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習?因為“無知”。
學習,就是通過各種形式,多種方法不斷探究,尋求真理,破除無知。
學習的能力與生俱來,功力卻千差萬别。許多人一路走來,有優等生,有差生。在工作崗位上的鑽研又是千差萬别,有的大學畢業卻在實際操作上不摸門道,有的初中畢業卻成了大師級别。這是方法問題,态度問題。
學習焉能不講方法?
《大學》講到“正心誠意,格物緻知”。王陽明老先生開始非常認可,所以搬了一把凳子坐在竹竿邊上格竹子,浪費了一天時間沒有格出來。他認為“正心誠意”沒什麼問題,“格物緻知”是錯誤的,于是開創了儒家心學。王陽明雖成為一代宗師,但其格物的過程現在看來不是笑話嗎?方法不當,南轅北轍。
第四,心有靈犀處,不要光靠腦袋。學習之中,有心有靈犀處,多是會記下來的。如果抱一本自己的書,為不破壞閱讀的連貫性要折一下,或者劃一下,随後再回味。如果借來的書,不妨多帶幾個書簽記下來。這些地方回頭都要記下來,做卡片或複印收集,還可以在電腦中做自己的閱讀标簽,以備已用。光靠腦袋,怕隻是一時的感動。如果新的知識來了,舊的很快就會忘卻。
第五,學不止是學,是要在學中用,從用中學。學和用是伴生的。因為随着長大,系統性坐着學已經沒有機會了。學習的時間越來越碎片,但是面對的工作卻越來越系統。學習就是要融入應用之中,帶着解決問題的方式去學,去拓展延伸。從個體中看群體,從普遍中找規律,從解決一個到解決一類,從解決一類到解決系統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的總結,即是應用,也是學習的過程。學好的目的是為了做的更好。
以上五種是學習的方法。具有了方法,還要有學習的态度。
擠時間,把無聊留給學習。八小時的工作時間中有效的工作時間怕是隻有一半,至少六個小時。有效的時間不能利用,下班了還有人要加班。其實無效的時間大家都交給了各種無聊。這些無聊的時間有可能也會發生在下班時間。無論如何,要把無聊變得“有料”!要學會利用這些無聊時間給自己加點燃料。就是因為擠這點無聊時間,才會讓自己更充實。
對自己狠一點。學習不單純為工作,更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比别人多走一步,快走一步,而是為了有辦法,為了有身體和内心的安甯。
不要學經濟學畫學習與放棄學習的邊際成本。曼昆的經濟學老在畫邊際成本,詹姆斯和科比放棄大學學習會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學習中老闆不會給學習付出薪水,沒有直接的經濟收入。這些理念務必放棄。切記詹姆斯是賺到了,但是他為經營人生為付給巴菲特的錢可能遠遠超過了上大學的學費。知識對人的回報,是不能簡單劃線的。
要自己來,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有一種學叫做代學。貌似沒有時間而有機會的學習機會,安排他人代替學習,最終上級安排的學習任務“圓滿”完成了。之後,煞有其事聽轉告和傳達,端一碗“過水面”吃,想吃到其中的精髓。這種學習的态度,有可能吃到點肉沫,但更可能是“殘羹冷炙”,也有可能是食物消化後的殘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