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5:14

前面兩篇介紹了識篆和寫篆,今天轉過頭來,說說刀法的事,關于刀法,先有兩個走極端的問題要單獨挑出來說一下:

1、吳昌碩大師關于刀法曾經說:“我隻曉得用勁刻,種種刀法方式,沒有的。”(見陳巨來先生《安持人物瑣憶》)真的不需要注意刀法嗎?

2、刀法才是篆刻最重要的技法嗎?因為我前面文章就有朋友留言說:“篆刻是刀石藝術。這些識篆寫篆沒有必要下太多功夫,寫篆書是書法藝術類,主要體現的是紙筆藝術,識篆屬讀書識字類,有個字典在手就行了。不要誤導學篆刻的孩子們 ”。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

(網友對篆法的評論)

顯然,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2

(吳昌碩大師像)

第一個問題,隻要我們認真分析吳昌碩先生的篆刻作品,就會發現,他的作品之中,沖刀、切刀,沖切兼用,刀法娴熟。比如下面的這方:人生隻合駐湖州,沖刀多一些,因為線條需要流暢飄逸的感覺,但仍能在印的細節處看到切的痕迹: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3

(吳昌碩:人生隻合駐湖州)

再比如這方:金鐘玉磬山房,這是早期作品,那時他在學浙派,切刀多一些,但細細觀察,照樣能看到沖的痕迹。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4

(吳昌碩:金鐘玉磬山房)

至于其他複雜的刀法,不需一一舉例來說,因為吳昌碩大師的刀法是最為複雜的,具體可以見劉江先生《吳昌碩篆刻及其刀法》一書。

大師自己之所以說他刻印沒有“刀法”,是因為他的刀法真的已入“化境”,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當然也就不用才慮刀法,隻用刻就好了。

第二個問題走了另一個極端,又過分強調了刀法的重要性。其實,隻用稍稍一想:如果沒有好的字法、篆法、章法,隻是把篆刻字典上找來的字簡單累積在一方印裡,顯然是不大可能出好作品的。因為在動刀之前,創作者必然要先想好該如何刻,而不是動手就刻,不加思索,這個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篆法、章法的思考。篆法、章法都需要專業的訓練。很多人忽略了,他們覺得有些大師拿起刀就刻,看似用刀自如不加思索,殊不知這些大師其實真的是“胸有成竹”才敢動刀的。這一點有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黃牧甫大師的一段轶事,出自黃大師給好友刻的一方印的邊款: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5

(黃牧甫:國鈞長壽及其邊款)

“篆刻之難,向特謂用刀之難難于用筆,而豈知不然。牧父工篆善刻,餘嘗見其篆矣,伸紙濡豪,腋下風生,信不難也。刻則末一親寓目焉。竊意用刀必難于用筆,以石之受刀,與紙之受筆,緻不同也。今秋同客京師,凡有所刻,餘皆樂憑案觀之,大抵聚精會神,惬心貴當,惟篆之功最難,刻則迎刃而解,起訖劃然,舉不難肖乎筆妙。即為餘作此印,篆凡易數十紙,而奏刀乃立就,餘乃悟向所謂難者不難,而不難者難,即此可見天下事之難不難,誠不關乎衆者之功效,而在乎獨運之神明,彼局外之私心揣度者,無當也。質之牧父,牧父笑應曰:‘唯’。因并乞為刻于石,亦以志悟道之難雲。乙酉秋,西園志。”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6

(黃牧甫像)

顯然,這段舊事是朋友特意要求黃大師刻到邊款裡去的,這段話很說明問題,篆刻固然最終要刻,但“篆”也十分重要!

于是,我們把刀法的相關名詞術語整理一下,給初學者,以提高學習效率:

一、執刀

其實,如何執刀根本不是問題,執刀的方法因個人的操作習慣及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現在大緻能夠稱得上篆刻執刀法的大緻如下幾種(圖片出自張華飚先生《篆刻刀法百講》):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7

(執刀法)

不管是像執筆一樣執刀,還是握拳式執刀,不管是正執還是橫執,目的隻有兩個:其一、易于發力;其二、便于控制。能達到這兩個目的就可以。早先說寫毛筆字稱“執筆無定法”,現在也可以推廣說“執刀無定法”,怎麼舒服怎麼來。

二、真正的刀法:沖刀、切刀

如果你留意早期的篆刻理論作品,讨論到篆刻刀法一項,有很多專業術語,比如周公謹的覆刀、刺刀、複刀、反刀、飛刀、挫刀、補刀等;又比如許容的十三刀法,諸如正入正刀、單入正刀、雙入正刀、平刀、複刀、澀刀、遲刀、留刀、埋刀等;又比如姚宴的十九刀法,諸如沖刀、切刀、正入刀、單入刀、雙入刀、覆刀、複刀(兩種)、反刀、飛刀、挫刀、澀刀、遲刀、留刀……又如汪維堂的十二刀法……看了這些,還沒學會刻,已經頭發蒙了。我們說,沒那麼複雜,真正稱為刀法的,就隻兩種:沖刀、切刀。其他所謂的名詞,多從這兩種刀法中細分出來,不用去記。

講篆刻史談到吳讓之大師時,我們又說過有披削法,來格來說,其實是沖刀的變種:所謂的披削法刀柄、刀刃與石面的夾角都非常小,用刀相對平坦、刻痕很淺的刻法。“披”有開廓之意,“削”有斜向切割之意。披削法刻出的線條淺而闊,刀痕與印石夾角較坦甚至近于平面。

