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共有九個兒子,其中正妻張春華所生的嫡子有三人,即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三子司馬幹。
司馬師、司馬昭在史上很有名,雖不及老子司馬懿足智多謀,卻也稱得上具有雄才大略。
和兩個同母哥哥相比,司馬幹顯得遜色多了,也許是他故意裝瘋賣傻。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後,封叔父司馬幹為平原王,曆任撫軍中郎将、光祿大夫、衛将軍等官職。
鹹甯三年(公元277年),晉武帝司馬炎诏令沒有官職的諸侯王均回到自己的封國,司馬幹因為淡泊名利,疏于表達情感,因此被特殊關照,留在了京城。
還有一個原因是司馬幹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喜怒無常,是不是遺傳了老爹司馬懿老謀深算的基因,也未可知。
太康末,司馬炎加封叔父司馬幹為光祿大夫、侍中,地位在三公之下。
永熙元年(290年),晉惠帝司馬衷上台後,提拔叔祖司馬幹為左光祿大夫,享有上殿可佩戴寶劍、不必疾步朝見天子的特殊待遇。
司馬幹這個人,視金錢如糞土,他的俸祿——金錢、布帛等經常露天堆積,有的都腐爛了。
司馬幹也不喜歡結交士大夫,一些官員拜見,他常常不給面子,有時候讓人家在外面一等就是一整天。
司馬幹還有一個重口味兒的怪癖,“愛妾死,既斂,辄不釘棺,置後空室中,數日一發視,或行淫穢,須其屍壞乃葬之。”
司馬幹的九弟趙王司馬倫掌控朝局的時候,以司馬幹為衛将軍。
司馬昭的孫子——齊王司馬冏後來幹掉了司馬倫,擁立司馬衷複位,一些宗室、大臣以牛酒相賀,司馬幹卻提着一百錢,警告司馬冏:“趙王司馬倫逆亂,你能行此義舉,是你的功勞,今天我以百錢對你表示祝賀。雖然如此,但大勢難居,還需小心謹慎啊。”
司馬冏主政時期,司馬幹提醒他不要效仿司馬倫,司馬冏沒有聽從,結果被晉惠帝異母弟司馬乂斬殺。
永嘉五年(311年)正月廿二日,善于韬光養晦的司馬幹在家中得以善終,時年正好八十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