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張岱描寫的西湖

張岱描寫的西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5 01:11:17

張岱描寫的西湖(好書書摘西湖夢尋譯注)1

《西湖夢尋譯注》

[明]張岱 著

程維榮 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譯著者簡介

程維榮,1957年生。上海師範大學曆史系、華東政法大學法史專業畢業,法學碩士。曾在華東政法大學古籍所工作,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先後赴日本、美國高校為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教學。著有《中國繼承制度史》、《近代東北鐵路附屬地》、《中國近代行政法(1908~1949)》,整理标點《楊萬裡集》、《西湖夢尋》,譯著有《日本學者研究中國法制史成果選譯·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卷》、《卡爾·施米特與猶太人》等。

前言(節選)

《西湖夢尋》除開頭《自序》以外,全書七十二篇。素材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首先是張岱自己在西湖一帶的生活經曆與所見所聞。如卷一《明聖二湖》、《智果寺》、《紫雲洞》,卷二《飛來峰》、《冷泉亭》、《靈隐寺》、《岣嵝山房》,卷三《十錦塘》、《陸宣公祠》、《蘇公堤》、《湖心亭》、《放生池》等各篇。又如卷四《高麗寺》:“餘少時從先宜人至寺燒香,出錢三百,命輿人推轉輪藏,輪轉呀呀,如鼓吹初作。後旋轉熟滑,藏輪如飛,推者莫及”;《小蓬萊》:“餘幼時從大父訪(黃貞父)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須,毛頰,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張口多笑。交際酬酢,八面應之”,其描述具體生動,都是張岱親眼觀察的實錄。

其次是前人以及同時代人關于西湖的詩文作品。據統計,各篇附錄共收有曆代作家74人的作品260餘篇(包括未留下作者姓名的作品)。被引用較多的,除了張岱自己的以外,還有蘇轼、徐渭、袁宏道、李流芳、王思任、張京元等為張岱所推崇的人的詩文,尤其以宋代與明代作者居多。顯然,這是因為張岱認為宋代與明代對西湖的貢獻尤著,兩朝興衰過程也有某些相似之處,特别是其文化的昌盛,以及最後的亡國過程更有借鑒對比意義。在抄錄的作品中,大多為散文與詩,其次是詞與一些楹聯。

再次是某些前人對西湖記載的資料。張岱在本書正文各篇中,往往直接利用了前人記載的素材。例如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西湖遊覽志餘》等。這在卷一《昭慶寺》與《保俶塔》中均有直接反映。又如卷五《宋大内》引用了《宋元拾遺記》和《南渡史》的資料:“《宋元拾遺記》:高宗好耽山水,于大内中更造别院,曰小西湖。自遜位後,退居是地,奇花異卉,金碧輝煌,婦寺宮娥充斥其内,享年八十有一。”“《南渡史》又雲:徽宗在汴時,夢錢王索還其地,是日即生高宗,後果南渡,錢王所轄之地,盡屬版圖。”

《西湖夢尋》的遊記散文繼承古代散文的優良傳統,在創作風格上深受前代山水審美特别是晚明以來性靈說的影響。《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之《史部·地理類》稱,《西湖夢尋》“體例全仿劉侗《帝京景物略》,其詩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努力擺脫形式束縛,追求個性的抒發與奔放。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具有獨特的主體審美意識,特别推崇幽邃靜谧的自然風光。

《西湖夢尋》包蘊鮮明的審美觀點,有着獨到的感悟。張岱不像多數遊人那樣單純追求春日晴天擁擠喧鬧的氣氛,而是認為西湖四季色彩各異,特别是淡季有其獨到的美麗。卷一《明聖二湖》:“雪巘古梅,何遜煙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遜朝花綽約;雨色涳濛,何遜晴光滟潋。深情領略,是在解人。”《西泠橋》:昔日趙孟堅遊西湖,“指林麓最幽處,瞪目叫曰:‘此真洪谷子、董北苑得意筆也!’鄰舟數十,皆驚駭絕歎,以為真谪仙人。得山水之趣味者,東坡之後,複見此人。”這是借前人口吻抒發張岱自己的山水美學觀點。卷二《冷泉亭》:“餘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見湖上之月,而今又避嚣靈隐,夜坐冷泉亭,又夜夜對山間之月,何福消受。餘故謂西湖幽賞,無過東坡,亦未免遇夜入城。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醒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亦不見有多人矣。”卷五《芙蓉石》推崇“以淡遠取之”;《火德祠》附詩:“數筆倪雲林,居然勝荊夏。刻畫非不工,淡遠長聲價”,均表達了張岱的審美意趣。張岱認為,隻有具備相應的閱曆與認識能力,并且具有相應的人格,才能從多方面領略西湖之美:“如賈似道之豪奢,孫東瀛之華贍,雖在西湖數十年,用錢數十萬,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風味,實有未曾夢見者在也。世間措大,何得易言遊湖?”

