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講,每次寫稿,最痛苦的莫過于開頭。
每當我焚香沐浴,把空調開到最合适的溫度,準備好提神的咖啡,放着舒緩的音樂,準備早早完成稿件的時候,我就會突然發現,诶不對,我好像有個碗忘記洗了。
等我洗完了碗,肚子就會開始隐隐作痛,不行,一定得去趟衛生間。
坐在馬桶上,怎麼也得玩玩手機吧?我就不信有哪個狠人上廁所可以啥也不看的。
從衛生間出來,剛剛刷到的劇情講解還沒看完,沒事,還有幾個小時,刷完這部劇也不遲。
劇刷完了,發現主人公吃的那碗面挺香啊,我也來一碗吧。
打開外賣平台,得好好選一下哪家的面好吃。
選完了,面送來還要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也寫不了啥東西啊!
趁這個時間水水群吧,看看沙雕群友們發的圖和段子,簡直樂不可支。
等面到了,吃面也不能幹吃啊!找個綜藝下下飯吧。
面吃完了,綜藝還沒看完。還是把綜藝看完吧,了解下現在流行什麼,也是我的工作對不對。
終于連綜藝都看完了,一切準備就緒,回到椅子上,舒服地靠在椅背上,突然發現,肚子好像大了點?
于是二話不說開始搜索:如何快速減肥……
這篇文章,幹脆就聊聊拖延症好了。
01
為了了解拖延症呢,我去看了很多人推薦的《拖延心理學》,翻了些論文,還特意找了些如何克服拖延症的文章來看。
然後我就發現,網上相關聯的文章非常多。
除了拖延症以外,還有教年輕人如何自律、克服焦慮、怎樣早睡等等,往往都非常火爆,想必都是大家關注的日經話題了。我把這類文章統一歸為「自我成長」類。
這類文章的模式也很相近,通常開頭都是像這篇文章一樣,描述一個現象,讓讀者産生一種「這說的不就是我嗎?」的即視感。緊接着抛出問題,再給出理論框架和解決方案,一環扣一環。
這些年輕人常有的問題其實息息相關。不自律,就忍不住刷短視頻、打遊戲,這些行為往往導緻了拖延。而拖延又容易引起焦慮,焦慮,又讓人睡不着覺。
所以這些自我成長類文章高度相似,也就不足為奇了。
比如,近年來最流行的通用解決方案是多巴胺。自律可以用戒斷多巴胺解決,而拖延又可以用轉移多巴胺搞定,一切問題似乎都能跟多巴胺挂鈎。
B站搜索「戒斷多巴胺」相關視頻
據我個人觀察,之所以如此,跟《貪婪的多巴胺》這本書的流行有極大關系。
其實我覺得這些文章多少對多巴胺有點誤解。關于多巴胺的問題,以及戒斷多巴胺的理論是如何流行的,找時間我專門寫一篇文章講講。
不知道挖坑算不算拖延的一種啊。
02在看完這些理論之後,我自己産生了一種感覺。就是我覺得他們都說得很有道理,很棒,我很認同,但似乎對我沒有幫助。
所以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在給年輕人人生建議的文章裡,往往會提到無論什麼工作、專業你都要熱愛它,但是從沒有說過一個真相:我們之所以拖延,之所以焦慮,之所以疲勞,之所以戒不掉多巴胺,是因為學習和工作的負荷顯然過載了。
很多人拿張一鳴的那句話教育大家:學會延遲滿足的人才能成功。
張一鳴
可是大部分人的願望并不是需要那麼成功呀。
大部分人的願望是能無憂無慮的生活,是下班以後有時間做個飯,看個電影,周末能宅在家打打遊戲,或者出去遠足。
大部分人的夢想其實很簡單,我在生活中很少見到有人說自己要當大富豪的。多數人無非是想掙點小錢,能保證衣食無憂,偶爾可以奢侈一把,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
隻是即使這樣的夢想,年輕人要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相當驚人的。
我打個很簡單的比方,人一天24小時,我理想中的24小時是怎麼過的呢?其中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剩下8小時除去吃飯、上廁所等等瑣碎事情外,就是用來幹些自己想幹的事。
但實際情況是啥?是這24小時裡,12小時在工作,6小時睡眠,剩下6小時在通勤和擔心工作。
所以事實是,我們的自處時間、休息時間本身就不夠!當工作學習占據了你大部分時間,當你超負荷工作,所謂的拖延和偷懶就是正常現象啊!
