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松山湖,一個機器人軍團正在崛起。
作者 I 張繼文 文夏婧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東莞松山湖,這個隐秘地方又跑出了一隻獨角獸。
筆者獲悉,知名機器人公司海柔創新不久前宣布完成兩輪超2億美元融資。其中,C輪融資由五源資本領投,紅杉中國、源碼資本、VMS鼎珮集團、華登國際、勢能資本跟投;D輪融資由今日資本領投,紅杉中國、五源資本、源碼資本、聯想之星、零一創投跟投。截至目前,海柔創新已經完成七輪融資,并在一年内完成B 、C、D三輪融資,令人咋舌。
鮮為人知的是,這家總部坐落在深圳的創業公司,最初卻是從東莞松山湖孵化而來。海柔創新創始人兼CEO陳宇奇是一位理工科學霸,本科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電子系。2015年,他在籌備機器人創業項目時就拿到了一筆來自東莞松山湖的種子輪投資,這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參與發起的XBOTPARK基金。後來,陳宇奇從香港北上東莞,于2016年在松山湖創立了海柔創新。
海柔創新隻是一個縮影。2014年,李澤湘聯手一衆學者創立了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同時配套了一支孵化基金。截至目前,該基地孵化60餘家科技企業,雲鲸智能、李群自動化、逸動科技、卧安科技、Eco Flow正浩.....一個機器人創業軍團正從松山湖走向全國。伴随着機器人賽道火熱,國内一波又一波VC正組團去東莞,這座昔日“世界工廠”正在悄然間完成一次史無前例的蛻變。
32歲理工男創業,離開香港去東莞
剛剛紅杉、徐新都投了
身後同時出現紅杉中國、今日資本、五源資本、源碼資本的身影,海柔創新究竟有何來頭?
資料顯示,海柔創新(HAI ROBOTICS)成立于2016年,專注箱式倉儲機器人系統的研發設計與方案規劃。該公司的核心産品為庫寶箱式倉儲機器人系統,主要應用在有柔性自動化改造需求的物流倉庫和工廠。
海柔創新掌門人陳宇奇,本科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電子系,碩士就讀于蘇黎世聯邦理工機器人專業。2015年,陳宇奇已經研發出全球行業排名第一的産品,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公司,小有成績。但他并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社會解決重大問題。當時,他與經營快遞公司的朋友一同走訪了北京周邊倉庫,調研30多個倉庫,當看到倉庫還在靠人工搬運的時候,他堅定了進入倉儲物流機器人領域的決心。
同年10月,陳宇奇參加了當年的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CeMAT,這是全球物料搬運和物流技術行業最具規模的國際展會之一。在展會上,這位26歲的年輕人看到多層穿梭車和箱式自動化立體倉庫,突然萌發一個念頭:“如果将移動的貨架機器人和箱式的立體庫結合起來,形成箱式的移動機器人,從搬運貨架變成搬運箱子,會不會提高整個系統效率呢?”自此,海柔創新的雛形初現,并于2016年底正式成立。
硬科技創業并非易事。幸運的是,在項目啟動階段,陳宇奇收到一筆來自東莞松山湖的種子輪投資,這正是李澤湘教授的松山湖機器人産業基地基金。于是,陳宇奇将重心從香港挪到了東莞。有了這筆資金的支持,陳宇奇團隊花近半年的時間,就把樣機做出來,這也是海柔創新“庫寶”的初級版。截至目前,庫寶機器人能在一周内将傳統倉庫改造成為自動化倉庫,其存儲密度提升80%~130%,效率提高3~4倍。
成立兩年後,由20個機器人協作操作的庫寶系統HAIPICK A41誕生,并正式應用于百世快遞佛山服裝倉。時至今日,海柔創新已在全球落地超200個項目,累計機器人出貨量超2000台,市場占有率超90%。今年,海柔創新還獲得京東、優衣庫、聯想、國家電網等大客戶的訂單,據陳宇奇預計,今年的業績将是去年的10~12倍。
這5年,陳宇奇和海柔創新一直專注機器人這件事。紅杉中國合夥人郭山汕評價:“海柔團隊定義了料箱機器人這個品類,産品創新能力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全面認可,并正在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時期。”而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對陳宇奇印象深刻,“他是個‘一根筋’,死磕到底的人,花了整整4年時間打磨産品,做到真正好用。陳宇奇對客戶特别好,不管多難交付的項目,他都嚴格把控,做到100%交付,沒有一個項目爛尾。”