第二,善于結合文學與曆史變革、景緻與人物,夾叙夾議,抒發情感。

《西湖夢尋》兼具叙事與抒情的特征,各篇往往能抓住細微之處,描述生動具體,邊叙述邊議論,以小見大,以微顯著。卷二《靈隐寺》通過具德和尚重修靈隐寺,體現出西湖高僧的百折不撓、睿智從容與指揮調度才幹,也反映了信衆的虔誠:“午間方陪餘齋,見有沙彌持赫蹄送看,不知何事,第對沙彌曰:‘命庫頭開倉。’沙彌去。及餘飯後出寺門,見有千餘人蜂擁而來,肩上擔米,頃刻上廪,鬥斛無聲,忽然竟去。餘問和尚,和尚曰:‘此丹陽施主某,歲緻米五百擔,水腳挑錢,纖悉自備,不許飲常住勺水,七年于此矣。’餘為嗟歎。”卷五《芙蓉石》寫出了杭州商人的精明:“吳氏世居上山,主人年十八,身無寸縷,人輕之,呼為吳正官。一日早起,拾得銀簪一枝,重二铢,即買牛血煮之以食破落戶。自此經營五十餘年,由徽抵燕,為吳氏之典鋪八十有三。”

第三,善于襯托,渲染環境,突出主要内容。

卷三《十錦塘》附《西湖七月半記》寫遊西湖的過程,有兩層烘托,一是各色遊客姿态的烘托:“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并分别列舉“樓船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不舟不車,不衫不帻,酒醉飯飽,呼群三五,擠入人叢,昭慶、斷橋,嚣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等五種情形;二是遊客急不可耐、紛沓擁擠的烘托:謂其“逐隊争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經過層層反襯,文章水到渠成,最後張岱才點出自己遊西湖,“始舣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複整妝,湖複颒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于十裡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惬”的優雅情緻。

第四,文字精練雅緻,善于以簡約傳神的描寫,創造獨特的意境,韻味隽永。

卷二《北高峰》寫登高遠望:“歌舫漁舟,若鷗凫出沒煙波,遠而益微,僅觌其影。西望羅刹江,若匹練新濯,遙接海色,茫茫無際。”卷三《孤山》附《補孤山種梅叙》仿效魏晉六朝骈體文寫道:“在昔西泠逸老,高潔韻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疏影橫斜,遠映西湖清淺;暗香浮動,長陪夜月黃昏”;“瑤葩灑雪,亂飄冢上苔痕;玉樹迷煙,恍堕林間鶴羽。茲來韻友,欲步前賢,補種千梅,重修孤嶼。淩寒三友,早連九裡松篁;破臘一枝,遠謝六橋桃柳。伫想水邊半樹,點綴冰花;待将雪後橫枝,低昂鐵幹。美人來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蒼崖,拟築草亭招放鶴;濃山淡水,閑鋤明月種梅花。”意境高潔,用典自然,文字韻雅,竭力渲染了林逋的高尚情懷。《湖心亭小記》寫雪中訪湖心亭,先用雪景烘托:“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砀,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繼而出現雪中奇人:“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别。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其文形神兼備,意境深遠,成為千古名篇。

目錄

向上滑動閱覽

前言

自序

卷一

西湖總記

明聖二湖

西湖北路

玉蓮亭

昭慶寺

哇哇宕

大佛頭

保俶塔

瑪瑙寺

智果寺

六賢祠

西泠橋

嶽王墳

紫雲洞

卷二

西湖西路

玉泉寺

集慶寺

飛來峰

冷泉亭

靈隐寺

北高峰

韬光庵

岣嵝山房

青蓮山房

呼猿洞

三生石

上天竺

卷三

西湖中路

秦樓

片石居

十錦塘

孤山

關王廟

蘇小小墓

陸宣公祠

六一泉

葛嶺

蘇公堤

湖心亭

放生池

醉白樓

小青佛舍

卷四

西湖南路

柳洲亭

靈芝寺

錢王祠

淨慈寺

小蓬萊

雷峰塔

包衙莊

南高峰

煙霞石屋

高麗寺

法相寺

于墳

風篁嶺

龍井

一片雲

九溪十八澗

卷五

西湖外景

西溪

虎跑泉

鳳凰山

宋大内

梵天寺

勝果寺

五雲山

雲栖

六和塔

鎮海樓

伍公祠

城隍廟

火德廟

芙蓉石

雲居庵

施公庵

三茅觀

紫陽庵

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

編輯:沈芸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