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付了1.6萬餘元,市民蔣女士從一家不起眼的門店裡,帶出一個黑色的香奈兒盒子,裡面躺着一枚金燦燦的胸針。
“去年這個時候開價才3000多。”蔣女士嘴裡正嘟囔,被店員打斷了:“你還能買到就要感恩了,現在不光一天一個價,關鍵是根本沒有貨!”
蔣女士花高價買下的這枚胸針,是香奈兒1993年生産的産品,盡管背面有幾處氧化發黑,别針處也有些松動,仍不妨礙這枚“二手貨”價格超出該品牌絕大多數同類産品。
奢侈品門店排長隊的情況在上海等城市已司空見慣,二手奢侈品店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些稀缺二手商品價格更是水漲船高。
花高價買“二手貨”,究竟是在買什麼?
為啥高價買“二手貨”?
日前一天工作日下午16時許,藏在南浦大橋下一間二手奢侈品店客人不少。這裡一面毗鄰中山南路,一面靠近黃浦江,周圍幾乎沒有别的商業空間,來這裡的客人目标明确,專程前來“打卡”。
店内陳設猶如一間雜貨鋪,包括路易·威登、香奈兒、愛馬仕等品牌在内的奢侈品擠在櫃子裡,遠不如專櫃開闊空間和明亮燈光帶來的雍容感,而且二手商品沒有統一價格,全部要現場查詢,多名服務員店内上上下下,忙得不可開交。
來淘“二手貨”,是為實惠嗎?“跟專櫃比确實便宜一些。”市民李女士以路易威登一款背包為例:“專賣店連年漲價,現在已經1.2萬了,但二手店裡8000有找。還有一些季節款,折扣更低,日常使用沒問題。”
不過,更多人是希望在此遇到專櫃斷貨的款式。市民姚女士“本命年”想買一款香奈兒紅色背包,專櫃早就斷貨了,最後是通過熟悉的二手店買到的。還有些“高端玩家”,專門尋找已經停産的款式搭配日常服裝,蔣女士高價買進的胸針就是近20年前出品的:“這些産品都不可能再生産了,現代人追求的不就是獨一無二嗎?”
蔣女士購買的胸針,一年多前價格才3000多
一些微信公号稱部分“二手貨”價格已超越專櫃,在二手交易業内人士看來“也對也不對”。“真正能超越專櫃的二手商品,要麼已經停産幾十年,加之通貨膨脹,價格肯定比原來高;要麼就是在專櫃購買實際支出遠超标價的。”業内人士以愛馬仕的明星商品鉑金包為例,包本身的價格在8萬元左右,但要買到包,需要先消費該包價格1.5倍甚至更高的其他商品,但這些商品未必是消費者想要的,“算下來想要在專櫃買到這個包,至少要20多萬。但二手店裡同款包價格一般在10萬左右,看起來比專櫃貴,實際開銷其實比專櫃少,還是劃算的。”
萬物皆可“Vintage”
一些熱衷購買這類奢侈品的消費者,并不喜歡“二手”這個詞,他們更樂意用“中古”或“vintage”來稱呼這些商品。
“‘中古’一詞來自日本,就是‘舊貨’的意思。相比之下‘Vintage’有時會被翻譯為‘古着’,要求則更嚴格一些,一般來說是20年以上至百年以内的物品,即上世紀20年代到90年代的産品。至于百年以上,在西方會才有資格被稱為‘antique’,類似‘古董’的意思。”業内人士葉先生告訴記者,相對國外對“Vintage”的種種限制,國内很多消費者“寬容度”要大得多:“很多2010年的東西也被當作‘Vintage’去銷售。”
近年來,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對二手奢侈品的接受度逐漸升高,不少二手店生意越來越好。春節期間,南浦大橋下這家二手店甚至一度需要排隊限客。有二手奢侈品店店主透露,去年店内商品“量價齊升”:銷量同比翻倍,價格還上漲了30%-50%。
來自丹麥的中古燈具和家具近年來受到不少年輕人青睐
在國外,“Vintage”的範圍遠不止奢侈品領域。兒童玩具、家具家居産品等均有相對成熟的市場,國内也出現類似商鋪。福州路上一幢大樓裡,一家“倉庫”專賣海外二手燈具和家具産品,一盞90年代生産的台燈近5000元,一張造型獨特的椅子能賣到數萬元。據介紹,這些産品大多是知名設計師的标志性款式,雖然難免磕碰,仍然受到一些消費者的喜歡。一些消費者甚至點名要表面斑駁、有磕碰的:“一方面帶着歲月獨特痕迹,另一方面價格更好商量。”
一種文化,還是一門生意
“Vintage存在的初衷,是受到一小部分人的喜歡,形成了一種小衆文化。”葉先生告訴記者,喜歡Vintage的人群往往并不是為了便宜,而是對曆史上一段特定時光的喜歡:“比如有些人喜歡70年代的波西米亞風,有些人喜歡20年代的裝飾主義,沒有什麼比當時原滋原味的産品更珍貴的。”
“就跟中國人喜歡古董、喜歡‘包漿’一樣,Vintage文化也是對時光的回望。”擁有一間畫廊的何先生專門在店内添置了一張20年代的椅子,成了不少參觀者合影的對象。椅子扶手被摩挲得十分光滑,皮面因長時間使用留下一道凹痕:“這些是時光的饋贈,新品是不可能有的。”
“不過國内不習慣使用二手物品,Vintage一直處于尴尬境地。”葉先生回憶,早年Vintage的服裝被稱為“難民裙”,甚至有人說是“洋垃圾”“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如今Vintage走紅,也并非讓喜歡Vintage文化的人聚集,而是“Vintage現在變時髦了”:“這幾年很多品牌複刻自己以前的款式,比如近年流行的迪奧的馬鞍包、普拉達的腋下包,都是品牌20年前推出過的,品牌的自我重複推動了Vintage被人接受,但背後也顯示了品牌為市場而放緩創新。”
蔣女士坦言,自己花高價購買的胸針,此前曾不斷被明星和網紅佩戴,成了新的“爆款”:“能買到既說明财力,也說明能力。”她還表示,因為這些Vintage款式價格飛漲,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假貨:“講到底還是一門生意。”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簡工博 題圖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來源:作者:簡工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