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沒有不發燒就長大的孩子,但孩子發燒還是家長最怕碰到的。看着孩子因發燒而漲得通紅的小臉,整個人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蔫的,每個家長的内心都是藍瘦香菇。特别是不時的新聞報道,某某小孩因為發燒而腦癱、影響智力等類似新聞,更是讓家長們戰戰兢兢。
出于對孩子的擔心和對發燒的恐懼,很多家長一想到發燒就害怕,缺乏對發燒相關知識的了解,對發燒實際上存在很多誤區。如下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誤區1:體溫超過37℃就是發燒
由于嬰幼兒的體溫中樞尚未發育完全,相比成年人更怕冷也更怕熱。一般來說,嬰幼兒的體溫通常高于大齡兒童和成人。并且測量體溫的部位不同,溫度也會有所差異。一般兒童正常體溫的範圍如下:
腋窩(腋溫):35.9℃—37.2℃
口腔(口溫):36.2℃—37.3℃
肛門(肛溫):36.5℃—37.5℃
有時候抱着孩子覺得有些熱乎乎的,測出來體溫超過37℃,家長就以為孩子發燒了,其實并不是。
誤區2:發燒要立刻吃藥
發燒的孩子,家長自然不能掉以輕心,要細心觀察,跟蹤孩子的體溫變化。但并不是孩子一發燒就要馬上吃藥,如果孩子精神狀态良好且小于38.5℃,是沒必要用藥的,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幫助寶寶退燒即可。
誤區3:酒精擦浴降溫效果好
所謂的物理降溫,是指家長用溫水給孩子擦浴,并不是酒精。酒精擦浴,是禁忌,因為酒精揮發後會通過肺泡膜、皮膚被孩子吸收,導緻中樞神經系統中毒。
誤區3:發燒對身體有害
事實上,發燒會啟動自身免疫系統,普通發燒(40℃以下)可以幫助孩子抵抗體内感染,通常對身體有好處。
誤區4:發燒就要捂汗
老人家似乎都有“發燒就要捂汗”的說法,但對寶寶來說其實可能雪上加霜。按照育兒醫生的說法,發燒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 :發冷、發熱、發汗。在寶寶發冷階段時,手腳發涼才需要添加衣物;在發熱時需要減除衣物;發汗時,需要給寶寶穿的寬松,增加散熱,便于排汗。
誤區5:冰袋冷敷退熱快
一般孩子發熱,家長都會給寶寶使用退熱貼。有的家長為了孩子更快退熱,就想要冰袋給孩子敷。誠然,冰袋的溫度更低,相比退熱貼更能帶走一些熱量,但高燒的小孩身體本來就很熱,忽然接觸過涼的冰袋會引起寒顫,引發不适。冰袋退熱,并不是一個好方法。
誤區6:吃了退燒藥,體溫馬上正常
退燒藥起效需要0.5小時—1小時,持續時間為4小時—6小時,藥效過後體溫還會再度升高,退燒藥目的不是隻讓體溫正常,而是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适感。所以并不是吃了退燒藥,就安了。在給寶寶服用退燒藥的同時,家長應該多給寶寶喂一些溫開水,配合物理降溫的措施,幫助寶寶退熱。
如上這6個常見誤區,不知家長你躺槍了嗎?除了退燒這件事,育兒的很多方面都容易有誤區,因為有些誤區真的是“太合乎情理”了,比如給孩子剃光頭會讓孩子頭發變濃密、多給孩子喂維生素D長牙快、盡早給寶寶吃五谷對寶寶身體好、母乳半年後就沒營養了等等。家長們應該擦亮雙眼,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多花點時間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免誤傷了孩子。
希望寶貝們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