要理解刀法,先要熟悉篆刻用刀: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8

(平口刀與斜口刀的差别)

篆刻一般用平口刀,極少用到斜口刀,初學者可先不管斜口刀。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9

(平口刀的正視圖)

平口刀,正視,刀有兩個标準的90度,如果不是90度,就是刀不合格,大于90度定位不準,太小于切石不力,90度剛剛好。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0

(銳刀與鈍刀的差别)

請根據自己的風格選擇刀刃的銳與鈍。一般印風清雅的用銳刀多些,比如學黃牧甫,或者學趙叔孺、王福庵一類印風的。一般印風蒼茫的用鈍刀多些,比如學吳昌碩、來楚生一類印風的。

上面列出來的大量術語,分别産生于進刀角度的不同、行刀方向的區别、運刀快慢的差異、已及運刀趣味的表現力區别,古人找了這些名詞來形容,對初學者用處不大,甚至可能擾亂初學者的注意力,可以暫時不用管。

隻記兩種刀法:沖刀、切刀。分别如圖: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1

(沖刀與切刀示意圖)

沖刀:具體的運刀方法是以一個刀角入石之後,向着線條所需的一個方向連續不斷地推刀,用刀刃切割石面,運刀的周期基本上是完成一個筆畫或一段線條。

切刀:具體的運刀方法是在刀角入石之後,用入石的刀角為支撐點,将部分刀刃向着線條發展的方向上強行壓入印石

沖刀是最基本的刀法,适用面寬,表現力豐富,也衍生出很多刀法,篆刻流派中,浙派以外,幾乎都都以沖刀為主要刀法,但他們刀下的線條卻各具神采:鄧石如、吳讓之的健壯流暢,趙之謙的清雅端莊、吳昌碩的蒼茫渾厚、黃牧甫的幹淨爽利,齊白石的爽利堅決……他們的刀法,主力都是沖刀,卻滋味不同,如圖: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2

(吳讓之:逃禅煮石之間)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3

(趙之謙:趙之謙印)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4

(吳昌碩:葛書徵)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5

(黃牧甫:古槐鄰屋)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6

(齊白石:中國和沙湘潭人也)

切刀是積點成線的刻法,表達一根線條,往往需要無數次碎碎的切刀動作,因此又被稱為“碎切徐進”,它最早源于明代篆刻家朱簡,後來被浙派宗師丁敬繼承,随後開浙派一派幾百年,代表篆刻家是“西泠八家”。

因為切刀每次用力強行壓入的角度并不能保持完全統一,因此刀刃會偏離印文線條的方向,這種偏離又是微乎其微的,而每次這種微乎其微的刀刃與印文線條之間的夾角,在無數次有節律的切刀之後,又形成了統一節奏的長線條,因此,我們看切刀切成的線條,總是有豁豁丫丫的感覺,但線條的筆意并沒有間斷,也正因此,切刀表現出來的風格多是細膩含蓄的,而且因為兩個切刀動作之間有停滞,刻出來的線條大多蒼渾、古拙、遲澀。比如: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7

(丁敬:嶺上白雲)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8

(蔣仁:真水無香)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19

(黃易:畫秋亭長)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20

(奚岡:頻羅庵主)

三、幾個相關的刀法概念

關于刀法,還有幾個概念要剝離出來,對以後文章中的刀法表達的閱讀理解會有幫助:

1、單刀

簡單地說,就是一刀完成一個筆畫的刻制,不再複刻,這種刻法當然隻能見于白文印,單刀法刻出來的線條如圖: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21

(單刀)

最早的單刀制印在古玺、漢印中均有出現,特别是東漢的将軍印,因為臨時拜封的原因,反而促成了這種一刻而就的線條,并由此形成率意自然,天趣紛呈的印風,如圖: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22

(漢印:虎威将軍章)

後面受此影響,在印風上獨放異彩的是齊白石大師,他的白文印前面已舉例說過。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23

(刻印的齊白石)

2、雙刀

雙刀即在印文印條兩側施刀,用兩刀或者兩刀以上把印文線條刻出來,朱文線條完成如圖: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24

(雙刀朱文線條)

白文線條完成如圖: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25

(雙刀白文線條)

3、複刀

所謂複刀,是在刻同一根線條時在同一方向上重複刻兩刀或兩刀以上。我們知道,單刀的線條一刀刻就,寬度顯然有限,為了達成較寬的線條時,不可能一刀到位(當然,換大刀,入石深可以解決,但行刀艱難且浪費石材),如果換成雙刀,又無法表達出一邊光一邊毛的向背效果,于是通常的方法就是采用在單刀線條光潔的一側偏外一些複刻一刀,既有寬度又有向背。其實,齊白石印中的線條,仔細觀察,有很多複刀線條。當代篆刻家李剛田經常采用這種刀法,如圖: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26

(李剛田:上官朔)

刀法是篆刻形式美的主要表現手段,創作者具有熟練的刀法技巧,才有可能運刀自如,并盡可能達到線條起止凝重、轉折靈動的效果,使篆刻真正“見筆見刀”即所謂既有“刀情”,又有“石趣”。這正是大篆刻家趙之謙所追求的篆刻。

學篆刻常出現的刀法(篆刻刀法學習的基礎詞彙)27

(趙之謙:钜鹿魏氏及其邊款)

不同的刀法當然可以刻出不同的線條特質,反之,同樣的線條特質也可以用不同的刀法完成,所以,刀無定法,往簡單了說,隻要刻出想要的線形線質,用什麼刀法,記不記得這些術語,都不重要。

(【老李刻堂】之33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