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眼中,就算自己過得再辛苦,也要供學生上大學,看看外界更廣闊的天地,并不想學生被中考分流到職高,在這個年代無緣大學的話,以後的發展空間很有限,這魚怎麼能讓家長們不焦慮?
學生是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發展的未來,學生的教育發展一直是社會的重點關注,近兩年,有關“職高技校”的話題常常被提起,國家有意扶持發展職校,提出55分流後更是将學生和職校緊緊聯系起來。
職高技校的學習可能更适合被分流的孩子,但往往這類學生畢業後做着社會底層工作,能逆襲的學生十分罕見,到底應不應該讓學生上職高?成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頭大事。
倡導中考5:5分流,多數家長難以接受
之前我國的中考普職比約為6:4,參加中考的學生将有一半以上能進入高中,家長提前招生和指标到校,實際上高中的人數還會多一點,考不上高中的學生,隻能選擇進入職高或者直接放棄。
這樣的比例已經讓家長和學生倍感壓力,要是不好好學習的話,學生連進入高中的機會都沒有,更别提邁進大學的校門了。
但沒想到又有傳言稱,中考普職比将調整為5:5,也就是說隻有一半的初中生能上高中,另一半将面臨到職高上學,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這一消息傳出以後,家長們的教育焦慮更加嚴重,生怕自家學生成為被分流出去的一半。
家長的擔心加上消息的發酵,讓官方部門不得不下場解釋,根據國家教育部門發布的文件顯示,将堅持普職比大體相當,鞏固中職地位。雖然不是直接表明将執行5:5的分流政策,但可以說是倡導。
多數家長聽聞後難以接受,畢竟都想讓孩子以後考上大學,能夠出人頭地,但眼前還是要解決學生要是上職高,以後的發展會怎麼樣?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有個好前途?
“上職高等于沒出息”?北大教授淺談職業高生前景,聽着刺耳又現實
當家長自己無法解決時,隻好求助更加專業的人士,想要聽聽專家們對55分流政策的看法,之前在經濟學家年會上,北大教授姚洋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當記者提出“上職高是不是真的沒有出息”時,教授發表了意見。
姚洋教授表示,這個社會就是如此,上職高的學生就是沒有上大學的好,上職高确實沒出息,并表示也不應該直接把不成熟的男生,送進職高失去上大學的機會。
晚熟男孩主要是指,男生比女生的發育要晚一點,身心還為成熟,有些學生還未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平時貪玩不愛學習,所以會在中考時被分流到職高,還沒等發揮就失去了機會。
這番發言十分直接,可能讓部分家長無法接受,還否認了職高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但不得不說,這就是現實的殘酷。學曆成為了求職時的敲門磚,職高生在學曆上并沒有優勢,很可能成為求職中的“陪跑者”。
所以姚洋教授再一次表示,應該給晚熟男孩一次機會,提議“普及高中”進行義務教育,這并不是他首次提出這樣的提議了,之前就在社交平台公開說過相似言論。
為何上職高不可行,職校到底差在哪?
被分流到職高的學生,基本都是在中考中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有的對學習沒興趣,有的學習能力不高,總之都是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但為什麼家長這麼抗拒學生學習一門技術,掌握一技之長呢?
目前在就業市場仍需要大量技術崗位人才,學生要是技術學習的好,以後也能發展得不錯,但職校的發展并不樂觀,學生到職高學習,能學到的東西有限,甚至還可能學到一身壞毛病。
職高的師資力量一般,教學管理模式也比較寬松,導緻對學生管理不嚴,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加叛逆,不好好加以教導的話,學生的未來可能就此截止。
家長們既擔心學生的發展,又擔心學到的内容不行,所以對職高并不認可,要是想倡導5:5分流,并不應該扭轉家長的觀念,而是應該發展職業教育,做好職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吸納優秀人才入職等。
等職校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将學生從另一方向培養成才,自然不會再得到家長的冷眼,但這一發展過程并不簡單,還需要國家和社會的支持。
今日話題:你認為學生到職高學習可行嗎?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