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淩冽中,一頂簡單破爛的帳篷,一堆臨時升起的柴火,三個聚精會神的學生……這樣的場景發生在河南省衛輝市獅豹頭鄉的一個山村。而這三個主人公之一,就是中國礦業大學機電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碩士生李廣勝。
天寒地凍的季節,李廣勝三人為何出現在這裡,他們在帳篷中忙碌着什麼?徐報融媒記者了解到,原來,這是個催人奮進的故事,這幾個學生化身現代版“囊螢映雪”的主人公,诠釋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
現代版“囊螢映雪”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一度讓李廣勝一家犯了難:高山遮擋住了基站的信号,村子裡沒有網絡,怎麼辦?
古有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的典故,李廣勝和父親就想到,可以到開闊地段,借助2.5公裡外别的村莊的網絡信号來堅持學習。“不管怎樣,學習都必須要跟上。”這是一家人的信念。于是,他們就用廣告布、薄膜、稭稈等,在村莊路邊搭了一個臨時帳篷,作為李廣勝兄妹倆和同村一個大學生學習的地方。
“我們每次需要步行半個小時到這裡。這個帳篷比較簡單,四下透風,陰天特别冷,冷了就搓搓手、跺跺腳,或者揀點柴火烤火。”李廣勝很淡然地介紹,“我現在網課不多,主要就是閱讀文獻,寫小論文。隻能白天在這兒學習,晚上沒有燈沒法學。于是我就充分利用白天多看些,再下載一些資料或多截圖,晚上回家繼續學習。”
樸實的學習動力
李廣勝告訴記者,支撐他不斷努力學習的動力就是“想改變家庭貧困的面貌”。來自競争異常激烈的高考大省河南的他,考取了鄭州大學就讀本科專業,同專業400餘人,他始終保持在專業前20名。他并非是天才少年,他也曾在大一時出現英語考試不及格現象,從而錯失保研機會。知恥後勇,李廣勝拼命努力,最終在本科畢業前的英語六級考試中,他獲得500多分的成績。在中國礦業大學就讀研究生階段,李廣勝依舊認真學習,這學期期末考試中,他的“矩陣論”課程就取得了97分的高分。
“李廣勝每次數學課前後半小時,肯定是在思考相關數學問題。每門課程小論文,他從不簡單應付,都是大量收集相關材料,認真閱讀後撰寫。”他的研究生同學陳玮澤說。 在科研方面,李廣勝積極輔助高年級學長開展科研活動,協助老師實訓工作,“他認真踏實,工作開展得非常不錯。”導師劉同岡肯定道。
對于未來,李廣勝說:“首先要将眼前的工作,尤其是學習做好。将來有機會回報家鄉,把家鄉的道路修一修,水源問題整一整。”
學校及時關懷
中國礦業大學學生工作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機電學院的老師們在得知李廣勝在外搭帳篷借網學習後,第一時間與他取得了聯系。機電學院為李廣勝送上了600元的人文關懷慰問金。導師劉同岡多次聯系李廣勝,讓他安心學習,照顧好自己。
據悉,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礦業大學實施了“暖心工程”,設立了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專項資助;聯系三大通訊運營商,為全體學生送上手機網絡流量大禮包;設立網絡教學研究生助教崗位,以确保網絡課堂的課堂秩序與教學質量。
此外,中國礦業大學還向每一名同學推送了《溫馨提醒》,并且先後兩次撰寫了《給寒假返鄉同學的一封信》;輔導員老師們與同學保持密切聯系,全面掌握學生情況,随時進行談話談心,做好學生的思想與心理工作。
記者在今天上午采訪時獲悉,當地通訊公司得知這一情況後,已經及時主動解決了網絡問題,李廣勝家裡已經實現了網絡信号覆蓋,他撤回了臨時帳篷,終于可以在溫暖的家裡暢通使用網絡學習了。
徐報融媒記者:魏欣
通訊員:盧進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