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泸定縣委宣傳部官微@泸定之聲 發布通報稱,9月5日21時30分許,得妥鎮灣東村左岸山體垮塌阻斷灣東河,形成堰塞體,該縣已緊急将堰塞體下遊100餘名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專家組正對堰塞體進行勘察研判,并組織力量科學處置,現堰塞體已開始洩流,請廣大公衆勿信謠傳謠。
大渡河支流灣東河發生斷流,當地形成堰塞湖
9月6日早晨,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甘孜州泸定縣6.8級地震發生後,水利廳已派出省水規院、省水科院、省水文中心專家組成的3個工作組,赴震區指導水利工程險情排查、重大險情先期處置、應急供水保障等工作。
另據甘孜州水利局9月5日19時15分報告,大渡河一級支流灣東河(河長26.98公裡,流域面積166.08平方公裡,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56立方米/每秒,總落差3232米)發生斷流。
來源:椒點視頻
因灣東河斷流原因尚不明确,按照“三個避讓”“三個緊急撤離”的剛性要求,水利廳昨夜緊急通知甘孜、雅安提前轉移下遊受威脅區域群衆,在确保安全情況下派出專業技術隊伍查明斷流原因,同步加強對地震影響範圍内的河流監測預警。
據了解,昨晚甘孜水文中心已派出工作組連夜前往事發地點,正組織力量開展原因排查,由于前方道路受阻、通信不暢等原因,最新進展仍在持續溝通聯絡中。
根據河南商報椒點視頻,泸定副縣長稱,灣東河斷流已形成堰塞湖,部分居民已經轉移。截至目前,甘孜州、雅安市已臨時避險轉移安置5萬餘人。
截至9月5日23時30分,水利部門初步統計:甘孜、雅安、涼山、眉山、攀枝花、樂山6個市(州)水利部門共派出隊伍283支1327人,排查水庫163座、水電站1104座、堤防142處、涵閘32座、灌溉工程28處、重點供水工程1457處、山洪災害危險區656個。
在排查中發現,甘孜州泸定縣震損一般嚴重中型水電站1座、小型水電站6座、供水工程7處;雅安市石棉縣震損渠道5處、堤防2處。
堰塞湖如何處理?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稱為熔岩堰塞湖。堰塞湖的形成有四個過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後,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決口會對下遊形成洪峰,處置不當會引發重大災害。
堰塞湖一般有兩種潰決方式:逐步潰決和瞬時全潰。逐步潰決的危險性相對較小;但是,如果一連串堰塞湖發生逐步潰決的疊加,位于下遊的堰塞湖則可能發生瞬時全潰,将出現危險性最大的狀況。專家可根據堰塞湖的數量、距離,堰塞壩的規模、結構,堰塞湖的水位、水量等進行判斷。如堰塞壩是以粒徑較小、結構松散的土石堰塞壩,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潰決的。
而對于堰塞湖的處理一般有三種處理方法:爆破洩洪,安全排水渠和建設水利樞紐工程以及水電站等幾種處理方法。依據不同的堰塞體體量、成分,堰塞湖的規模,下遊人口密集程度,堤防設施狀況,決定具體采取哪一種措施。
據中國氣象報報道,爆破洩洪是及時解決堰塞湖危機的方案。爆破洩洪的決策是在最緊急情況下(下遊城市面臨巨大威脅)和人員已經被成功轉移的前提下才實施的。2010年8月7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白龍江城區段因泥石流形成堰塞湖,在完成人員轉移後成功爆破。
在雨季來臨之前,水量尚未迅速增加,在下遊人員轉移相對困難及重建難度較大的情況下,為減小洪水對城鎮的破壞,可以使用挖渠法,将堰塞湖中的水逐步釋放出來。
加固法則适用于相對穩态型的堰塞湖,為其修建護坡加固。對于一些堰塞壩足夠高的穩态型堰塞湖,可以加固改造為小型水庫,變害為寶,甚至可以改造成為自然景觀。雲南昭通魯甸紅石岩堰塞壩綜合水利工程就是世界首座堰塞壩綜合水利樞紐工程。
雲南昭通魯甸紅石岩堰塞壩綜合水利工程 圖自雲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