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農耕民族,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縱觀世界,人類文明的起源可以分為商業海洋文明、遊牧文明、農耕文明等。
世界幾大文明的發祥地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和中國都屬于大河流域的農耕文明。古埃及的尼羅河、古巴比倫的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現在伊拉克地區的兩個流域)、古印度的恒河印度河、中國的黃河長江,是孕育這些地區遠古文明的母親河。
河水澆灌了兩岸流域地區的莊稼,也從上中遊帶來肥沃的淤泥,為農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有時也會洪水泛濫。所以興修水利、治理洪水有功勞的人就成為民族的英雄,也留下了他們的故事,比如大禹治水、西門豹治邺。
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龍”,我認為都與黃河水有關。圖騰是人類各民族的原始崇拜對象,之所以崇拜,要麼是這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東西,要麼是無法征服敬畏的東西。龍就是彎彎曲曲的黃河,它好的時候,給兩岸人民帶來福祉,壞的時候威脅着兩岸人民的生存。在古代黃河發生洪災時,人民想象成黃河裡的“龍”在作怪,而人們耍龍就是供奉它,要它保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就發生在堯舜禹時期,在中國第一個國家建立之前。據說,堯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傳給有德行的舜。舜的時期,黃河經常發生水災,舜就命令大禹的父親鲧(gǔn)去治理黃河,鲧用堵塞的辦法治水,堵塞是個笨辦法,因為黃河水是從上遊而來,堵塞是堵不住的,舜就殺掉了鲧,啟用他的兒子禹治水。大禹很勤奮很愛想辦法,他吸取教訓,用“疏導”的辦法治水,勤勤懇懇,為治水顧不了自己家庭,三次路過家都沒有回去,他的這種一心為公給後人留下了光輝的榜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