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恐龍裡的梁龍

恐龍裡的梁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21:55:23

恐龍裡的梁龍(恐龍檔案75梁龍)1

梁龍

年代:侏羅紀晚期

地點:北美洲(美國科羅拉多州、蒙大拿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

大小:長26米

食性:植物

梁龍科是脖子極長、尾巴更長的蜥腳類恐龍,它們的軀幹和四肢細長,頭部小巧。不過盡管身體很長,與其龐大的近親腕龍相比,它們的身體卻很輕盈,原因在于梁龍科的椎骨已經變成由骨片組成的網格狀,目的就在于減輕體重,同時又能承受最大程度的應力。

梁龍科在侏羅紀晚期到白垩紀時遍布全球,但在白垩紀末期似乎開始衰落,僅剩少數幾個類群分布在亞洲東部。

梁龍體形巨大,某些标本長度可達30米,其個體的平均長度為26米。其體長的大部分為長脖子(約長7.3米)以及超長的尾巴(約長14米)。高聳的窄軀幹僅長4米,小巧的頭部僅長60厘米多一點。盡管體形龐大,梁龍僅重10噸,是腕龍體重的八分之一,是迷惑龍體重的三分之一,而後兩者都沒有梁龍長。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在于它的椎骨結構輕盈,空心化到幾乎成為洞穴的地步,但這些遺留的骨片仍然十分強勁,足以支撐它龐大的身軀。

梁龍意為“雙梁”,指的是其每塊尾椎骨下方各有一對鐵砧形或滑軌形骨。當梁龍拖着尾巴行走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時,這些骨頭能保護尾巴下部脆弱的血管和組織。受美國鋼鐵大亨安德魯·卡内基資助的考察隊,于20世紀之交時在懷俄明州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梁龍骨骼。人們對這具骨骼進行多次翻模,并送往全球八家博物館。可惜的是,懷俄明州的骨骼标本并不完整,前腳骨一直都沒有找到。不過為了完成翻模,人們以圓頂龍(與梁龍同時生活在懷俄明州的蜥腳類恐龍)的腳為模型制作,結果發現并不準确。這一錯誤從其前腳就可看出,梁龍的每隻腳上隻有一根爪狀腳趾,而非圖中所示的三根。

梁龍的後肢長于前肢,這在蜥腳類中是很平常的(腕龍科除外)。其軀幹從高聳的臀部向下傾斜,較低的背部、臀部和尾巴上部的椎骨都發育出較高垂直的神經棘,為操控龐大脖子和尾巴的強勁肌肉提供了諸多附着點。

梁龍很可能習慣後腿站立,尾巴盤起來形成“第三條腿”以保持平衡。它伸出超長的脖子,就能夠到遍布侏羅紀陸地的針葉樹最頂端的果實和枝葉。和如今大量長頸鹿聚居的非洲部分地區一樣,1.5億年前的樹木也會有一條明顯的“食用線”,這條線以下的葉子都會被吃得幹幹淨淨。不過現代的食用線高度僅有6米,而侏羅紀的食用線則高達15米。體形大到能夠襲擊梁龍的僅有異特龍科成員,如異特龍,其體重可達2噸梁龍對付這種兇猛食肉動物的唯一武器就是其尾巴和前腿,再加上沉重的身體。長而靈活的尾巴受強勁的背肌驅動,鞭子一樣的尾巴尖能将捕食者打暈。它還可以後肢站立,用粗壯的前肢碾壓襲擊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