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生哲理好作文素材

人生哲理好作文素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01:40:07

人生哲理好作文素材?紐約的曼哈頓是世界金融中心,經濟和文化都非常發達但是作為一個島嶼,它有一個先天困境,就是不能像其他城市一樣“攤大餅”——隻能往上、往高空發展所以,曼哈頓是全世界高樓最密集的地方但奇怪的是,曼哈頓的建築都修建得非常友善和克制盡管這裡樓都很高,街道也非常的狹窄,但是在曼哈頓的街上常年能看到陽光,還留有大量的公共空間供行人行走、休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人生哲理好作文素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人生哲理好作文素材(三篇哲理經典短文)1

人生哲理好作文素材

曼哈頓的生長規則

紐約的曼哈頓是世界金融中心,經濟和文化都非常發達。但是作為一個島嶼,它有一個先天困境,就是不能像其他城市一樣“攤大餅”——隻能往上、往高空發展。所以,曼哈頓是全世界高樓最密集的地方。但奇怪的是,曼哈頓的建築都修建得非常友善和克制。盡管這裡樓都很高,街道也非常的狹窄,但是在曼哈頓的街上常年能看到陽光,還留有大量的公共空間供行人行走、休息。

這個現象可不簡單。曼哈頓地價那麼貴,寸土寸金,開發商好不容易買了一塊地,肯定要把地蓋滿,把建築面積做到最大,根本不會顧慮擋沒擋住别人的陽光。那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在起作用呢?

其實,這一切要追溯到100年前曼哈頓曾面臨的一場災難。19世紀末,電梯和鋼結構的發明使人們可以建造更高的樓。很多地産商紛紛到紐約投資,一棟棟摩天大樓在曼哈頓拔地而起。當時建築師的設計核心隻有兩個:把樓建得更高,以及把建築面積做到最大。那時候曼哈頓的中心城區可以說是遮天蔽日,街道終年見不到陽光,空氣也非常污濁。

1915年建成的恒生大樓,就是當時建築風格的代表:它體積龐大、容積率驚人,不但阻擋了周邊的采光和通風,而且冬季陰影面積多達2.6公頃,是自身面積的6倍,直接造成周邊地塊辦公樓出租率的下降。所以,當時的人都非常讨厭這座建築,稱它為“醜陋的地标”——雖然它很偉大,但它妨礙了别人。

1916年是一個轉折點,紐約市政府出台了一個規定,叫作“1916區劃法案”。其要求非常簡單:建築越往高修,樓層面積就得越小。低樓層可以占據全部的用地面積,高樓層的面積就要縮小,要把靠近街道這一側的空間讓出來。特别高的樓,樓頂面積不能超過用地面積的25%。這樣才能保證陽光從樓頂斜射下來時照到街道上。

這本來是一個限制條款,但沒想到的是,它居然讓曼哈頓的建築設計風格發生了轉變,而且是變得更加美觀——原來建築的形狀都是平頂、四四方方的,但如今曼哈頓的代表性建築,比如帝國大廈,像婚禮蛋糕一樣,一層一層,基座很大,越往上越小,最後留有一個獨特的尖頂。

于是,建築師開始琢磨怎樣給建築物設計尖頂。比如著名的克萊斯勒大廈,是一家汽車公司的總部,他們選用制造汽車的不鏽鋼金屬做樓頂,形狀像汽車的輪毂,銀光閃閃,非常有特點。這棟建築還被看作“裝飾藝術”的傑出代表。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如果所有的建築都修成“婚禮蛋糕”形狀,千篇一律,會不會太單調了?

所以,1952年利華公司修建總部大樓時,建築師就想突破一下。他通過研究1916年區劃法案發現,這個法案隻規定了建築修到高空時,面積不能超過總占地面積的25%。于是他幹脆将大樓設計成一個長方體,大樓的主體隻占地塊面積的25%,簡潔美觀。空出來的面積還可以建成花園,讓公司員工可以在午休時散散步。這就是如今的利華大廈,在當時的紐約絕無僅有。現今很多辦公樓的設計風格都源于利華大廈。

