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怎樣看待康德的義務倫理觀

怎樣看待康德的義務倫理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7 08:15:08

作者:邢妍妍

最近,哲學學者韓東屏一篇題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而上學原理〉批判》的文章引發輿論熱議。韓東屏接受采訪時說:“在我之前,還從來沒有人把‘很爛’這個詞用在學術評價裡,尤其還是對一個名人。”

怎樣看待康德的義務倫理觀(說康德的倫理學)1

對于有衆多網友指稱其不該把“很爛”這樣的髒話用在學術論文标題中一事,韓東屏表示,“很爛”并非髒話,而是口語化的評價詞,意思類似于“很差”“稀爛”“纰漏百出”“太不像樣”之類,但又比後者更準确、傳神,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還表示自己靜候有人寫理性文章反駁。

這篇批判康德倫理學的哲學論文刊登在《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由此這就并不是一篇随意寫寫的個人見解,而是應定性為一篇嚴肅專業的學術論文。這也必然代表着它的可讀性是需要一定門檻的,其引發的讨論和研究也應是在相關的小範圍内的。

而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網絡中走紅,也無非是因為标題中脫離了學術高端定位又極具主觀色彩的“很爛”二字,給人一種不适的觀感。

且不說康德的倫理學是不是“很爛”,這是學術讨論的範疇,關鍵是學術文章中可不可以使用“很爛”這種模糊不清的詞彙。學術為什麼排斥情緒性語言,排斥不清晰的表述,就是因為學術研究必須是嚴謹的,要盡可能定量分析。

學術讨論和撒潑打滾之所以不一樣,也是因為學術要講究學理與論證,講求精準與邏輯,這些特征都與“很爛”這種表達是天然排斥的。當然就算作者文内的論述足夠有理有據來論證自身觀點,那從學術的角度看,題目也未必就能說“很爛”,隻能說“價值較低”。

這不是說學術讨論就一定要晦澀難懂,而是學術探讨應回歸理性包容的氛圍,學術争鳴百花齊放講究的就是求同存異。更何況任何一個領域的研究發展都是批判和吸納這樣螺旋上升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說,“很爛”顯然不符合學術批判的正确邏輯。

韓東屏在面對網友質疑時表示,沒有任何學術規範規定在論文題目中不能用口語,“是故,它可以被視為學術論文題目的一種嘗試性創新”。暫且可以把韓東屏教授的論文題目看作是某種創新,隻是這種創新所引發的次第讨論,已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對于觀點本身的探究。

由此所引發的一系列口水戰,從長遠看似乎也并不會激起太大的水花。它所引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學術論文當然是需要創新的,但這種創新不是無邊際的,而是必然要遵從學術的内在邏輯。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