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6 00:41:15

作為一名優秀的【大 學 老 師】,你有沒有覺得:學生一代比一代難溝通?

可為了能完成教學任務,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了解并翻譯出學生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個不小心說錯話,學生們那脆弱的小心靈可是會受不了的~~~為了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今日就幫各位老師盤點一下:師生關系之間的社! 交! 雷! 點!

01 變幻莫測、深不可測的表情符号

首 先

如果你大幅度使用的表情包

是這種帶點美豔動人的……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

或是這種色彩豐富……

金光閃閃類型的……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2

那麼恭喜你,在學生的眼中總用這種「過時中老年表情包」的你 = 無!法!溝!通!

ok 既然太過時太老舊,那用QQ微信自帶的表情,總可以了吧?

停!QQ微信自帶的表情包,也有炒雞多的雷區!!!

研究僧:老師,您覺得我這篇文章怎麼樣?

大學老師: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3

還不錯。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4

警報!警報!您已經用了一個雷區表情!!!

在老師的眼裡: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5

= 微笑 鼓勵

在學生的眼裡: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6

= 面對蠢貨隻能尴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據說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7

這個表情,是引起90後青年人,矛盾、分手、翻臉等惡性事件。接下來再說一個表情,如果你急事想結束對話,千萬不要給學生發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8

,不然這誤會可就大了……

在老師的眼裡: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9

= 再見 下次聊

在學生的眼裡: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0

= 跟你沒法聊了,隻好微笑着說快滾吧

【小貼士】

表達微笑和鼓勵時

禁止使用: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1

建議使用: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2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3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4

若你真的要批評學生,記得每句加個,可以緩解嚴肅感。

【示範一下】

“你的論文選題太陳舊,

還是重新選題吧 ”

“根據答辯小組的讨論,

你的畢業應該會延期了 ”

有助于表現出一種:“我其實也不想這樣” 的無力感…

02 失之毫厘、差之千裡的字數 & 符号

老師們為了快速回複消息,通常會簡單地發幾個:“恩” “哦” “好”。

然而在學生眼中:“恩” “哦” =我 懶 得 理 你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5

比如……像下面這樣:

研究生:我會按這個方向去努力的!

大學老師:嗯

學生表示,内心已經受到一萬點暴擊傷害……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6

So,打字千萬不要小氣!你隻要換成 “嗯嗯嗯”或者 “哦哦哦”,深刻而強烈地表達你的感情,這段對話就一定能進行下去

【示範一下】

研究生:我會按這個方向去努力的!

大學老師:嗯嗯

是不是感覺好了很多?但有時候,兩個字都不夠!比如:呵呵,就絕對不能用!你以為呵呵 = 開心?大錯特錯!!!

其實呵呵,是表示一種強烈的不屑,可謂吵架撕逼必備之殺器。如果你想表達開心的話,準确的用法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7

除了字數之外,标點符号也要格外注意若是比較輕松的話題,一句話的末尾可以适當加上 “ ~ ”

這樣不僅能表達出,你對學生的熱切期望~還能凸顯出一絲俏皮和可愛呢~

研究生和導師的聊天記錄(當導師加了研究生們的微信好友)18

避開社交雷區,感覺自己和學生無縫溝通,再~也~不~是~夢~連個人社交level,都瞬間變高了不少呢~

03 聊天内容幾大類别

當大學老師加了學生微信之後,和學生的聊天内容大緻分為以下幾種:

1、祝福信息遍地開:逢年過節的時候發祝福信息,不過有些一看就是群發,禮節性客套;

2、期末尬聊不怕尬,求分信息才重要:顯而易見,尬聊都是浮雲,分數才是關鍵;

3、空空如也:也就是有些學生自從加了大學老師微信之後一句話也沒有說過,安安靜靜地躺在好友列表裡面,久而久之,大學老師并不知道這個學生是誰;

4、關系不錯互動多:這類基本屬于和老師關系不錯,有事沒事都可以聊一聊;

5、師生問答or通知:有些學生在學習上、學校活動上甚至生活上的遇到一些問題,會想到和自己的大學老師溝通提問,而大學老師也在微信裡面耐心回答。或者大學老師通過微信通知學生需要做什麼事情。

這些其實很平常,一般人的微信都有相似的情況,熟悉的人日常調侃、普通的同事和合作夥伴每逢節假日的祝福信息、公司群的通知信息、加了好友卻從來不說一句話也不知道對方是誰……隻是把這些都對應到師生的身份上,卻賦予了另外的意義。

04 彌補交流互動短闆,師生關系更有人情味

近些年來,大學校園裡常常出現課上老師講課,課下學生很少能找到老師,師生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交流都非常少的情況,大學師生彼此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

而在微信流行之後,在師生的微信群裡,老師常常會分享一些幹貨、案例或者其他有價值的文章等,或者對課上的教學内容進行補充,有時候還會發些紅包活躍群裡氣氛。借此,大學老師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每當大學老師在群裡分享這些的時候,群裡的學生也大都會感謝老師分享,受益頗深等,而這些都是通過社交網絡的非正式溝通增加互動,深入地進行專業探讨,彌補師生交流不足的短闆。

此外,朋友圈的盛行,很多大學老師會在朋友圈展現真實的自己,自拍、旅遊、吐槽、生活、工作……在朋友圈裡,學生會看到大學老師不一樣的一面,學生接觸到大學老師的形象變得立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我們也常常看到大學老師發的朋友圈有很多學生的點贊評論,互動交流,一片和氣升平,熱鬧非凡。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微信裡的師生關系真的表面看到的和諧嗎?

05 學生點贊老師朋友圈的兩幅面孔?

