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的本質和内容有什麼不同

教育的本質和内容有什麼不同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7 03:20:31

教育的本質和内容有什麼不同?最近課外教育機構的從業人員心情一定有些複雜一時間,似乎不知道自己如何面對未來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教育的本質和内容有什麼不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教育的本質和内容有什麼不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1

教育的本質和内容有什麼不同

最近課外教育機構的從業人員心情一定有些複雜。一時間,似乎不知道自己如何面對未來了。

課外培訓整體上來講,就是弊大于利。一方面,它推動了整個教育内卷,造成了劇場效應,耗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時間、犧牲了不少人的福祉做了大量無用功,全都内耗掉了。另一方面,這些課程和培訓内容對青少年的心性、生活能力和性格培養卻幾乎沒有多少關注。

少數原從業人員,有些仍打算用一些隐蔽手段繼續生涯。而不少機構,則似乎隻能關門大吉了,也想打打擦邊球。從他們自身來講,确實是面臨着個人生活壓力的問題,但繼續操持舊業,那必然受到懲治。那麼到底有沒有一個合适的方式,讓這些課外教育培訓機構有個合适的出路呢?

我們一起理一理教育這件事。

1、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就是啟蒙思考,而不是傳遞成見。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舉例來說,我們教育歐幾裡得的幾何學,很多年裡往往僅僅是讓學生記憶定理,然後刷題、再刷題。這個就是一種知識上的“成見”,在這一過程中,大腦被鍛煉的方式就是粗淺的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以及二者的簡單複現。完全被條條框框化了,大腦的更高級創造性和對信息的重組再造能力都沒被開發出來。那麼應當如何學習呢?應該教授學生,歐幾裡得或前人是如何一點一滴發現這些規律,并一步步建立起系統化、條理化的幾何知識的。了解了這些的好處是什麼?學生就知道在歐幾裡得前面所面對的原始信息到底是什麼,可以聯想到他是否還有些沒有考慮到的知識可以進一步提煉,是否還有更精妙的信息可以被我們發現和掌握。而不是站在歐幾裡得偉岸的身軀背後,僅看到一些他提煉出來的信息。先前走,站到他身旁,一起觀察原始信息,總歸有些不一樣的發現,即便隻有少數眼睛能發現這些不同,但總歸走的近了,發現的機會更多些。

也就是說,我們不是要單單要機械地背誦、記憶和套用前人的知識,而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習前代大神們分析和提煉知識的方法和專研的心境。而這就是一種培養科學探索的思考能力。

不是說信息性知識不重要,而是說信息是探索出來的,而探索本身是“漁”,信息是“魚”。了解“魚”,可以更好地“漁”,但最終目的是去“漁”而獲得更多的“魚”。

思考能力有多重要呢?已經到來的未來,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的競争就是思考能力的競争!

所以,教育工作者,不應該給孩子們講述什麼“套路”刷題:你遇到什麼什麼情況,你就如何如何做?我遇不到套路的情況更多,那我怎麼應對呢?

順便說一句,有很多人,總是以天才論遮掩自己的不作為,而且還對他人的作為加以花式的攻讦。你去看看那些天才的成長之路,他們的興趣、成長環境、接觸的信息、研究的心性,和普通人的差異再來想想他們為什麼是天才。

2、 教育=教養 培育

思考能力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尚不是全部。教育的全部應該是教養和培育。思考能力是培育的内容,那麼心性就是教養的内容。

心性是什麼呢?我的看法應該是對人性的理解基礎上,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一種善意指向。它應該能面對自己并與自己和解,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包容異見、堅持自我吸納理性并完善自我;推動自我并影響他人對世界認知和理解走向更深層級。

為了清晰明确表達,我們再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事情表述。培養心性,要做幾點:

首先,必須對孩子的情緒控制力進行培養,既要堅韌抗壓不能動辄崩潰,也不能淡漠而對未知失去驚奇的能力。堅持非必須不給别人添麻煩,自己的事盡量自己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失去情緒控制力的孩子,可能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後果絕對是災難性的。而培養好孩子的這方面心性,絕對是勝造七級浮屠。

其次,教會孩子處理異見的能力。很多成年人都根本不知道如何與異見相處,要麼一遇到反對聲音,馬上失去主張和立場;要麼,隻要與自己意見不一緻,馬上攻擊打壓,各種報複。這些都不是處理異見的正确方式,異見是對原認知系統的一種考驗或糾偏,處理異見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認知可能成長的高度。正是因為這種能力的普遍缺失,所以你看立場堅定并能吸納理性的人很少,大多數人要麼就是滿腦子成見,要麼就是毫無主見。培養孩子能夠正确處理異見,則他會成為一個具有成長性思維的人,他也能夠學會如何與家長、老師、同學相處,心性自然又成熟一大步。

最後,一個人應該對世界充滿善意。仇富和鄙視窮人都是很不倫理的觀念,而唯利是圖和拜金主義真的是文明世界不該有的誤區,如果一個人利用他掌握的新進認知技能竟做出不利于他人的勾當,以滿足一己私欲,那他掌握的技能越高超、掌控的資源越豐富,他對别人的害處就越大。這也就說明了,教育不隻是培育,更要有文明指向的教養。做人一定要有底線!

當然,對心性的培養,也不要傳遞成見。要從理性出發,不要摻入感性成見。

3、 以認知神經科學為指引

教育是對人的教育,而人接受教育的器官是大腦,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大腦的生長發育規律和學習認知的能力。當前,認知神經科學已經得到較大的發展,我們部分地了解了兒童期、青少年期的大腦腦區發育變化的過程。借此,對孩子進行科學訓練和引導才是正途。

同時,我們要了解最基本的記憶功能、高級的思考能力需要如何培養,這樣才能培養出更有競争力的下一代來。

認知神經學,它能告訴我們你的情緒和感受究竟是你身體裡的那些神經遞質在起着作用,解密物質和意識之間的關系,告訴你學習過程中大腦發生了什麼。對于當代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不去着手了解認知神經學是不可思議的。

4、 涅槃重生,俯瞰功利

如果,課外培訓機構能夠下苦功夫,在上述幾方面輔助培育下一代,而不是帶着孩子刷題、搞特殊規律的死記硬背,我們的孩子的創造性潛能就能被很大程度的激發,孩子們将來也能更加理解世界和人生,懂得如何如世界相處,知道如何思考、如何生活。

如果僅僅追求一錘子買賣式的高分刷題教育,那真的不是教育,而是對頭腦的禁锢,和對認知的不尊重。

一個不以物欲為追求而以探索認知為目的的培育方式才是好的方式,一個懂得如何與異見正确相處、共存的教養才是理性的教養。如此,多樣理性綻放的文明之光,一定會在東方的天空大放異彩。[/c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