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湖南民族年俗文化

湖南民族年俗文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6 19:44:21

湖南民族年俗文化?盼望着,盼望着,春節就要到了在我們湖南,由于聚居了多個民族,雜糅了多種風俗習慣的省份,除了我們熟悉的掃新、守歲、貼春聯、放鞭炮、封壓歲錢、開财門、舞龍舞獅等風俗以外,還有很多奇異有趣的年俗那麼,湖南各地、州、市的人們,是怎麼過年的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湖南民族年俗文化?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湖南民族年俗文化(回味那些過年的傳統)1

湖南民族年俗文化

盼望着,盼望着,春節就要到了。在我們湖南,由于聚居了多個民族,雜糅了多種風俗習慣的省份,除了我們熟悉的掃新、守歲、貼春聯、放鞭炮、封壓歲錢、開财門、舞龍舞獅等風俗以外,還有很多奇異有趣的年俗。那麼,湖南各地、州、市的人們,是怎麼過年的呢?

湘潭

舞龍燈先要“接龍”

在湘潭一帶流存着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随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遊龍卷,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着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挂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衡陽

“關财門”“坐歲”

衡陽地區在春節有其獨特的習俗,三十日名曰“除夕”。本日午餐,極其豐盛,即所謂“團年飯”。入夜接回竈神司命後即關上大門,叫“關财門”。将預先準備好的點心果品擺出,全家圍爐團坐,邊吃邊談,預先招呼小孩忌講不吉利的話,并給以壓歲錢,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徹夜不眠,名為“坐歲”。

另外衡陽地區還有一種特殊習俗,信佛的人家于當晚零點後,搶先去廟裡焚燒香,以南嶽大廟、雁峰寺和雨母山雁雨寺等寺院為盛,因據說誰燒香在前,誰就财運亨通,人丁清泰。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早起,首先打開大門,在祖先神位前與門口設案,焚香秉炷、擺設祭肴敬告祖先神靈,求保平安,叫“開财門”。事畢早餐,保持傳統習俗的吃素,餐後由家長率家人向近鄰或近親長輩拜年,叫“出天行”。


邵陽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

二十一做準備,···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殺鸠鸠(Jiujiu就是豬);二十七殺線(閹)雞;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尼炖爛煮爛呷;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

邵陽尤其臘貨多,臘香腸,臘肉,豬血丸子,臘闆鴨,臘牛肉。

湘西

做豆腐、殺年豬、打粑粑

湘西鄉下廣泛流傳着這樣一句講過年一些事務安排的順口溜,大人肯念,小孩也肯照着念:二十五(臘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掃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種種有,三十夜慢慢撤(撤是湘西本地話,意思是慢慢消費、慢慢享受)。

湘西過年風俗豐富多采,趣味橫生,我們來看幾個特别的:

殺年豬。殺年豬是在年前臘月進行的,殺年豬很講究的,一般來說,要看日子,不能亂殺,亂殺年豬家裡有可能不利順。

做豆腐。在臘月二十五的時候湘西人就開始做豆腐了。先把豆子在水裡泡上一天,然後就和水用磨磨。再後來就把磨好的漿放入鍋中煮,煮開了就加上石灰水,和均勻,等它凝固後就将其放入做豆腐的布中,弄幹水,然後切成方塊。

打粑粑。每逢春節來臨,農曆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後,由心靈手巧最會做糍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糍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征“五谷豐登”,又顯示湘西人大方。

頓老人家、送飯。“頓老人家”是湘西本地話,意思是祭去世的祖宗和親人。這種習俗在湘西農村非常普遍,一般是在大年三十這天,把做好的大酒大肉,拿到堂屋,給神龛的祖宗牌位燒香。還要把大酒大肉,拿到門外面的大路口、村頭、村口或土地堂“頓”一下,讓在外面去世的沒有上神龛親人回家過年,還要燒紙。送飯也是祭去世的祖宗和親人,但是是在新年之後,初一或後面幾天都行,到近三年中才去世的親人的墓地上去祭,也是帶着大酒大肉和香紙。湘西人把這個叫“送飯”。

趕肉(或叢肉)。趕肉或叢肉,其實是指上山打獵。叢,是湘西本地話,意思是追或打的意思。趕肉是湘西人在年後正月所進行的重要娛樂活動。趕肉這種活動非常有意思,村裡有一個團隊,叫“壇”,掌壇人一般由經驗豐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過年時,壇裡還要做很多有趣的活動來進行壇祭,壇裡專門有放獵狗的人,年青身強力壯的人則是獵手拿搶。打獵的過程先是叫放獵狗的人去樹叢裡放狗,然後由獵手分布四周“端嗆”,“端嗆”也是湘西本地話,意思是守住獵物的必經之道,由于掌壇人經驗豐富,他懂每種獵物的必經之道,所以打臘一般隻要獵狗找到獵物大叫之後,就八九不離十的會上“嗆”來。趕肉這娛樂名堂很多,如湘西打獵強調“上山趕肉,見者有份”隻要上山看打獵,什麼也不做,打得獵物後也要分他一份;還有湘西打獵不允許女孩子和女人參與,認為女人參與這事不吉利,等等。