資料圖
從李群自動化到雲鲸智能
松山湖,一批機器人軍團正在崛起
從深圳寶安機場出發,開車50分鐘就可以到達東莞松山湖高新區一個占地6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的創業園區。這裡,承載着至少60個與陳宇奇類似的創業夢。他們有的已經實現,有的還正在實現的路上。
而背後的造夢者,就是李澤湘教授以及他創辦的松山湖機器人産業基地XBOT PARK。
說起來,香港科技大學“3126”實驗室是故事的起點。“3126”原本是李澤湘在港科大創辦的一個實驗室,但在這個實驗室裡卻孵化許多創業項目,其中包括大疆的無人機、逸動科技的電動舷外機等,這些項目都源自李澤湘學生的實驗課題或者畢業設計。
但“産學研結合”這條路并不好走,最大的挑戰是高校沒有産業落地的基地,一些研究成果往往隻能停留在紙面。于是,李澤湘開始考慮為學生尋找資金、提供技術孵化的基地。後來,他通過考察發現,以深圳科技園為圓心,周圍1小時車程為半徑的距離畫圈,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畔的高新區是最佳選擇。
2010年底,俞春華和師姐石金博一同跟随老師李澤湘來到東莞參觀,當時他們就被松山湖的環境所吸引。次年,俞春華和石金博等五位小夥伴來到松山湖,在導師李澤湘的指點之下創辦東莞市李群自動化有限公司,聚焦輕量型機器人領域,解決“手工”痛點。
當時俞春華還隻是一位在讀學生,過去他們覺得隻要在實驗室學到本領,以後找工作時留在香港或者去海外深造都行。然而,當時李澤湘時常鼓舞學生說,不要沉迷于港科大的美景,要幹一番事業,應該到一線工廠去,到深圳、松山湖去。後來,很多同學畢業後都沒有留在香港,而是北上去往東莞。
憑借過硬的研發功底及港科大高材生的盛名,李群自動化迅速打響名聲。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完成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明勢資本、賽富投資基金以及參與C輪投資的天鷹資本和粵科金融。
資料圖
2014年11月,李澤湘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原院長高秉強、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甘潔等一衆優秀創業導師聯合發起了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XBOT PARK)。與此同時,一家專注于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相關領域投資的創業孵化基金“XBOT PARK基金”應運而生。它以松山湖機器人産業基地為依托,重點布局工業4.0、交通/物流、智能家居、消費類硬件、大健康等方向,投資階段以種子輪、天使輪、A輪為主。日後,一批知名的機器人創業公司從這裡走出。
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是獨角獸雲鲸智能。2015年,剛從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畢業的張峻彬向李澤湘教授的公衆号投遞簡曆,打算來東莞松山湖創業。2016年,張峻彬在松山湖總部一号17棟創辦雲鲸智能,緻力于開發一鍵清潔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并成為李澤湘引入松山湖的首位人才。次年,雲鲸智能獲得清水灣基金(XBOT PARK基金的前身)天使輪融資和明勢資本參投的Pre-A輪融資。
成立之初,雲鲸智能并未受到創投圈的過多關注。2019年8月,雲鲸智能完成由大米創投 , 盈峰資本參與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那一年雙十一,雲鲸智能正式發布一款“能夠自動洗拖布”的掃拖一體機器人,僅僅一天銷售額就突破千萬,迅速蹿紅。
2020年4月,雲鲸智能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由源碼資本、字節跳動領投,老股東盈峰資本、大米創投等跟投。不到兩個月,該公司再次宣布完成C輪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源碼資本、高瓴創投、字節跳動跟投。2020年的雙十一,雲鲸掃地機器人依舊火爆,銷售額突破兩億,估值随着猛漲15倍,成為從松山湖走出的一隻獨角獸。