在此之前,摩天大樓的外觀都是笨重的花崗岩和浮雕,裝飾得很豪華,而利華大廈是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牆大樓,四面都是玻璃。巧妙的是,因為利華公司的産品是清潔劑,他們在大廈外部安裝了一輛洗窗車,每天都将玻璃幕牆洗得一塵不染。所以,這座大樓就是公司最好的廣告。更有意思的是,參與設計這座大樓以後,利華公司的總裁在他41歲事業巅峰時,辭職轉行為一個專業建築設計師。因為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是做管理,而是做建築設計。

利華大廈開了一個先河,把本可以用來修建辦公室的空間建成了一座花園。紐約市政府覺得這種做法很好,值得鼓勵。于是,在1961年又頒布一項法案,規則同樣簡單:建築設計方案如果能夠為城市退讓出公共空間,就獎勵20%的建築面積。這個政策完全調動了開發商的積極性。越來越多的建築主動把面積讓出來,修建城市公共廣場。增添座椅、擴大綠化面積、修建噴水池,路過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這裡休息。最極端的是花旗銀行大廈,它底部10層都是镂空的,隻保留了幾個支撐柱。就像在水泥森林裡,生生挖出了一方天地。城市空間因此也變得越來越多元,越來越舒适。

其實,回顧曼哈頓建築的百年曆史,最應該思考的是何為一個好的規則。好的規則一般有兩個特點:第一,極其簡單;第二,邊界清楚。因為簡單,所以規則容易被執行,能夠穿越漫長的時間,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沿用下去。因為邊界清楚,所以規則不會限制創造,反而會激發創造,在邊界之外,人們仍然有廣闊的空間去施展才華,創造出千變萬化的作品。

人生有一種牛,叫作“我能背下來”六神磊磊

電影《飛馳人生》的主人公張馳要跑一個拉力賽,可是沒有領航員。一般可以認為他栽定了,領航員是賽車手的眼睛,巴音布魯克魔鬼賽道,1462道彎沒人能背下來。

但是張馳就背下來了。電影裡是這麼說的:巴音布魯克,1462道彎,109公裡。耍小聰明,赢得了100米,赢不了100公裡。你問我絕招,絕招隻有兩個字,奉獻!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獻給你所熱愛的一切。我每天在腦海裡開20遍,5年,36500遍,我能記住每一個彎道。

看到這裡,百感交集。人生有種牛其實就那麼簡單,就叫作“我能背下來”。當時我立刻就想到我自己,我靠“讀金庸”吃飯。最開始大家都看金庸,你不會有資格靠這個吃飯。可看着看着,你會發現差距慢慢拉開了。比如“亢龍有悔”,絕大多數人看了書之後會說:“我知道!這是降龍十八掌裡的一招!”然後就此結束。他們不可能吃這碗飯了。以後金庸對他們而言就隻是一個路人。

另一部分人白了之前那些人一眼,補充說:“這是降龍十八掌裡的第一招!掌法的名字來自《易經》!”然後,就此結束。他們走得更遠了一點,但也不可能吃這碗飯了。以後金庸對他們而言也隻是個路人。

還有更少數一些人狠狠白了之前的人一眼,說:“這一招‘亢龍有悔,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好比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後勁卻是醇厚無比!”他們走得更遠了一點,但也照樣吃不上這碗飯。

必須什麼樣才有一點點可能吃上這碗飯呢?比如,你必須能不假思索、滔滔不絕地說出:十餘年後,這一招在郭靖手上極大強化。初推出去時看似輕描淡寫,但一遇阻力,能在刹那之間連加一十三道後勁,一道強似一道,重重疊疊,直是無堅不摧、無強不破。

這是從《九陰真經》中才能悟出來的妙境,縱是洪七公當年,單以這招而論,也無如此精奧的造詣……說到“亢龍有悔”,如果能立刻背出這一大段,你才有了一點點吃上這碗飯的可能。

對于知識,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有點印象”的程度,隻有少部分人“背得下來”。這是兩種差别巨大的境界,這個世界總是“背得下來”的人碾壓“有點印象”的人。有時候,職業和非職業的區别就在于背不背得出。法律法條背得下來,就當律師,背不下來就隻能職業在家玩手機。