這裡有一個真實的事例:有一位大學老師,基本上每天都會發自拍,而自拍下面每次都會有學生評論:“老師今天也好漂亮!” “老師的照片真的是自帶濾鏡。”……

這麼一看挺和諧的對不對,可是卻聽到好些同學私下吐槽:“哎喲我去,又發自拍了,她不煩我都看煩了。” “發發發,每天都發差不多的,我都不知道在評論了說什麼了,還是隻點個贊吧。” “如果可以,我好想屏蔽她的朋友圈哦。”……

這隻是一個小小的事例,或許并不能代表什麼,但也說明了師生朋友圈存在的某些現象。此外,每當期末來臨,有部分老師發現在微信和自己互動的學生明顯增加且次數頻繁,這是為什麼,相信老師們都大概了解。

其實,有些學生看大學老師的朋友圈時,内心是小心翼翼的。有大學生曾說過,有時候他想忽略掉老師的朋友圈,但是看到自己很多同學都在那條朋友圈裡點贊留言求表現,自己也隻有随大流給老師點贊評論。後來他發現,好些同學跟他一樣,覺得别人都這樣做了,自己不去點贊不大好。

但也有老師表示,其實學生在自己朋友圈内外怎麼樣都沒關系,這很正常,就算不是學生,普通人也會有“兩副面孔”,不能一概而論,我們不能否認有些老師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和學生建立了非常良好的關系,促進了自己的教育工作。當師生關系融入了社交媒體,優劣必定都會存在,這需要看師生之間的取舍。

06 那老師看到學生的朋友圈呢?

emmm……說實話,大學老師不一定看到學生說真心話的朋友圈。

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的“師生斷交”風波,起源于學生在個人微信朋友圈的不當言論被導師看到。當時的很多大學生網友紛紛表示:“再也不敢在自己朋友圈發表自己的言論。”“以後發一些朋友圈一定要記得先屏蔽自己的大學老師。”

而現實中,很多大學生确實會在特殊時候屏蔽自己的大學老師,比如在網上看到一篇吐槽大學老師的文章十分有共鳴,轉發到朋友圈,但是不會忘記屏蔽自己的老師,以免老師看到後對自己印象不好,期末過不了。

比如,對不喜歡大學老師,會發一些隐喻的話到朋友圈,雖然已經是隐喻的了,但還是會以防萬一地屏蔽大學老師……

也因此,大學老師在學生的朋友圈看到的就往往是學生自己的一些生活、自拍、旅遊、學習等相對正面的朋友圈,大學老師看到了往往是覺得有趣的就留言點贊互動一下,或者直接略過。不說熱鬧,但也分外和諧。

07 都是微信惹的禍?

上述的所有情況,并不能完全代表當下社交媒體下的師生關系。但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師生會選擇用社交媒體交流,這應該是順勢而為的,因為通過社交網絡增進師生交流優勢明顯。

那有弊端嗎?當然有!例如,利用社交媒體頻繁進行溝通,混雜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師生的身份也易處于模糊的狀态,公私難以分明;依托工具的交流,更多的隻是泛泛而談,缺乏更深層次的交互,始終難以實現面對面交流的暢快和思想交融……

如此種種,是社交網絡應用于師生互動環節面臨的一些問題。因此,如何加以應用需要師生自行探索,社交媒體時代的師生關系,尺度也需要師生自己來把握。

在學生成長的路上,師生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社交媒體可以被當作教學、交互工具,但是也有一系列重要的問題需要考慮:隐私、内容的恰當性和安全性,這些都應該全面考量。

社交媒體僅是師生課外交流的一種方式,對于如何把握好課外交流和互動的尺度,範德堡大學的艾莉森·平格裡教授提出了以下幾個對策:

1、清晰了解時空的界限。在學期開始之前,思考一些問題,例如:你想要學生怎麼稱呼你?在家時你是否希望學生給你打電話?學生是否可以在非辦公時間去辦公室找你?

2、認識到互動也是教學的一部分。對于“以教為中心”的課堂,課外活動相對局限,然而,随着“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普及,切實可行的非正式場合的交流也是被鼓勵的。

3、明白學生個人學習偏好及你自己的教學風格。因為一對一的交流提供了更多了解學生學習所獲及個性化問題的交流機會,差異對待需要引起重視。不要假定所有的學生采用的都是同樣的學習模式,事實上,學生學習的方法千差萬别。同樣的,考慮下自己的角色——信息專家?個人榜樣?論的引導者?評估者?顧問?等等,選擇你最适合的角色來擔當。

4、謹記自己的專業角色和個人角色。額外的交流将模糊職業和個人界限,随着額外交流和互動的增多,學生将很可能看到不那麼正式的你的行為,這在某些情況下來說很好,但是對于那些希望在額外交流中依然保持絕對正式的關系的老師來說,這極具挑戰性。

5、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希望課下聯系。考慮班級上學生的個性差異是極有幫助的。一些學生對課下與教師的互動極感興趣,但是也有一些學生會盡可能避免這樣的額外聯系。拒絕課外交流并不是拒絕某個人,而可能是因為緊張不安或者時間太滿。那些安靜的以及處于社交尴尬境地的學生最需要被關注。

6、充分利用辦公室時間。許多教職員工發現,即使他們的辦公時間及地址在課程綱要中明确寫出了,學生也很少利用起來(除非考試前或者分數存在争議)。思考下為什麼學生并不會在你辦公時間找你。他們知道你辦公的确切位置嗎?他們關心的是他們不知道聊什麼或者他們的問題看上去很愚蠢?結對來訪或者小組式的交流會不會讓他們更舒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