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13日為“世界保健日”。“世界保健日”期間,包括我國在内的世衛組織各會員國,都舉行紀念活動,推廣和普及有關健康知識,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兩千多年前,《黃帝内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中醫曆來防重于治。面對當代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适的方式。
可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很難拿得出一段時間去調養、運動。那麼在世界保健日,别再說自己隻會保溫杯裡泡枸杞。快來和兩江二院(中醫院)體檢中心醫生一起,從“吃貨”的角度,get中醫保健小知識吧!
飲食保健
瓜果篇
近日氣溫驟跌,陽氣趨于沉降。這個時節吃時令水果要注意,俗話說“秋瓜壞肚”,瓜果吃太多容易損脾胃陽氣。
寒涼類水果有香蕉、梨、柿子、西瓜等;溫熱類水果有棗、桃、杏、龍眼、荔枝、葡萄、石榴、菠蘿等;甘平類水果有梅、李、山楂、 蘋果等。
體質虛弱、體寒怕冷的人,切忌貪涼,應該适量選擇溫熱性的水果。
食材篇
人們在秋天普遍會有口鼻幹燥的感覺,所以“滋陰潤燥”是重點。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的食物可以緩解秋燥症狀。
《黃帝内經》認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選擇白色的食物可補益肺髒。這個季節常見的,可以在家裡方便食用的白色類食物有:
1.白蘿蔔
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主張多食蘿蔔。中醫認為白蘿蔔能補氣和順氣,秋季多發感冒、支氣管炎等,出現咳嗽、痰多等症狀,白蘿蔔有預防感冒,化痰止咳之效,用白蘿蔔煮水、白蘿蔔炖肉都是不錯的選擇。
2.百合
中醫認為,百合昧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二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現代醫學也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顯的鎮咳、平喘、止血的作用。用百合煮粥,可以滋潤肺胃。
3.蓮子
清代食療醫家王士雄常把它“磨以和粉作糕,或同米煮為粥飯”,稱其“健脾益腎,頗著奇勳”。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稱蓮子:“脾之果也。”中醫學認為蓮子味甘可補脾,味澀能固大腸而止瀉,既可補益脾氣.又能澀腸止瀉,不失為強壯滋補之品。
4.梨
梨不僅是水果,也是煲湯的好食材。它性味甘酸,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瀉的功效,多用于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其營養價值豐富。但梨性偏寒助濕,“多吃”會傷脾胃,所以脾胃虛寒、畏冷食者應少吃或隔水蒸過、煮湯食用。且梨含果酸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
5.蓮藕
中醫認為,生藕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生津、補脾開胃和止瀉的功效;熟藕性溫,具有益胃健脾、養血補氣的功效。由此可見,我們秋季補虛需要吃熟蓮藕,喝一碗蓮藕湯對脾胃虛弱、氣血虧虛均有良好的補益效果。
飲食保健的蔬果千千萬,但一定要了解清楚自身的體質類型。若不清楚身體内氣血陰陽的偏頗情況,胡亂保健的話,可能會适得其反。
您想了解自己是什麼體質,讓保健更科學、更有針對性嗎?歡迎至兩江二院(中醫院)二樓體檢中心做中醫體質辨析,醫護人員将竭誠為您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