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可以用作什麼産業?來源:台海網煤礦停止開采後,煤矸石如何處理、煤台如何恢複生态,是煤礦礦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對此,龍岩市新羅區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煤矸石可以用作什麼産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台海網
煤礦停止開采後,煤矸石如何處理、煤台如何恢複生态,是煤礦礦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對此,龍岩市新羅區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煤矸石變廢為寶 煤台披上“新綠裝”
台海網8月18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要推進老區蘇區全面振興,傾力支持老區蘇區特色産業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等。
龍岩市新羅區是革命老區。新羅煤炭資源豐富,已經有近50年的煤炭開采曆史,礦産資源收益曾一度撐起當地财政的半壁江山。針對轄區内煤矸石數量多分布面廣的現狀,新羅堅持以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導,對煤矸石進行廢物再利用變廢為寶,對煤台等廢棄礦山采取綜合生态治理修複,讓廢棄的煤台脫下“舊黑衣”披上“新綠裝”。僅去年10月以來,新羅共依法取締20處非法煤矸石焚燒點,拆除廢棄煤台4.6萬平方米,實施礦山複綠500餘畝,新增耕地面積20多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裡得以充分踐行。
煤矸石“吃幹榨淨”
山坳堆積如山的煤矸石經過機械破碎後成為機磚廠、水泥廠的生産輔料,舊煤台在表層清理、覆土整平、栽植樹苗、套種花草等人為措施修複後冒出新綠……這是記者日前在新羅區雁石鎮大吉村原蘇邦煤礦一号井口前看到的新景象。
這些變化讓記者感到欣喜。據了解,此前在采礦過程中,一些礦山随意把産生的煤矸石堆積在山間路旁。近年來,由于煤矸石在水泥、制磚等行業的用量暴增、價格大幅上漲,導緻原本相對集中堆放的煤矸石被分散加工,不僅占用土地資源、破壞山林,還造成水土流失。同時,數量衆多的廢棄煤台也成為當地生态治理的一大痼疾。
煤矸石變廢為寶,摸清底數是第一步。為此,新羅組織專業人員對轄區内煤矸石企業、煤矸石堆存點、非法加工點等進行拉網式排查,并逐一登記造冊。據統計,新羅區有證煤礦企業有9家,每年産出煤矸石約42萬噸。該區現存煤矸石堆場145處、存有量945萬噸。
在此基礎上,新羅多方争取資金上億元實施煤矸石綜合治理。如何在短時間内讓煤矸石變廢為寶?當地出台措施,吸引社會資本和第三方參與治理。鼓勵雁翔集團等國企、區煤炭行業服務中心和煤炭公司、龍淨環保等上市企業,參與煤矸石治理,通過公私營結合、企事業單位聯合、大中小型企業配合,推進煤矸石治理。
目前,龍淨環保已在羅厝山等煤炭礦山探索整體性解決方案,近期計劃推進國有企業與水泥企業合作,從使用端入手參與煤矸石燒結生産。
截至今年7月底,新羅已審批煤矸石燒結企業11家,其中3家正式投産,年利用煤矸石34萬噸,2家試生産,6家正在建設中,全部建成滿産預計年可利用煤矸石200萬噸,将大大加快煤矸石變廢為寶的進程。
綜合整治見成效
在煤矸石整治過程中,新羅區發現,這類項目涉及項目所在地水土流失治理、煤台整治、礦山複綠等多個方面,牽一發而動全身。為此,當地結合煤矸石整治,實施農村區域性小流域整治及煤台整治、礦山修複等綜合治理工程。
全長16.1公裡,流域面積54.3平方公裡的大吉溪是雁石溪的一條支流。新羅區、雁石鎮通過實施截污治污、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濕地建設和生态景觀工程,共清理河道各類雜物和垃圾近100噸,恢複被占用的河灘地7畝,疏浚河道8處,修建防洪堤800米,修複水毀堤壩共11處,新建和修複跌水壩3處。
“實施小流域整治及礦山修複治理工程是我區實施煤矸石整治的一項重點工程。我們甯可發展速度慢一點,也要保護好青山綠水。”新羅區委常委陳清俊介紹。
據了解,目前,新羅已啟動白沙鎮小吉村、營岐村和郭畲村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項目,對原郭畲煤炭礦山進行整體修複,預計将投資4500萬元,複墾超過100畝裸露礦區,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機融合。
記者近日在雁石鎮大吉村通往蘇邦村的道路旁看到,昔日地表裸露、煤塵遍布的廢棄煤台,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種上的數十棵樹枝葉茂盛,樹木周圍長滿了綠色植被,展現出勃勃生機。
同行的雁石鎮黨委書記吳如榮介紹,這塊地原來有4個煤台,今年3月份組織施工隊伍對廢棄煤台和工棚等設備設施實施拆除清理,并回填客土,人工栽植了杜英、木荷、楓樹等闊葉樹苗木,播撒了草籽複綠,裸露邊坡和山體環境有了較大改變。
在大吉與蘇邦交界處的蘇邦大同溝原煤矸石非法焚燒點整治點上,記者看到,經過治理的山坡已看不到裸露在外坑坑窪窪的崩崗。一塊經過整治後面積超過10畝的平緩土地上,剛扡插的地瓜苗已長出新葉。
雁石鎮大吉村村主任湯錦國說,這個地方原是蘇邦大同溝原煤矸石堆場,經過半年的綜合治理,如今土質酸性強度得到明顯改善,尤其是通過後期補植、撫育和追肥等措施,植被已基本得到恢複。
在距大吉村約1公裡的國道旁,幾位村民正在稻田裡拔除稗草。湯錦國說,這裡原來是煤台裝卸點,經過整治後,廢棄的煤台終于脫下了“舊黑衣”,重新披上了“新綠裝”,由于這片土地地塊平整且有水源流動,村裡把它變成了耕地,并交由當地村民耕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新羅區煤礦開采曆史較長,部分遺留煤矸石堆場用地及堆存煤矸石權屬問題不明确,随意堆放于山溝、河床且數量巨大,所需治理資金較大且治理難度較大。下一步,當地将本着“屬地管理、部門聯動”的原則,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礦區生态綜合治理,讓綠水青山早回礦區。(福建日報記者 張傑 通訊員 呂洪榮 溫連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