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作者柯維為我們揭秘了高效能人士持續成功的七個習慣。養成這幾個習慣不容易,讓我們來看看具體有哪些習慣吧!
第一個習慣為“積極主動”,也是最基本的習慣
積極主動的人意味着有選擇的自由,針對特定的環境選擇回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而非受制于外界環境,坐等上天的安排。
他們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影響圈,比如改變習慣,手段和看法,言語上都會說“我可以....”,他們專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非于關注圈,緊盯環境問題不放,說“如果....”,怨天尤人,讓自己陷入痛苦的焦慮折磨之中。
他們對于已經無法挽回的錯誤,他們不會因為這個錯誤而悔恨,而是主動承認錯誤,總結經驗教訓。
第二個習慣為“以終為始”,即自我領導的原則以終為始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之前,一定要認清自己的方向,目标确定好,不能迷迷糊糊,否則你就會在追求目标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白費功夫。
就如日常你要去超市買菜,你一定要清楚自己具體要買的是什麼,蘿蔔還是西紅柿,還是雞蛋,還是洋蔥....買多少預算多少,從哪條路去,什麼時候去......這都需要你主動設計确定下來,而不是等着這件事把你控制着,讓你急需要的時候才急急忙忙出門,去了超市又左看右看猶豫自己要買什麼...
記住,你是自己的領導,你對一切事情有主動控制權!
第三個習慣為“要事第一”,即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要事,也就是我們要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書中列了四個象限,用了大量的文字解釋到底什麼是要事,最後告訴我們第二象限的事情就是要事,即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第二象限事務包括建立人際關系、撰寫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這些事很重要,卻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輕。也包括我自己...
書中也給出了兩個問題,回答完這兩個問題,也可幫助你找到最重要的事情。
1.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夠徹底使你的個人生活得到改觀,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
2.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夠徹底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觀,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
第四個習慣為“雙赢思維”,即人際領導的原則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不管做什麼,團隊的力量永遠大于個人力量,我們都需要有雙赢思維,這在人際交往方面是最重要的,雙赢思維就是大家的整體目标都是一緻的,大家尋求雙邊利益,這種模式會讓雙方都願意接受自己的任務行動,完成最初的計劃,從而實現最終的目标。
雙方都在利他的過程中,成就了自己!
第五個習慣為“知彼解己”,即移情溝通的原則知彼解己,即去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在了解自己,以便更好的溝通。溝通是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我就曾經吃過這種虧。之前,我有個美國女客戶,開始我不太了解她,也不太了解她的實際需求,我還以為就是我平常遇到的小客戶,我也沒做全面的背景調查,做完版就一直讓我們報價,報了好幾次,一直沒有下單的意向,後來她一直壓低價格,我們這邊也不松口,過了幾個月,我才發現她把訂單下給台灣的一家工廠了,數量都是可觀的。
事情發生後,我才反思,如果我可以主動問問她壓價的原因和實際數量需求,那我是不是可以争取到這個單子呢?可惜這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知彼解己,唐太宗也說過類似的話:“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第六個習慣為“統合綜效”,即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即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也就是我們在合作時候,要尊重差異性,重視那些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就是這些不同的聲音在幫助我們進步,有分歧往往就是我們收獲的時候,往往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不要害怕分歧。
就如剛開始我們工作時,大家心裡都不想加班,但是看着别人老員工在加班,很多人也不好意思提出來,老闆也沒發覺有什麼問題,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慢慢的,很多人受不了了,接着一個個畢業生都走了,老闆這才意識到公司管理上有問題...但為時已晚,很多人都已經走了......
第七個習慣為“不斷更新”,即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前不久,小米雷總演講上,也提出類似的觀點,我看很多人無比贊同,紛紛轉發朋友圈,他說最好的投資就是自己,就是說我們要不斷的成長,隻有自己成長進步了,我們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掉,時刻記住,我們要不斷更新自己,提高自己更方面的能力,包括身體上,精神上,智力上,以及社會上和情感上。
最後,我想說這本書适合經常拿來讀讀,一旦養成這7個習慣,可以極大提高我們做事的效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