為什麼你會喜歡在工作中刷短視頻、打遊戲、看小說,殘酷地講,是因為你就沒有專門的時間來幹這些事。
我是支持擺爛和躺平嗎?不是,我沒有這個意思。我是一個偏實用主義的人。如果世界和社會是這個樣子,我隻能學會去适應他。但我認為,至少要搞清楚擺爛和躺平背後的成因,不能僅僅把錯誤怪在人身上。
我仔細思考了這個事情,然後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當我戒掉拖延症以後,節約下來的時間是我的嗎?
老闆和客戶交給我的工作,讓我72小時完成。我拿起來就做,24小時就給他幹完了。節約下來的48小時是我的嗎?
我可以安心去玩了嗎?我可以用來提高自己嗎?
并不能呀!節約下來的48小時其實是老闆的,他一看,好家夥,效率這麼高,那就給你更多的活吧。
所以想清楚這一點,就會發現,戒斷多巴胺其實是個僞命題。
生活輕松的人,戒斷多巴胺,準确地說,不陷入短暫多巴胺的能力,遠比工作繁重的人要強得多。這是為啥?
因為在你為工作辛苦、焦慮之後,你肯定需要更多的娛樂時間來補充自己。
越是工作多,學習多,事情多,才越是需要在縫隙中尋找娛樂。
換句話說,如果一天隻讓你工作六小時,拖延症的症狀一定會大大降低。
事實上在這種壓力下,我認為适度的拖延,和喜歡短期刺激才是大多數人。
你想想看,什麼事情拿到手就做,能連着工作十幾個小時,還能一直持續的
人,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幾個。
因為當你把娛樂時間全部剝去以後,你就是一個機器人了。
在《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裡,開篇就提到了一個工作倫理,即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是可恥的——道義上來說愚蠢又有害。
這本書裡說道,如同維爾納·桑巴特所言,新的工廠系統需要的隻是人的一部分:身處複雜機器之中,如同沒有靈魂的小齒輪一樣工作的那部分,這場戰鬥是為了對抗人身上那些無用的「部分」——興趣和雄心,它們不僅與生産力無關,還會幹擾生産需要的那些有用的「部分」。工作倫理本質上是對自由的摒棄。
我之前看過一個漫畫叫《僵屍百分百》,也特别有意思。
男主剛畢業進入職場,躊躇滿志。上班第一天,工作熱情極高,下班後還開心地跟同事一起去吃宵夜,那時候男主狀态是這樣的:
加了一段時間的班後就成了這樣:
當因為爆發喪屍,第一反應就是:明天老子不用上班了!
說明什麼?說明喪屍都沒有上班可怕。
所以今天年輕人面對的形形色色的問題,症結未必全在自己身上。事實上,有問題才是一個常态。
03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個活動刷屏了,就是赫蓮娜綠寶瓶和Manner咖啡的跨界聯名。
我剛刷到的時候還挺納悶,好家夥,你一護膚品跟咖啡湊什麼熱鬧?還把咖啡給搞綠了。
但仔細一想,這次看跨度很大的聯名,實際上是綠寶瓶讀懂了年輕人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這次聯名能出圈的原因。
首先是在聯名對象的選擇上。
我在以前提到過,年輕化是所有品牌都要面對的一件事。
大部分品牌采取的方式是選擇更換粉絲群更年輕的代言人。這個方法不錯,但其實覆蓋面還是局限在單個明星的粉絲上。
而選擇Manner,推出綠色的限量咖啡,無論是在話題性和視覺效果上,都有強烈沖擊感。
Manner本身在線下就有許多門店,且還在擴張當中。借助Manner偏年輕的用戶群體,赫蓮娜綠寶瓶通過買限量咖啡贈送綠寶瓶小樣的方式,可以迅速觸及目标人群。
其次是這次活動的主題,一夜青回。這次聯名的理念就是「有問題,沒關系」。
很多品牌面對年輕人的營銷,喜歡把問題說的很大,去販賣焦慮。赫蓮娜綠寶瓶則是反其道而行,直接告訴大家,有問題是很正常的呀,沒有關系。
因為如果一定要把自己的問題找出一個解決方案,就會不斷去重視這些問題,從而更加焦慮。
比如說拖延症,本來拖延症是面對繁雜工作的一種緩和機制。結果呢?現在我不僅要完成繁雜工作了,我還要面對拖延症本身。
相反你越是關注這些問題,被告知有這些問題是你的原因,是你不行,這些問題是可解決的,其他人就比你做得好,就越會陷入迷茫中。
環境給人的壓力已經很大了,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好一點,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歸結為自己頭上。
不如喝杯咖啡,讓綠寶瓶陪你直面人生的困惑。
最後是綠寶瓶的定位。年輕人最反感的是什麼?是說教。是你在教我做事?
