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期看同一部電影,往往也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就拿電影《緻我們終将逝去的青春》來說,最初看的時候,我隻是為鄭微和陳孝正之間的錯過而感覺唏噓。
可後來再看時,才發覺,命運其實待鄭微和陳孝正都不薄。畢竟,若幹年後,他們都得到了自己當初最想要的東西。
就像最初鄭微想和陳孝正共度餘生,而陳孝正在回國後,也卻是開始重新追求鄭微,想和鄭微走到一起。陳孝正最初想要的是一個好的前程,讓自己的人生大樓不出現一毫米的誤差,而後來,陳孝正也确實功成名就了。
可為什麼他們在得到了自己最初想要的東西之後,卻依然不快樂呢?
鄭微喜歡稱自己為玉面小飛龍。從小到大,她本人也确實像個小飛龍一樣,活得熱烈而又熾熱。
十七歲前,鄭微把自己的所有愛和熱情都傾注在林靜身上。
林靜對她的意義很深,是認定非嫁不可的人,更是未來人生的指引者和支柱。
如果林靜的父親沒有和鄭微的母親走到一起,如果林靜沒有發現自己父親和鄭微母親之間的感情,林靜和鄭微大概可以就此攜手,從校服到婚紗,過上惹人豔羨的生活。
可命運就是見不得一帆風順的劇情。
在鄭微終于拿到錄取通知書,可以和林靜走到一起的時候,林靜知道了真相。
二十啷當歲的少年,無法面對人性的醜惡,他能想到的隻有逃。
而這一切,鄭微都不知道。
站在鄭微的角度來看,她隻知道自己從小要嫁的人突然抛棄了自己,連帶着一個要去美國追夢的借口。
這是鄭微坦蕩快樂的人生路上的第一次失去。她很痛苦,并且無所适從。為此,她跟着阮阮學着一醉解千愁。
愁還是愁,但路還是要走。
帶着失戀的失意,鄭微繼續向前走。也是這個時候,她遇到了陳孝正。
愛情是最沒有邏輯的事情。它匆匆走,又匆匆來。
鄭微和陳孝正也從最初的相看兩厭,到不打不相識,直至兩情相悅。
這次,鄭微愛得更深。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和林靜的關系中,鄭微更多的是享受林靜的照顧,安心做一個快樂的小姑娘。
可陳孝正不同。雖然他對鄭微的愛也很真摯,但在他的生命中,愛情從來不是全部,他總是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因此,在和他相處的時候,鄭微更多的是需要去妥協,去遷就,讓自己學會配合陳孝正。
就像去海洋館來說,如果是林靜邀約,鄭微估計就直接開開心心地跟着去了,不會想太多。可當陳孝正發出邀約的時候,鄭微的第一反應卻是去問陳孝正,有沒有帶學生證。因為學生證可以打折,鄭微體諒陳孝正的家境,即使自己真的很想去,也會因為沒帶學生證,而會忍着說算了,我們不去了。
因為愛情,無憂無慮的玉面小飛龍學會了體諒。
有時候,她也會委屈,但她大部分時候都是快樂的,因為她最想要的是陳孝正的愛,而她也正在擁有。
但遺憾的是,這時候的鄭微還不知道,愛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為了前程,陳孝正離開了。鄭微不得不再次面對失去,獨自舔舐傷疤。
你不站起來,誰能幫你堅強。
步入社會,走入工作崗位,鄭微一步步在成長,她學會了圓滑,學會了周旋。
鄭微還是那個鄭微,可心底的那個玉面小飛龍卻開始慢慢褪色。
而在一切都不一樣的時候,陳孝正回來了,還一次次追着鄭微表白,說想要和鄭微共度餘生。
可以說,陳孝正義無反顧的愛,是鄭微曾經最渴望得到的。可鄭微卻拒絕了。
是不愛了嗎?
并不是。畢竟在看到陳孝正時,鄭微眼底的波動依然那麼明顯,她的情緒波動着。整個人開始有了生氣,而不再是那個遊刃有餘的職場達人。這也說明陳孝正的身影并沒有在鄭微心底完全被抹去。
可為什麼她還是拒絕陳孝正了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鄭微不願看到在陳孝正身邊患得患失的自己了吧。
好不容易時間治愈了她,讓她的傷口和好,又何必再次把自己扔回那個曾經背叛過愛情的人身邊,再次去嘗患得患失的苦呢?
