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但凡事有作為的大神們,一般都被譽為什麼什麼子,比如孔子孟子莊子等等。可見能夠冠以子這個稱号非常難得。
然而孔子的這個字另有深意,除了被人們尊敬之外,還顯示他這一家子原本就姓子,這是一個老姓氏,有着悠久的曆史。
也就是因為孔子是公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因此在孔子死後的幾千年裡,這位的地位越來越高,而孔府孔廟和孔林這三孔,就成為孔子的老家曲阜的标牌。
這就帶來今天的話題,孔廟孔府今天就稍微涉及,我們主要來研究一下著名的孔林為什麼會烏鴉遠避,蛇類不侵?
難道這冥冥之中還有什麼玄機?老祖宗的智慧讓人歎服
孔家仲尼标新立異孔子名丘字仲尼,這是我們在上中學的時候就知道的,這位為什麼名字叫丘,有兩種說法。孔子生下來頭頂的部分就凹陷,這樣就顯得周圍就像丘陵一樣,因此取名叫孔丘。
還有一種說法,孔子的母親因為多年不能懷孩子,于是便到尼丘山祈禱,随後便有了孔子,因此得名為孔丘。
這兩種說法盡管各有道理,但我還是認為第二種傳說比較靠譜。
當然在實際中,孔子的頭顱确實有點奇形怪狀,尤其是額頭高大聳起,給人一種哲人的印記,但是不要忘記孔子的字叫仲尼。
仲就是老二的意思,所以人們常稱這位叫孔老二。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重子的尼又從何來?
其實我們從孔子的母親當年的祈禱地就可以看出,仲尼就是特指尼丘山,直接把這上面的丘字拿來做兒子的名,而字就是尼,因為他是排行老二,因此稱之為仲尼,這樣一下子便把名和字的來路給說明白了。
長期以來,人們受制于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的習慣意識,認為孔子是弱不禁風的窮酸秀才,這個認知可謂是大錯特錯。
按照史書記載,孔子身高相當于今天的一米九的個頭,這樣的偉岸身軀再一次刷新人們的感官印象。
不僅如此,當年的孔子可不是沒有官做所以才四處遊走講學的迂腐之人,孔子有着豐富的官場生涯,妥妥的職業操盤手。
年輕的時候,孔子做過管理倉庫的小吏,盡管這個官位卑微,然而孔子能夠身體力行,細微着手,居然把這個小官給做得盡善盡美,也因此博得上峰的關注。
後來孔子升遷為當地的行政長官,類似于現在的市長位置,再往後就擔任朝廷的主管基本建設的部長。再後來他又擔任相當于今天的公檢法總長,這也算是孔子的高光時刻。
應該說,孔子在五十歲之前可謂是在職業生涯中一步一個腳窩,做的是踏踏實實,這也為他以後著書立說自成學派,奠定了紮實的社會閱曆和知識技能的儲備。
在孔子56歲的時候,已經擔任魯國的代理宰相,主管對外交往,其實這也是孔子的強項。因為一直以來,孔子被社會主流認為是最講究禮儀的大家高手,在與不同的國家打交道的過程中,他的溫文爾雅,他的知識儲備已經達到巅峰的水準,一般人難以企求。
常言說實踐出真知,可能就是從基層一步步走到職業生涯的巅峰,在孔子認為,禮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
從此後,孔子開始不斷總結自己的思想認識,并把這些升華為禮義仁智信這樣一套儒家的思想體系。
堪輿孔林風水聖地孔子是在他去世後幾百年之後才被人們擡上神壇的,這一點恐怕先知先覺的孔子自己也沒有料到。其實這并不為奇怪。
因為在孔子的時代,人們對于禮儀的認知還是很模糊,并沒有認識到這些東西的重要意義。
甚至我們可以說,死後的孔子應該是遭到社會道德的綁架,因為他的儒家學說對于任何的統治者來說非常重要,因此上孔子也是水漲船高,越來越被神話起來。
随着孔子的地位越來越高,于是孔廟孔府乃至孔林也就應運而生。今天我們就孔林的事情稍微展開一下,至于孔廟孔府再往後的章節再加以叙述。
孔林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老孔家的祖墳,而這個起點就是孔子的墓地。
有人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孔林居然看不到一隻烏鴉,也就更難以尋覓蛇蟲一類爬行動物的存在,這個現象在今天看來非常詭異。
首先為什麼孔家的墓地叫孔林,這是有着一定的社會認知的。
因為孔子再偉大,他的墓地也不能稱之為陵,陵寝是皇家的專屬,因此孔子的墓地隻能是退而求之,用于陵寝相近的林來稱謂,這也就是孔林的名字的出處。
說到烏鴉從來不問津孔林,先來說說烏鴉與孔子的交誼,我們之所以稱之為交誼,是因為孔子與烏鴉有着不解之緣。
烏鴉是一種很講孝道的飛禽。我們成語中有烏鴉反哺的典故,其實就是一樁美麗的傳說。這一天孔子外出在路上,看見有幾隻已經死去的烏鴉,四周還有幾隻小烏鴉在附近盤旋,可能這些死去的烏鴉是它們父母吧?
孔子心存善意,覺得這樣不好,于是便下馬在偏僻的地方深挖幾個大坑把這些死去的烏鴉給埋葬起來。
沒成想烏鴉是懂得感恩的禽類,從此記住了孔子這個恩人。
後來有一天,孔子在半路上遇見幾個強盜,正在這危急時刻,忽然天邊飛來遮天蔽日的烏鴉,硬生生把強盜們給趕跑了,這就是後來被人們稱之為孔子有三千烏鴉兵的典故。
孔子一看這烏鴉給自己解難,于是便承諾将來發迹了,一定要給烏鴉一塊可以自由翺翔的領地,這就是後來的孔廟烏鴉成群結隊,在這裡栖息的原因所在。
這就帶來今天的疑問,為什麼烏鴉不在孔子長眠的孔林栖息?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一則是烏鴉是很有靈氣的生物,它們也知道孔林是孔子的長眠之地,因此上大家約好,都不要去打攪恩人的休息。
當然這也是一種傳說,是按人性的認知來解釋這個現象,非常和諧溫馨。
其次是孔子的學生子貢在給老師選擇墓地的時候,看好了離孔廟三裡之外的這塊地方,于是便把這裡定位孔子的墓地。
這個墓地剛好處在泗水的古河道上,據傳下面有一條大峽谷,也正是這條大峽谷,使得烏鴉不得不遠離孔林。
我們知道大峽谷其實就是一條暗河,這裡發出的聲音我們人類是接受不到的,而烏鴉們感知非常靈敏,于是一聽見這峽谷發出的聲音,烏鴉便遠離這孔林,從不走近,這也是孔子的大弟子子貢集中體現老祖宗偉大智慧的一種表象。
當然,至于蛇類等爬行動物也不在這孔林出沒,其實與烏鴉們有着共同的感知,也就是因為于此,烏鴉和蛇類從不接近孔林,這個現象更加神話了孔子和孔林,人們即便是認識到這種現象也都不願意說破,這樣時間一久,孔廟孔府和孔林越就變得更加神秘莫測。
當然後人們關于孔林的樹木能夠發出一種氣味,叫禽獸不得不遠離,盡管這種說法沒有多大的科學價值,但還是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也是保護三孔的一種善意罷了。
結語今天我們用另外的角度來诠釋孔林的一些現象,其實就是還原曆史的原本面目。
因為就孔子對我國文化的貢獻而言,各種傳說疊加交互并不是一件壞事,它們隻能加持孔子的偉大形象,也都是華夏文化璀璨的一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