大家可以仔細想想,當我們面對拖延、自律、焦慮等等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否真的是各種建議呢?
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曆。當你受了巨大的委屈,跑去找朋友訴苦的時候,你是真心想聽取他的建議嗎?你是希望朋友跟你說:我覺得吧,這件事情吧,你有1234這些問題,應該這麼這麼去解決。
并不是的,很多時候道理都懂,誰不知道需要努力呢對不對?有時候這些話其實隻能徒增煩惱。
我們更希望的,其實是朋友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訴苦就是一個發洩。
我看到的年輕人,無論是說躺平還是擺爛,其實都是面對社會巨大壓力時的一種洩壓。
赫蓮娜綠寶瓶正是洞察了這個需求,所以想扮演的不是「我來告訴你怎麼做」的角色,而是「把你的問題說給我聽」的角色。
因為年輕人其實很清醒,要怎麼做,怎麼選擇,也都清楚。年輕人缺的根本不是建議,而是傾聽。
有拖延症也沒事,戒不斷多巴胺也沒事,大家一起去面對。
04事實上我覺得像拖延症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根植在人類的進化史中。
在原始社會是沒有拖延症的,因為人們的工作主要就是尋找食物和打獵,其餘時間就是休息和玩耍,跟其他動物區别不大。
到了農耕文明,大約也是沒有拖延症的。
因為種地的時間是固定的,真要拖延可能就餓死了。但自從開始種地之後,因為看天吃飯,就開始對未來的不确定性産生了焦慮感。比如幹旱怎麼辦?洪水怎麼辦?收成不好怎麼辦?但除此之外,你還是有時間去幹自己想幹的事。
而到了現代社會,在經曆了長達十多年的學習和競争,踏入職場以後,你會發現原來工作是做不完的,24小時都不夠用。
想想我小時候,我父母還能下班後回家燒飯,飯後還能帶我散步,每個周末都有時間去公園轉轉,這些對今天很多年輕人來說,都成了奢望。
當正常的生活時間被擠壓,當這種反人性的情況越來越盛,拖延也好、沉迷短期娛樂也好,都隻不過是代償行為。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小時候因為平時不允許看電視,但凡有機會,比如吃飯的時候,可以瞟一下電視,連廣告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但是當我可以随時看電視的時候,我就對廣告深惡痛絕了。
這是什麼病症嗎?都不是。僅僅是因為我能自主做選擇了而已。
所以我覺得這些教人解決拖延症,學會自律,戒斷多巴胺的文章,最大的用處其實是安慰劑,短期刺激繼續努力下去。
我想起之前老羅演講說過一個自己的故事。大體就是他當時為了當上新東方的講師,要拼命背單詞,于是把自己鎖在家裡,然後買了一百多本成功學。
他倒沒覺得這些成功學的理論對他有什麼幫助,但是每次被人叫出去玩,或者自己想要放棄的時候,就随便抄起一本成功學來讀,一下就會覺得自己還有希望,于是繼續轉頭去背單詞。
人其實最需要的,還是希望。
我自己也有去看那些聲稱解決了拖延症的人,最後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在了哪裡。
然後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許多人認為,隻要我不去碰短視頻和遊戲,這些被打上「低級快樂」标簽的東西,那我幹其他任何事,似乎都是獲得了「高級快樂」。
隻是這種低級與高級快樂的分别,又是誰定義的呢?
我試着回想了一下,即使是在沒有智能手機的情況下,每當我要開始寫文章了,我甚至坐那兒發呆也不想動筆。有時候,我就是單純不想工作而已,而這也無損我每次完成文章,踩着deadline交稿後,劫後餘生的快感。
正因我們是人,所以才會有許多人性上的缺點,人生上的問題。
最後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我的優點》
善于說不合時宜的話
學習不必要的知識
善于下意識撒謊
以維持自尊
高談闊論
來掩蓋見識淺薄
善于惹是生非
還善于推卸責任
善于把錢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善于拖延
善于口是心非
善于在夜裡孤寂
善于口不擇言
傷害他人并用沉默應對
善于不甘心
卻沒有毅力改變
善于制訂計劃
也善于雄心勃勃地開始
然後立馬放棄
善于不克制
善于遺忘
特别善于安慰自己
并且特别善于失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