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想要别人尊重自己先學會尊重别人

想要别人尊重自己先學會尊重别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5:14:18

想要别人尊重自己先學會尊重别人(如何在交往中既做到尊重他人)1

如何在交往中既做到尊重他人,又可以堅持自我?聽完今天的故事,或許會從中獲得啟示。

歡迎來到中國青年報有聲思政課強國學堂。您正在收聽的是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出品的《學講話 品典故》。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則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2014年,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這句高頻典故。之所以說其高頻,是因為這句古語,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博鳌亞洲論壇等多個場合被一再提及。這八個字究竟有何含義?多次引用此句,又有何用意呢?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章,原文是這樣說的,“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僞者也,惡能治國家?”

想要别人尊重自己先學會尊重别人(如何在交往中既做到尊重他人)2

孟子在前三句中說,天下萬物沒有同樣的,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物品的價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甚至還有相差千倍、萬倍的。倘若将它們同等看待,就是擾亂天下。在後兩句中,孟子以“巨屦”和“小屦”舉例說明,并且以戰國時期思想家許行的觀點作為反例,進一步說明,如果做工粗糙的鞋和做工精細的鞋是同樣的價錢,人們難道會同意嗎?按照許先生的道理去做,簡直是引導天下的人去欺詐,這怎麼能将國家治理好呢?”對于孟子的觀點,南宋時期理學家朱熹評注說,“孟子言物之不齊,乃其自然之理。”

從曆史回到現實,古語的含義恰巧印證了我國一直以來堅持的求同存異的态度和兼容并蓄的精神。不論是古時的儒家思想,還是今日的中國道路;是一國的政治制度,還是延續的人類文明,其中表達的都是“多樣性”的内涵。

想要别人尊重自己先學會尊重别人(如何在交往中既做到尊重他人)3

從中國學術思想史看,春秋戰國時期,既有在積極有為裡體現擔當意識的儒家,也有在清靜無為中實現超脫精神的道家,還有墨家、法家、兵家等等,如此百家争鳴,才有了學術文化的繁榮。從中國文學史看,以唐詩為例,既有大氣磅礴、瑰麗奔放的浪漫主義,也有沉郁頓挫、悲怆憂思的現實主義,二者并存,才能真正以文傳情、以文化人、文以載道。從人類文明史看,既有盧浮宮也有故宮,既有金字塔也有大雁塔,各國有各國的曆史、國情、體制,正如所說,“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隻有姹紫嫣紅之别,而無高低優劣之分”。多元文化的存在,讓我們的世界更精彩;各有特點的制度,讓世界各國得以求同存異、協同發展。從政治到文化,從制度到曆史,隻有認識到差别,才能真正尊重别人、堅持自己。

本期内容就講到這裡,歡迎您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品味典故,了解中國智慧,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