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電力危機?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原标題:一邊是全球能源格局仍處于劇烈轉型期,一邊是極端氣候現象頻發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劇增(引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歐洲電力危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原标題:一邊是全球能源格局仍處于劇烈轉型期,一邊是極端氣候現象頻發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劇增(引題)
全球多國面臨電力危機(主題)
梁凡
近期,全球多國出現電力供應緊張甚至短缺的情況。究其原因,既有北半球入夏後不斷被刷新的高溫紀錄“作祟”,也與一些國家的能源政策、當前國際局勢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
一
6月26、27、28日,日本經濟産業省接連發布節電警報,警告東京地區電力供需嚴峻。日本經濟産業省同時表示,将實施所有的電力供應措施,但預計電力供應依然艱難,儲備發電量低于5%——而這一數字達到3%,是保證電力供應穩定的最低條件。
據報道,日本内閣此前時隔近5年召開電力供需會議,會議決定呼籲家庭和企業,在7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節約用電。
除了日本之外,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斯裡蘭卡等亞洲國家,近期也有超過10億人飽受不時停電的困擾,而目前幾乎看不到任何緩解的迹象。一位印度官員表示,印度全國28個邦中有16個邦的7億多人口一直在努力應對每天2到10個小時的停電。
歐洲和美國的電力供應也不容樂觀。
當地時間6月26日,法國三大能源機構負責人通過《星期天報》共同呼籲法國人“立即”減少能源消耗,因為在下一個冬季面臨能源短缺和價格暴漲的威脅。
有分析指出,作為歐洲傳統的最大電力出口國,法國卻由于電力供應不足,導緻價格遠高于鄰國市場,今年冬季法國可能需要進口電力。
此外,英國《泰晤士報》稱,在最糟糕情況下,2023年初,英國可能會對多達600萬戶家庭實行電力配給,主要是在早晚高峰時段。
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報道稱,美國或将沒有足夠的電力來度過夏季熱浪。據評估,2022年夏季,美國西部、中西部地區可能面臨電網故障風險。
美國電力部門此前已發布預警稱,今夏全美會有更多地區面臨電力短缺甚至要遭遇大停電,屆時可能會采取“輪流停電”的方式以避免電網癱瘓。
二
今年北半球入夏以來不斷被刷新的高溫紀錄,顯然是造成當下多國電力危機的直接原因之一。
6月中旬以來,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先後提前受到熱浪襲擊。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納利斯稱,西班牙和法國部分地區的氣溫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氣溫高出10攝氏度以上。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美國幾乎與歐洲國家同時進入高溫天氣。據美國媒體6月23日報道,6月中旬,美國東部和中西部多個城市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其他地區也面臨着包括曆史性的洪水、風暴等極端天氣。在今年以來的第二輪熱浪下,美國東部至少有12項高溫紀錄被追平或打破,16個州2000多萬美國人收到高溫警報。
南亞地區今年的高溫“烤驗”更是驚人。據路透社報道,自3月下旬以來,印度遭遇前所未有的熱浪天氣。印度北部、西部和東部多地氣溫都超過了40攝氏度。
日本電力供應緊張,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提早來臨的高溫天氣使得電力需求激增。據報道,日本關東地區今年出現了自1951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短雨季,随後就迎來了漫長的高溫。近期,日本部分地區氣溫超過40攝氏度,刷新了有記錄以來同期最高溫度。
一些氣象專家警告,由于氣候變化,今後全球可能出現更頻繁和更極端的高溫天氣。随着氣溫上升,家庭和企業的用電需求也會增加,北半球國家的用電需求通常在7月底和8月初達到峰值。
三
有媒體認為,當前全球“電荒”現象的背後,是更加值得警惕的“能源荒”問題。
近年來,歐洲持續推動能源結構由化石燃料向清潔能源轉型,原油、煤炭供能占比持續下降,生物燃料和風、光供能占比大幅提高。與此同時,作為排碳量較小的供能原料,天然氣也被越來越多地使用。
然而,随着俄烏沖突的爆發,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大幅減少,歐洲“氣荒”局面日益嚴重。供需兩端的不平衡,使得歐洲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最高時漲幅達到了10倍,這也導緻歐洲持續深陷多年來最嚴峻的能源危機。
而據美媒分析,美國出現電力短缺的原因在于:一是傳統供電能源退役過多、新增電源供給不足;二是電網設施老化嚴重,可靠性差;三是氣候變化導緻極端天氣頻發,影響能源供應。
對于日本當前的電力危機,日本放送協會(NHK)分析稱,原因之一是火電廠的供應能力正在下降。此外,受3月福島縣近海強烈地震影響,日本部分發電廠受損後仍未恢複運行,也影響了電力供應。
一邊是全球能源格局仍處于“未完待續”的劇烈轉型期,一邊是極端氣候現象頻發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劇增——在這樣的兩難之中,傳統化石能源尤其是燃煤發電,又重新獲得青睐。
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燃煤發電量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整體煤炭消費量約為79億噸,同比增長6%。國際能源署報告稱,随着經濟反彈支撐全球煤炭需求,2022年全球燃煤發電量或将創曆史新高。
責任編輯:肖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