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巴比倫》的故事背景在上個世紀90年代,路小路是一個剛剛畢業,走入工廠的學徒。他在戴城糖精廠上班。在路内的小說中,戴城是蘇州的一個小縣城,離上海很近,戴城糖精廠是那所縣城最大的工廠。
路小路是一個吊兒郎當,不學無術的少年,他漫無目的地生活着,沒什麼理想,也不知道規劃。他在戴城糖精廠這個地方見到了各種各樣的人,鉗工班的,電工班的,他做各種各樣的工作,擰螺絲,修水管,換燈泡。他就像是寺廟裡的小和尚,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上班打卡,下班回家。這生活,談不上舒服,也沒什麼羁絆,倒落得一個自己身心愉快。
于是,從那以後的時光裡,他所有的奢望就是能讓時間慢下來,能和這姑娘多呆一會兒。
和路小路吊兒郎當無所謂的态度正好相反,白藍是一個入世頗深,對這個社會人情世故了解頗多的姑娘。“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用在白藍身上再恰當不過了。但白藍并不因自己了解這個社會就變得世故老練。
她隻當自己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一樣,克制的看待着她生活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和路小路反諷嘲笑着虛僞的工廠裡的那些人一樣,她或許無法逃離,但她選擇不和這種虛僞的生活為伍。這也是一種自我人生的勝利。
《少年巴比倫》就是關于路小路和白藍,兩個人之間的初戀故事。不過更是路小路的少年心事。
既然是一個初戀故事,那麼終歸是要散場的。而路小路和白藍,終歸是要再見的。在來不及道别的站台。
影片的結局是開放式的,路小路踏上了尋找白藍的道路。無論找到與否,都無法改變既定的結局,路小路最終會被現實閹割,其結局與崔明亮、小武别無二緻,這也是青春散場後生活的本來模樣。
所以,青春就是這樣,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美好都住在回憶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