行親。由于趕肉這樣好玩的事不允許女人參與,所以湘西女人家,就在大年初一後去娘家行親。行親是湘西媳婦們過年的必備功課。特别是剛結婚沒幾年的年青媳婦們,最喜歡行親了,行親也有一大堆講究,湘西各個縣有差别。

嶽陽

十二大碗中必有魚

嶽陽地區風俗大體同祖國各地相同,除殺雞、鴨、放鞭炮、貼春聯外,在臘月三十日吃"團年飯",十分豐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魚這個菜,顯示吉祥有餘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區魚較少,為了有"百裡魚"這個菜,用木頭雕刻一個"百裡魚",在盆中,撒上蔥花,象放真魚一般。人們極重視團年飯,外出的人在千裡迢迢往家裡趕,家裡人等了又等。吃團年飯,要關着門,意在不讓财寶跑了。飯後放上一挂鞭炮,表示已吃過了年飯,人們可以走動往來了。

常德

送竈神、過小年

送竈神:臘月二十三,相傳為司命菩薩(竈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家善惡之日,各家各戶點鍋燈,焚香拜,祈求竈神奏善事、驅火災,同時送平時家中奉祀諸神。送神之後,諸神不在家,百無禁忌,開始忙年。但家中如有喪事,當年不送神。

過小年,臘月二十四,合家小宴,祭奠祖先,谷稱過小年。民間各種遊樂活動多從此日開始,俗曰“鬧春”。又,相傳此日高客子(老鼠)過年(亦有說過喜會),不宜吵鬧,應早睡,保持安靜。否則,“你吵它一天,它吵你一年。”


郴州

“對子”、“開财門”

新歲來臨,人們都喜歡在門上貼上春聯和門神,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春聯,縣人叫“對子”,多書祝福之語,用以表達人們喜迎新歲,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願。民間對聯創作中,産生了許多構思奇異的光彩,深受群衆喜愛。縣境入臘以來,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對子,以圖潤筆。門神,多為鐘馗、尉遲恭等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用以驅邪避害。大紅的對子和異彩紛呈的門神,似鮮豔奪目的繁花,為節日帶來了濃郁的喜慶氛圍。多為鐘馗、尉遲恭等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用以驅邪避害。大紅的對子和異彩紛呈的門神,似鮮豔奪目的繁花,為節日帶來了濃郁的喜慶氛圍。

益陽

年飯白蘿蔔不能少

在益陽農村,臘月二十三有大掃除的習俗。屋裡屋外、上上下下、盆盆罐罐、桌子椅子洗刷一新。年二十八,貼春聯,貼門神,房内貼了年畫,家裡加上新換上的喜慶被褥、窗簾,家裡要打扮得紅紅綠綠,很漂亮。

大年三十吃年飯,年夜飯不在晚上吃,卻是在早上和中午吃。益陽農村,有“早上過年”和“中午過年”兩種不同的習俗。

“早上過年”是指早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飯。早上過年的人家往往3、4點鐘便要起床準備,“中午過年”的人家早上吃完早餐後,就開始準備中午的大餐。

在老人家操辦的年飯裡,白蘿蔔也是不能少的一道菜,“吃了白蘿蔔,一生清清白白。”這是老人家的美好願望。

溆浦

半個豬頭送親家

在湖南懷化溆浦縣,每家必須在臘月二十九日煮一整個豬頭,三十日早上全家人吃團年飯。吃團年飯時隻能吃半個豬頭,吃完飯,做兒子的要把剩下的半個送到嶽父家去。

還有,在吃團年飯時如果有人到來,主人會非常高興地邀請客人一起用餐,取“添人添喜”之意,千萬不能拒絕。


通道

三十晚上拍毽子

湖南懷化通道黃土鄉皇都侗文化村,還有除夕晚上拍毽子的風俗。村中的青年男女會尋村中僻靜地方,三五成群地用手拍雞毛毽子玩。村中老人說,這是因為春節正好是農閑,拍毽子是當地青年男女增進感情的方式。

對侗族人來說,年三十時最重要的傳統,便是家家自發地去寨裡的薩堂或花橋“祭薩”,向“薩”獻貢、進禮後,才能回到家裡享受團年飯。此外,他們還有“為耶”(即各村組隊到别村表演唱大歌、鬥春牛、吹蘆笙等)的風俗,歌舞一起就是幾天幾夜。表演結束後,作為東家的村子就開始“搶客”,寨民會蜂擁而至,盡其所能哄搶客人。如果哪家沒有“搶”到客人,就會覺得臉上無光。


江華

火燒龍獅

“火燒龍獅”是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鎮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傳統節目。每年元宵節,家家戶戶晚飯後便備足鞭炮,守候舞龍舞獅隊從家門口經過。彩獅和滾珠龍從街頭舞到巷尾,街道兩旁的男女老少就點燃手中的鞭炮,投向街中的龍獅。鞭炮鼓鑼齊鳴,龍獅并舞,場面極為壯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