成年人的智慧,也許就是學會不再為難自己。
陳孝正的愛,是曾經的玉面小飛龍迫不及待想擁有的,卻也是現在的鄭微得到了也不覺得快樂的。
所以,她放手。
陳孝正有句非常經典的台詞:
“我的人生是一棟隻能建造一次的樓房,我必須讓它精确無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
陳孝正把前程當大樓,把愛情當誤差。所以在面對前程和愛情的沖突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程。
最諷刺的是,他給自己的選擇冠以了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還記得鄭微在從别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男朋友陳孝正即将出國的消息,慌忙趕去找陳孝正求證時,兩人的對話嗎?
鄭微:公派留學?我喜歡的人果然是最有出息的一個。隻是我不明白我跟你的前途必然是不能共存的嗎。其實你一早就告訴我,我未必會阻撓你。是不是因為你的藍圖裡從來都沒有我。阿正,你給我一個解釋,說什麼都好,就說你是迫不得已,就說你是為了我好,你說什麼我都接受。
陳孝正:鄭微,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人首先要愛自己。我習慣了品鑒,我沒有辦法讓我愛的女孩子忍受貧賤。
鄭微:為什麼你就覺得跟我在一起會貧賤。為什麼你連問都沒有問過我?也許我願意跟你一起吃苦呢?
陳孝正:但我不願意。
陳孝正說這段話的時候,整個人都顯得非常痛苦。
可事實上,這段話有很嚴重的漏洞。
你看,他先說自己和鄭微分手,是因為人要先愛自己,又說無法忍受自己愛的女孩子忍受貧賤。
兩個原因,兩個立場。一個是強調人要自愛,一個又把自己的立場拔高,說自己分手是為了不讓鄭微受苦。
說得很痛苦,但也掩蓋不了他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毫不猶豫放棄愛情的事實。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法斷言他的選擇是對是錯。隻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後果。
陳孝正義無反顧地離開了。
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人生。人生大樓建起,陳孝正成了功成名就的優秀設計師。回國後,也能聯系老張組隊創業。
按理說,他得到了自己曾經最想要的一切。
可他卻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我現在的成功是用我做人的失敗換來的。”
你看,功成名就之時,他還是不快樂,還開始懷念自己人生的一厘米誤差了。
他開始覺得擁有華美的人生大樓之後,自己也會覺得寂寞了。
他想追回那一厘米的誤差,可那誤差,卻不願意在原地等他了。
陳孝正被鄭微拒絕,因為他曾為了前程,出賣愛情,又為了前程,在出國後,和不愛的人結婚,出賣了自己。
這樣的陳孝正,就連陳孝正自己也是唾棄的,更别提那麼看重愛情的鄭微。
因此,原著中,鄭微果斷拒絕了陳孝正,選擇和林靜結婚。而電影的結局是開放的,但按照鄭微的性格,她也是很難原諒陳孝正的。
而之後,陳孝正也許還會再結婚,隻是,他是真的再也找不回曾經那個光是看着鄭微笑,就能不自覺翹起嘴角的自己了。
為什麼得到了鄭微和陳孝正都得到了自己最初想要的,卻依然不快樂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對于人來說,想要和得到是有時差的。
就像你小時候想要得到一個好玩的玩具,當時你覺得如果得償所願,你會很滿足。可如果願望當時沒實現,而等到若幹年後的今天,你可以給自己買一車玩具了,可你卻找不到最初面對一個玩具時候的悸動了。
人的欲望更是如此。
今天占滿你内心的渴望,明天可能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就像年少的陳孝正渴望功成名就,為此甚至不惜放棄自己深愛的人。那時候的他,以為自己不會後悔,以為自己執着了,就是赢家。殊不知自己忽略了心底對于愛的渴望,而在若幹年後,愛和寂寞在滋長,他得到了曾經想要的事業,卻追不回愛人,讓自己成了輸家。
而鄭微一直義無反顧追愛,最後被傷怕了,也隻能選擇在物是人非的風景中,親手放掉自己曾經最渴望的愛情。
也許這就是人生吧,隻能活在當下,而無法預知未來。
即使有悔,有遺憾,也終究是回不去曾經了。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