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普陀山哪幾個廟必去的

普陀山哪幾個廟必去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2 01:15:37

法雨寺又名後寺,坐落在普陀山白華頂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确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明萬曆八年(1580年),麻城僧大智(名真融)從西蜀華蓥山來普陀禮佛,見此地泉石幽勝,結茅為庵,取“法海潮音”之義,題名“海潮庵”。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郡守吳安國将其改額海潮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寺毀于火。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增建殿宇。萬曆三十四年(1906年)朝廷敕賜“護國鎮海禅寺”匾額并《龍藏》一部。後幾經兵火,寺院遭毀,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别庵和尚前來住持,再度擴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朝廷賜帑與前寺(普濟寺)同時興修。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禦賜“天花法雨”匾額,遂改名“法雨禅寺”。更多關注fanlinwenhua666,雍正九年(1731年)又進行大規模擴修,從此殿堂樓閣,規模宏偉,雕梁畫棟,輝煌瑰麗,遂成東南名刹。

現存殿宇294間,計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層台基上,入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前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後依次為觀音殿、玉牌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

法雨寺山門前有一段香道,稱“玉堂街”。之所以叫“街”,是由于過去香道兩旁寺院衆多,且山上岩珍石奇,珠玑琳琅,沿途羅陳,宛若街市。這條玉堂街如一條金絲線,将洪筏房、法華洞、仟人井、朝陽洞、悅嶺庵、大乘庵、香林庵、雨華庵、楊枝庵、法雨寺等風景點珍珠似地串了起來。沿街而行,還可望千涉金濤的銀濤,西賞煙墩,前望象王諸峰的翠霭,一路映山帶海,綿延起伏,翠霭銀濤。應接不暇。古人頌此路:“竹内鳴泉傳飛語,松間群路露金強。山到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此路原為沙路,行走不便。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法雨寺僧人如珂募石徹成石闆路如珂字玉堂,後人紀念他築路功績,以其字“玉堂”名路。“珠茅秋石見康莊,以字題名變亦不忘。從此腳跟歸正路,濤聲山色轉風光”,詩句中所記的便是這件事。現在這條街已改為公路。

法雨寺占地三萬三千多平方米,共有殿宇樓閣廳堂計294間,建築面積九千三百平方米。在建築群的布局上,系用依山取勢、分群處升的格局,從天王殿、玉佛殿、九龍觀音殿、禦碑殿、大雄寶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寺容噗得宏大高遠,氣象超凡。遠處的千步金沙空曠舒坦,海浪聲日夜轟鳴,北宋王安石曾寫詩贊之“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

普陀山哪幾個廟必去的(普陀山必看的三大寺之法雨寺)1

法雨寺寺門不在中軸線上,而在東南角上,建築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院山門,匾額表藍底金字,上題“天花華雨”四字。寺門亭西是影壁,原是磚雕三龍壁,上書梵文“唵嘛呢叭”,意即神力不可思議,十年動亂中被毀。1987年,在這裡建立了九龍壁一座,寬12米,高9米,厚1米,全部用青石浮雕砌成,群龍飛舞,栩栩如生。

天王殿。重檐歇山,檐間額題“天王殿”,為兩座五座石經幢塔。天王殿前古樟厲林,中間甬道兩側豎有旗杆兩根,這也有别于山上其他寺院,據說,其一根已變換過七八次,而另一根雖常被香客當作神物,剝皮作藥,但仍名巍然高聳,故有“後寺活旗杆”之美稱。

玉佛殿。東西有鐘樓和鼓樓,重檐歇山式建築。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蒼老勁健,西側植羅漢松一株,圍粗3米多,頗為罕見。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緒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禮佛,途經緬甸時請得的玉釋迦牟尼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潔,雕琢極工。十年動亂中被毀,現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從北京永樂宮移來的。

普陀山哪幾個廟必去的(普陀山必看的三大寺之法雨寺)2

九龍殿。又稱“圓通殿”,為法雨寺主殿。殿前有古樹十馀株,其中有兩棵銀杏高入雲天,樹圍粗約三抱。東側的龍鳳柏蟠屈如虬螭,形奇狀怪。殿台前三面石欄闆上分刻二十四行孝圖,取自元郭居敬編輯的古今二十四孝子故事。孝梯本是儒教内容,在這裡儒為佛用。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賜“法雨禅寺”額時,批準法雨寺住持性統的奏請,仿明故宮九龍殿蓋成,為目前國内寺院建築上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高22米,重檐歇山,黃琉璃頂,鬥拱承托。殿内八根金柱的柱礎是精緻的雕龍磚。藻井是按古樸典雅的九龍戲珠圖案雕刻的,一條龍盤頂,八條龍環八根垂柱昂首飛舞而下,正中懸吊一盞琉璃燈,宛若一顆明珠,組成九龍戲珠的立體圖案。正中供奉毗廬觀音像。

普陀山哪幾個廟必去的(普陀山必看的三大寺之法雨寺)3

方丈院為全寺最高處,二層檐樓房一排共27間,分隔為五個院。中間七間過去為印光法師方丈室,後改為紀念室。印光法師(1853-1941),俗名趙紹嚴,清鹹豐三年(1853年)生于陝西。21歲在終南山蓮花洞出家,後赴北京紅螺山資福寺。光緒十九年(1893年),印光随普陀山法寸禅寺赴北京請藏經的僧人化聞來普陀山,遂在法雨寺研究佛經,長達四十餘年。來山向他問道的人絡繹不絕,有數萬人在他的影響下皈依佛教。1930年,印光在蘇州靈岩山寺淨土道場,弘揚淨土法門。1941年圓寂,僧衆推他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後人在普陀山法雨寺将其方丈室辟為紀念堂,以紀念這位高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