其實背東西是有快感的,可以“打”别人的臉。我小時候最愉快的一次打臉,是打一位好為人師的大叔。他毫無征兆地突然蔑視我,說我老看沒用的閑書,看不了他家裡的大部頭,沒出息。當時他桌上正好有一本《二十四史精編》,我就問他知不知道《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本書。他瞠目結舌答不出,然後我就背了出來。大概背到《隋書》他就色如死灰了,皮膚紫藍如靜脈曲張。背完後估計他幾年之内都不敢再在年輕人面前裝。

反過來,當别人背得出、我背不出時,被打臉的就是我自己。有次錄節目說金庸,對談的史航毫無征兆地突然襲擊,講了一段《飛狐外傳》裡的冷門情節。我完全記不清了,瞠目結舌答不出,衆目睽睽之下,頓時色如死灰,皮膚紫藍如靜脈曲張,發誓回家後立刻再啃幾遍《飛狐外傳》。

當然了,背東西這事非常累人,要麼是你有極大的興趣,要麼是你得有極大的狠勁和自虐精神。羅永浩在一段著名相聲《我的奮鬥》裡曾經說過:曾經多少次,你掏出一本朗文詞典或者韋氏詞典,就開始背,眼睛發亮,瞪得像銅鈴一樣。同宿舍的朋友叫你打麻将,你就用鄙視的眼神看他們一下說:“庸俗。”然後繼續背單詞。晚上隻睡三小時,第二天特别亢奮,虎虎有生氣的那種。可這種美好的、進步的狀态,也就維持個兩三天,到了第三天,你一看這個詞典,心想怎麼又是你!

人通常隻有兩種選擇:找到一件你特别熱愛的事,把它熟悉到全國人民都比不上的地步;或者是找到一件特别苦的事,把你自己虐到要死的地步。多數人是,對自己喜愛的東西,背不出;對自己不喜愛但又不得不接近的東西,也背不出。什麼都背不出,就隻能在家玩手機了。

樹還記得

如果有一天你拜訪曼哈頓的第五大道,可以注意一下路邊的行道樹。你也許會發現一棵非常不友好的樹——它的樹幹上纏繞着巨大而尖銳的棘刺。這些刺有的能長到比人的手掌還長,剛生出時還柔軟而嫩綠,但很快就會變得堅硬無比。倘若你走累了,想倚靠樹幹歇息一下,必定會被紮得鮮血直流。

它叫美國皂莢(Gleditsiatriacanthos)。它的拉丁文意思是“三刺”,想必命名人也對它印象深刻。

可是這些刺毫無用途。它們雖然巨大而尖銳,可是太長也太稀疏了。常見的食草動物——比如鹿——幾乎不會被這些刺幹擾,它們靈巧的嘴無須太多工夫就能繞過尖刺啃到樹皮,就像螞蟻從籬笆的縫隙間穿過。

這沒有道理。皂莢不應該做這樣毫無意義的事情,它們不可能費心費力建築一道無用的籬笆,在螞蟻的世界裡對抗巨人——除非,有巨人曾在此駐足,生态學家蓋伊·羅賓遜說。

遠在有第五大道之前,遠在有任何大道之前,遠在人類抵達美洲之前,在曼哈頓,在整個北美,曾經生活着一種巨獸。它叫乳齒象。它和今天的大象差不多大。它很可能是一種喜歡吃樹皮的動物。

它随着一萬三千年前人類的到來而滅絕。

沒有關系,樹還記得。乳齒象在這裡生活了幾百萬年,美國皂莢也在這裡生活了幾百萬年。它們是老鄰居,哪怕隻是互相充滿敵意的鄰居。在今天的非洲,金合歡樹為了抵禦非洲象而演化出了長而銳利的刺;完全可以想象,幾百萬年前美洲的皂莢樹也做出了同樣的嘗試。哪怕乳齒象已經有一萬三千年不曾拜訪,基因也不會那麼快被遺忘;它和它的刺還将留存許久。誰知道呢,也許再過一萬三千年,第五大道就會深埋于塵埃之中,布朗克斯動物園裡大象的後代又将在美洲漫遊,重訪每一處遙遠的親戚曾踏足的故地;樹也将想起久遠的恩怨,它的棘刺将重新派上用場。

但是故事還沒有完。樹也記住了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