現今,松山湖機器人産業基地已經從最初簡單的“3126”實驗室,成長為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之一,孵化的創業項目成功率接近80%。在中國的機器人創業江湖,松山湖俨然成為一塊響當當的招牌。
資料圖
當VC組團去東莞
機器人賽道大爆發,一筆筆融資誕生
在疫情刺激下,曾一度被遺忘的機器人賽道再次火熱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月到如今,中國機器人賽道融資數量超90起,總融資金額約百億元;融資金額達億元以上約30筆。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創投、軟銀願景、明勢資本、高榕資本、源碼資本、五源資本、君聯資本、DCM中國、啟明創投、光速中國、中金資本、華登國際等在内的數十家VC/PE,還有字節跳動、美團等互聯網巨頭都将觸角伸向了機器人賽道。
期間,一大批投資人都湧現了東莞。今年伊始,東莞機器人企業頻頻傳出融資消息——3月,逸動科技宣布完成億級B輪融資;同月,海柔創新完成億元人民币的B 輪融資,五源資本、源碼資本、華登國際入局;5月,本末科技宣布完成Pre A輪數千萬級别融資,五源資本領投,老股東奇績創壇、大米創投;7月,松靈機器人完成了億元級A輪融資,紅杉中國、五源資本、祥峰投資中國和HKX等一線頂級基金機構出現其中。
為什麼是東莞?這要從東莞悠久的制造業曆史講起。曾幾何時,東莞被稱為“世界工廠”,曾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一,但技術門檻并不高,主要還是流水線式的工廠。即便如此,多年下來東莞還是形成了以電氣機械、電子信息、家具、玩具、紡織服裝、造紙業、飲料食品、化工等現代化産業體系。
“其實東莞是一個适合硬科技創業的地方,這裡能造出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一位創始人感歎。在東莞,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産業,而且每個産業既有專業的市場和各種類型的加工廠,也有完成的産業配套設施,這為機器人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最佳的實驗場地。據東莞市科技局透露,除減速器等極少部分器件需要在周邊城市采購以外,驅動電機、伺服系統、運動控制模塊、傳感器等零部件都可以在東莞找到生産廠家。
資料圖
一位80後醫療機器人創業者向筆者透露,他在創業前考察了深圳、上海等城市,最終選擇了東莞。原因很簡單,“我們與東莞的硬件加工企業有深入的合作,把生産基地設在這裡,往來會比較方便。”
正因為曾走過勞動密集型的曆史,如今東莞成了一個天然的機器人試驗場。一位剛剛從東莞看項目回來的硬科技投資人告訴筆者:“在東莞考察項目期間,無論是在汽車、消費電子、半導體行業等自動化水平較高的工廠,還是在紡織、家具、鞋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都能看到機械臂或者移動機器人的身影。”
過去五年,中國人口尤其年輕人正從第二産業到第三産業遷移,東莞的工廠也同樣面臨着招工難的窘境。從2014年開始,東莞創新性地出台一系列扶持舉措鼓勵企業大範圍進行“機器換人”。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東莞共有66%的企業投入資金開展了“機器換人”工作,92%的企業表示未來兩年将繼續加大投入或準備開展相關工作。
眼下VC組團去東莞背後,恰好是機器人産業繁榮發展的生動寫照。“在工業4.0、智能制造、工業互聯大背景下,自動化需求日益明顯。中國作為全工業品類都有、世界上最大、叠代速度最快的機器人市場,勢必會有大的獨角獸出現。”一位長期關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人如是表示。
當機器人走上生産線,昔日“世界工廠”東莞也在悄然蛻變。走在東莞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的是五金、機械等配件門市和大大小小的工廠。在那些其貌不揚的廠房内,一排排機械臂和自由移動的機器人成為了流水線上的主力軍。
但硬科技創業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往往更需要耐得住寂寞。正如李群自動化聯合創始人俞春華所言,“除了大環境之外,松山湖生态好、地處僻靜,正是搞研發的好地方。這種遠離大都市的‘田園環境’,讓工程師更容易專心埋頭做事。”
資料圖
素材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