入到宇宙的大整體中去,滴水入海,不生不死,如老子所雲,“死而不亡者壽”。
這就是悟道,體悟萬物為一、道通為一的人生至理,“離形去知,同于大通”,心與道合,與道同遊,這才是心的解脫,無物我,無古今,不生不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看看得道的真人如何開拓内心的無窮領域。《莊子•德充符》:官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他)統合天地,包藏萬物,以形體六骸為暫時寓所,以耳目所攝為無常幻象,融合所知,了無分别,通而為一,複歸常心,萬化不變其心。他随時遊心于道,所以人們都追随他,他怎麼肯把外物當一回事呢!
得道了,即掌握了自然之道,不為天地變化左右;包容萬物,不為萬物生滅困擾;把身體看成一個暫時寄寓的地方,不為身體所役使;不粘著耳目所接觸的聲色,不為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覺悟了統一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大道,把世界看成一個整體,融合了世俗的分别認知,因此,心裡不再有生死觀念,不生不滅,與道同在,遊心天地之間,不再為世間俗事所羁絆。
“物”本來是自然自在的,而“事”是人的活動,常常體現在對“物”的有意而為。“不以物為事”,就是順物自然,無為無事,讓萬物保持本來的狀态,消解人的活動對萬物帶來的影響或作用,這就是道家的态度,物與事是要主動分離的,體現了“無為”、“無事”的觀念。而在儒家看來,“物,猶事也”,物與事是不分的,這與肯定人的“贊天地之化育”的偉大擔當精神是分不開的。
得道者就是這樣,“不以物為事”,“心未嘗死”,世俗凡塵怎能撄其心呢,這就是心的完全開放與解脫,肉體的死亡又怎會心有挂礙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