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結束,學校要求老師将成績單送到家長手中。領導說,這樣做,既能體現出學校服務社會的宗旨,也是一個很好的家校溝通的機會。
送訪的過程中,家長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其實并不傻啊(很聰明),就是學習不努力,老師您說怎麼辦呢?”
孩子傻不傻,是家校溝通的禁區,咱不讨論。今天單說學習不努力的問題。
“努力”一詞的意思,是用盡力氣做事情,一般指積極的态度。到底偏重于“用盡力氣”,還是偏重于“積極的态度”,可能家長與老師的理解有所不同。我比較傾向于後者。
不努力的孩子,表現為學習自主性差、時間觀念不強、不夠專注、沒有明确的學習目标、沒有強烈的進取心等。
事實上,我列舉得并不詳盡,但大多數家長已經将其中幾點,與自己的孩子對号入座了。由此可見,能努力學習的孩子隻是少數,家長們大可不必為此過分挂懷。
那麼,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努力學習呢?
很簡單,因為學習這件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學習必須付出腦力和體力,這意味着能量的消耗。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要與險惡的大自然鬥争,獲取生存所需的能量是極其艱難的,因而也彌足珍貴。盡量避免無謂的消耗,這是一種本能。除非為了獲取生存必需的食物。人性的本能,是餓了吃,困了睡,想玩就玩。學習知識與技能,指向的是遠期收益,卻需要當下付出極大努力,這與人性的本能相悖。
但是,如果人類行為隻被這種淺層驅動力控制的話,是不可能進化到今天成為地球的主宰的,甚至早已被其它物種消滅了。人類最有别于其他動物的地方是,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之外,還有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後兩者,需要具有超越同侪的能力才可獲得。除非天賦異禀,否則必須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
所以,欲使孩子努力學習,要麼給他天賦,要麼激發他的内驅力,即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向往。
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呢?跟天才結婚,生一個小天才。(開玩笑的哈)你真正能做的是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努力的家長。
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寄托在孩子身上,從而給自己一個逃避責任的借口。比如這樣說:“我這輩子,時運不濟,沒趕上好時代,被某個爛人拖累,隻能這樣了。希望都在你身上啊孩子,要努力啊要努力啊……”然後心安理得地平庸,不覺得自己的人生還可以搶救一下。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執教時間最長、最被孩子信任、影響力最大的老師。我們經常說,這孩子就和他爸(媽)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不僅僅指相貌,還包括性格氣質。
所以,一個不努力的家長,怎麼能養出一個努力的孩子?
對我們芸芸衆生來說,确實是被命運操控,一輩子沒機會出人頭地。但是,出人頭地者,永遠都是少數,我們犯不着為此憤憤不平。生而平庸,不是我們放棄往上走的借口。
如果家長是個努力的人,這種品質一定會傳遞給孩子。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努力學習是很痛苦的,就好比挑重擔,短距離之内,可以依靠意志力咬着牙堅持。但時間一長,就吃不消了。所以必須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拿刷牙來說吧,每晚睡覺前刷牙是件麻煩事,最初總有些抗拒。但習慣建立起來後,不刷牙就不舒服,幾乎無法睡覺了。家長為孩子安排固定的場所(書房),營造适宜的環境,督促或者陪伴孩子在固定的時間段學習。堅持一段時間,習慣建立起來以後,學習的痛苦程度就會大大減輕。
三、帶孩子去見識一番更美好的世界。
朋友老章的兒子,讀到高二的時候,受不了學習的艱苦,要求退學。老章威逼利誘,各種手段使盡,都無法說服他。最後老章做了一個決定,帶兒子出去旅遊。
江蘇上海繞了一圈,又去了北京。去了北大清華,也聽了一些故事,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原來有很多,都是從這些名校走出去的。老章的兒子很震撼,以前隻聽過草根逆襲、普通人成就大事業的故事,隻聽過比爾蓋茨退學創業的故事,從沒想到,一個人受教育程度不同,差别有這麼大。
旅遊回來,老章問兒子,要不要試試高考,還有一年多時間,成績也沒落下多少。兒子堅定地點點頭。
後來,老章的兒子雖然沒考上北大清華,但也考了一所不錯的一本學校。最重要的是,從此他心中對自我實現的向往,這在他未來人生中,将提供澎湃的驅動力。他将是一個努力的人。
四、帶孩子去體驗一次艱苦的人生。
我的班級曾有一個留守學生,極度厭學,經常逃課,成績非常差。老師感到頭疼,家長也束手無策。我跟家長商量,要不,讓孩子暫時休學,帶出去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辛,或許能給他一些觸動。
家長也正有這個想法,于是把孩子送去親戚的小工廠上班,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不到一個月,孩子覺得累,不想幹了,要求繼續上學。回來以後,學習态度有了很大轉變,成績也漸漸有了些起色。
湖南衛視有一個節目叫《變形記》,貧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孩子互換身份,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從而對生活産生全新認識。這個節目還是不錯的,讓富裕家庭的孩子體驗艱辛的生活,可以令他們更珍惜擁有的一切,對底層有更多同情;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體驗不一樣的城市生活,可以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過,節目也受到了一些批評,認為富裕家庭孩子去農村生活一段時間,吃點苦頭,雖然可以磨煉他們的意志,但同時也暗示了他們,如果不努力,可能會淪為這樣的底層。有歧視的意味。同時,貧困家庭孩子去城市體驗更好的生活,卻沒有告訴他們,這樣的生活,都是通過努力獲得的,這可能會令他們對社會産生怨恨。
所以,帶孩子去體驗艱苦的人生,一定要讓他們知道,努力和不努力的人生,會有很大不同。而不要強調“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宣揚階層對立的觀點。
五、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樹立榜樣,是社會弘揚正能量的慣常做法。既然對成人的世界有效,那麼對未成年人的作用就會更大。
不過,孩子們非常讨厭父母口中那個“鄰居家的孩子”,這不是樹立榜樣不好,而是使用方法不當。榜樣是用來學習的,不是用來羞辱孩子的。而很多家長的做法正好相反。
如何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如果有條件,讓他與親戚朋友的孩子中最優秀的那個多接觸,而不是一味地贊美,更不要動不動拿自己的孩子跟對方對比。對方的優點,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這樣,孩子才會心悅誠服,并心向往之。才會化為前進的動力。
不但是孩子,對任何人來說,持久地努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擁有不懈努力的優秀品質,那麼,就讓我們自己也做一個努力的人,與孩子共同成長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