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嗝~打嗝,是大家都遭遇過的狀況,有時會帶着點小尴尬。如果這種情況一會兒就消失,那不必放在心上;但若頻頻打嗝,持續時日較久,那便需要求醫治療。治療打嗝,王登旗教授幾針就搞定!
01呂某,女,31歲,初診時間:1969年8月19日。
主訴:氣逆上沖1天。
現病史:從昨天早飯後自覺胃氣往上沖,且有呃逆之聲。病初呃逆次數不多,今日起呃聲頻繁,難以忍受,平均每分鐘20次,兼口臭煩渴,大便幹。未服藥,要求針灸治療。查體:痛苦病容,呃聲洪亮,沖逆而出。舌紅,苔黃,脈滑數。
中醫診斷:呃逆(胃火上逆型)。
西醫診斷:膈肌痙攣。
治則:寬胸理氣,降逆止呃。
取穴:内關(雙)。
冶療過程:取内關穴,用緩慢撚進法進針,得氣後施重提輕插手法,并用拇指向後、食指向前撚針,撚轉提插結合,連續行針兩分鐘後留針加電30分鐘。治療10分鐘後,呃逆症狀開始減輕;20分鐘後,呃逆平均每分鐘5次,起針前呃逆停止。次日複診,未見複發,1次而愈。
02阿某,男,60歲。初診時間:1985年5月29日。
主訴:呃逆10天。
現病史:呃逆10天,病始較輕,繼則加重,多于上午和晚上發作,納食一般。經服藥,症狀未見明顯緩解,平均每分鐘呃聲16次,口幹,左小腿外側生瘡,瘡口開始愈合。由外科介紹來診。查體:神志清,痛苦病容,呃聲低弱,氣不相連續。舌質紅,脈細數。
中醫診斷:呃逆(胃陰不足型)。
西醫診斷:膈肌痙攣。
治則:寬胸理氣,疏肝清胃,健脾利濕,降逆止呃。
取穴:内關(右)、足三裡(雙)、中脘。
治療過程:用緩慢撚進法進針,得氣後施重插輕提法,并用拇指向前、食指向後撚針,連續行針兩分鐘,加艾條溫和灸中脘穴10分鐘後呃逆減少,留針30分鐘,起針時呃聲平均每分鐘5次。後未再發,1次而愈。
03何某,男,70歲。初診時間:2009年11月23日。
主訴:打嗝兒7天。
現病史:患者7天來一直打嗝兒,曾在某醫院門診治療,服藥1星期症狀未見改善,院方準備做胃鏡檢查,因要排隊等候兩天,期間經朋友介紹來診。症見嗝聲響亮,頻頻發出,觀察3分鐘,平均每分鐘2~3次。查體:神志清,痛苦病容,呃聲頻頻響亮。舌紅,苔薄黃,脈數。
中醫診斷:呃逆(胃熱型)。
西醫診斷:膈肌痙攣。
治則:清熱和胃,降氣止逆。
取穴:足三裡(雙)、内關(雙)。
治療過程:采用緩慢撚進法進針,得氣後加電針用連續波。針後5分鐘,嗝聲低微,次數減少;針後15分鐘,病症消失;留針45分鐘後起針,起針後呃逆未發,1次病愈。
呃逆一症,在《黃帝内經》謂“哕”,因呃呃連聲,聲短而頻,故以呃逆名之。其主要因胃氣上逆而緻。如偶然發作,大都輕微,不治自愈;如發作不止,則需醫治。若于慢性病過程中出現,預兆病勢轉危或嚴重。中醫治療本病方法較多,臨床采用中藥、針灸進行治療都可獲得較滿意的效果。王登旗教授以寬胸理氣、疏肝清胃、健脾利濕、降逆平呃為法,認為内關穴是治療呃逆的最佳腧穴。因内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别走于三焦,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裡,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針之有疏利三焦、寬胸理氣、和胃降逆、鎮靜安神的作用,不少患者針此穴而獲效。此外,足三裡為足陽明胃經腧穴、合土穴及胃的下合穴合,“合治内腑”,具有調理腸胃、理氣消脹、行氣導滞的作用。中脘為任脈經穴,胃之募穴,又是六腑之會,可溫中散寒,和胃降逆,化濕滞,調升降。三穴合用,共奏寬胸理氣、降逆行氣之功。臨床中突然發作不止者,針之甚效,大部分患者進針後針感明顯,呃逆繼之減輕,針1次而停止者占大多數。若為慢性病過程中出現,則不易治或難治。
針灸醫案好書
王登旗教授為廣西名老中醫,一生緻力于針灸,為衆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現将其學術經驗集整理出版,以飨讀者。
《妙手神針:王登旗針灸醫案實錄》
本書為廣西名老中醫王登旗教授從醫50多年的針灸臨證經驗及學術思想總結。本書由學術特色、内科醫案、外科醫案、婦科醫案、兒科醫案、五官科醫案、單穴醫案、年譜幾部分組成。本書共收錄99則針灸醫案,每個醫案後附按語,闡述了王登旗教授的診療思路。全書内容翔實,選案得當,按語準确,對拓寬針灸臨床工作者及中醫學生的臨床診療思路及提高臨床療效具有較大的指導作用。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妙手神針:王登旗針灸醫案實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範郁山 趙彩嬌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