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仍然沒有人知道秦始皇陵裡究竟還有什麼,千古一帝依然保留着他的秘密。但從兵馬俑中我們可以略窺一二,秦始皇陵一定比古書中的記載更加驚人的複雜。
秦始皇陵全景
考古學家幾十年的研究認為,陵墓中的結構複雜,存物衆多,陵墓的整體構造與世界上的其他大型陵墓還有相似之處。借助史書記載和現代科技考察,秦始皇陵就像整個宇宙的縮影。
作為曆史第一帝,秦始皇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懸念和故事。無論是他一掃天下,建立皇朝,給中華文明帶來新的篇章,還是焚書坑儒,殘暴酷吏,總之關于他的評價衆說紛纭。
秦始皇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被揭露的标志性物件,雖是陪葬品,但也足以從側面證明秦始皇的野心抱負有多大。接下來本文就從兵馬俑着手,一起來看看秦始皇陵中隐藏的秘密。
地宮初現兵馬俑的發現在當地還有不小的轟動,最初在臨潼縣的昔陽村,村民們在挖井的時候發現了來自兵馬俑的青銅碎片和陶土碎渣。随着井口越挖越深,秦始皇陵外層的硬化泥土層被發現。
青銅碎片
紅色的陶器,陶瓦碎片,散落的青銅箭頭和陶瓦磚。這些東西被村民們收集出來拿到了市場上面販賣,原本皇陵可能就會這樣繼續安存下去,因為沒人知道這是什麼,隻知這可能是哪個先祖留下的物件,或者有人埋藏的寶物。
這些發現被細心的考古學家所發現,市場上的箭頭和陶瓦碎片全部都被當地的文化中心收購,并且已經被賣出流失的物件也被買了回來。就這樣,秦始皇陵的發現之旅開始了。
秦始皇陵的奇迹也開始了
此時來到1974年5月,陝西考古隊來到當地準備第一坑的首次挖掘,通過驗證調查,被買回來的陶土碎片和箭頭曆史久遠,而且工藝精良。如果是陪葬品,裝有兩車的陶土碎片肯定是皇室成員或者哪位高官貴人才能夠享有的,平民百姓根本沒這可能。
考古隊在1号坑不斷地挖掘中先後發現2、3号坑,而且每個坑相互牽連,陸續的發掘工作面達到了20000多平米。土坑中的發現展示了驚人的景象,一整支陶土做的軍隊,而且全部都是一比一的比例。不僅如此,随同軍隊的還有戰車、馬車以及衆多青銅武器,僅是3個坑中的陶土人俑就有7000尊。
兵馬俑内部
這便是兵馬俑的發掘經曆,此後這片陵墓轟動全國,引來各地專家前來考察,最終确認這是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被發現的消息很快傳遍世界,成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這還不是皇陵中的全部,一直到2008年,都還有坑道被發現,大大小小的坑道組建了一片更大的墓地區域,足足六百個坑,這時代秦始皇陵已經發掘到了幾公裡外。
秦始皇陵比想象的還要大
為什麼秦始皇陵的發現是世界性的?而且直到今天仍不得知裡面具體是什麼模樣,這可能和修築之初的目的有一定關聯。
日月星河收納其中首先是皇陵的規模足夠大,17萬平方米的面積超過了曆史上任何一位帝皇的陵墓。如果通過技術渲染的模型對比,皇陵的整體看着非常像埃及的金字塔,高度也達到了76米。
埃及金色塔
根據秦始皇的設想,即便在他死後,也一定要有一統天下的輝煌,他不甘心就這樣死去。于是在陵墓修建的後期,秦始皇派大臣李斯傳達他的命令,制作兵馬俑,修建墓室,要把整個秦國,乃至宇宙都濃縮在其中。
以水銀模拟百江大河,其中就有長江、黃河和大海,通過機械裝置流通水銀,表以天上星河流動。墓室以黃土為地,用魚脂制成蠟燭,點燃之後便能長時間燃燒不熄。
水銀模拟百江大河
天地都有了,接下來便是人,除了兵馬俑,妃嫔、百姓都是陵墓中的陪葬品,同時還有大量的财寶納入其中,最後種植草木安放在内。整個秦國乃至世界,秦始皇就算死後也要繼續坐擁天下,這種帝王氣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根據《史記》記載,“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考古學家認為,這是秦始皇陵中,墓室的繪畫和刻線,是日月星辰的星象圖。過去曾經發現的類似天文地理的壁畫,都是象征天上的星辰日月,下部則是山川河流的壁畫。
日月星辰的星象圖
因此,曆史學家推斷,秦始皇陵中還有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水銀便是“地理”的代表。整個秦始皇陵上觀二十八天日月星河,下看千裡江河山川大海,這樣秦始皇的靈魂便能把整個宇宙緊握于手。除了這些,秦始皇陵的記載遠不止如此。
墓室中的門,一環扣一環,地宮中的三道門成為了當時工匠的死刑下诏。秦始皇擔心自己的陵墓為後人知曉會對其進行破壞,所有參與過此次修建的人全部一一鏟除。
秦始皇性格殘暴
如果從秦始皇陵中已經發掘出的文物來看,史書中對于奇珍異寶的記載應該也是屬實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雖然斑駁不堪,沒有什麼生氣,但剛出土的兵馬俑絢麗多彩,色調豐富,彷佛就像活人一般。當地曾有村民以為高大的兵馬俑是天神下凡,一度燒香跪拜,足以證明秦朝時期的工藝技術精湛。
栩栩如生的兵馬俑
而地宮的空間到底有多大,也是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話題。現有的考古勘察表明,我們現在發現的皇陵可能隻是其外殼的一部分,皇陵的位置還要再深入一些。根據李斯的記載:“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來看。地宮極有可能是完全封閉的類真空的地堡式皇陵,這也許能很好地說明為什麼曆經這麼多朝代,秦始皇陵中的物件還能保存如新。
秦始皇為了保證自己的陵墓能和自己相匹配,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耗資大量國力才完成這場建設活動。當秦始皇面臨衰老死亡時,追尋長生不老便成為了他的後半生。
尋求“長生不老”之術
秦始皇陵時至今日仍然在不斷地發掘保護當中,現在發掘出來的皇陵已經遠超當時的發掘面積,這座地底皇宮堪稱陵墓建造奇迹。但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考慮到陵墓内肯定有大量埋葬品和文物,包括秦始皇本人。如果貿然挖掘,必然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如果想要進行挖掘就必須修築比陵墓還大的外罩用以保護陵墓不被氧化,這樣一個工程放在現今仍是難以完成的,因為技術層面很難達到要保護陵墓的同時還要保證外罩自身堅固,而且耗資也會相當巨大。
模拟的保護罩
秦陵中的史書記載更是描寫了許多機關要道,無論這是否是一種對後人的警示還是實際記載,都說明地宮有一定危險性。秦始皇陵在今天也沒有人提出要進行這樣的發掘工作,因此也一直是處于保護階段。
無論皇陵中埋藏有什麼,都已經成為曆史,現在的中國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早已超越當年。為何不妨讓這位千古一帝繼續在裡面安息呢?文明發展也從來不是靠挖掘就能提升的,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