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鳳華和她的“大白”們。本組圖片均由遼沈晚報首席記者 康科峰 攝
排隊做核酸檢測。
虎年鬧春。
萬鳳華,今年57歲,退休工人,師從沈陽市非遺傳承人董輝,學習“捏面人”7年時間。
作為“非遺進校園”輔導老師,萬鳳華走進10餘所校園,教過600餘名中小學生“捏面人”。
完成一個“大白”,耗時1個多小時,曆經26個步驟,制作并組裝23個零件。萬鳳華用自己的方式緻敬“大白”,為沈陽加油!
捏面人是兒時夢想
“捏面人這門手藝,是我從小兒就喜歡的。因為我的爺爺、奶奶那輩人都喜歡做手工、畫國畫。我經常去他們家玩,看他們捏面人。雖然很喜歡,但是那個時候我也小,捏不出來像樣的面人。從那以後,我心裡一直藏着一個面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捏出來。沒想到這個夢想藏在心裡幾十年,直到退休了終于有時間與精力去實現。”萬鳳華說。
為了學習傳統手藝,萬鳳華決定拜師學藝。她成為沈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董輝面人傳承人、沈陽十大民間草根藝術家董輝的弟子,開始長達7年時間的面塑學習。盡管零基礎、年齡大,萬鳳華憑借多年的熱愛,風雨無阻地堅持下來。她刻畫的作品從呆萌的面團蛻變成精雕的面人。“能在晚年完成人生夙願,我感覺非常欣慰。”
學會捏面人以後,萬鳳華将“面塑課”帶進校園,先後走進南京一校、126中學等學校,教孩子們捏出各種形象的面人。
面人制作程序複雜
“捏面人看似簡單,實際過程非常繁瑣。”萬鳳華告訴記者,一個“大白”面人需要23個零件,進行26個步驟才能制作完成。
“做這個‘大白’,需要制作軀幹、四肢、服飾等,每一處細節都要做到位,否則就會影響整體效果。最耗時費力的就是做五官!你看這雙眼睛,為了傳神,每次都要做半個小時,其他身體組件的制作一般需要20分鐘。”為了達到傳神效果,萬鳳華用刻刀多次刻畫眼窩,直到“大白”的眼睛看起來炯炯有神。
制作軀幹與手臂後,萬鳳華用竹簽連接手臂,輕捏幾下調整肩膀的姿态。她又在面團的兩端連下數刀,頓時刻畫出一雙手的模樣,分别切下來安在手腕處,并根據造型需要捏出揮手和握拳等姿勢。
用自己的方式緻敬“大白”
昨日下午2時,記者在萬鳳華家中看到冬奧、“大白”、虎年鬧春、十二生肖等主題系列面人。在“大白”系列裡,排隊做核酸、共同抗疫等已然成為網紅名場面。
萬鳳華告訴記者:“沈陽突發疫情,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志願者挺身而出,讓我特别感動。他們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堅守。起初我隻是照着‘大白’的形象嘗試創作,後來捏出來的面人多了,就萌生按照場景進行群體創作的想法。我先後完成了排隊做核酸、共同抗疫等作品。”
萬鳳華最後說,她創作抗疫主題面人,就是為了表達對“大白”們的感謝和敬意。“我也願意把自己制作的面人送給這些最可愛的人。我為他們打氣,為他們點贊,也為沈陽加油!”
遼沈晚報首席記者 康科峰
編輯:韓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