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跟春秋戰國是我國的古代上半場,他們是華夏文明的啟蒙時期,文明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沒有任何可借鑒的,隻能自己摸着石頭過河,也正因如此,那個時代産生了非常多荒誕的事情,很多人甚至開始質疑那個時期的古人智商,是不是平均低于現代人呢?
古代流傳的小故事
杞人憂天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成語,同樣也是流傳于古代的一個典故,時間是在春秋時期,當時正是百家争鳴,有一個國家叫做杞國,此國國力不強,人民不富,本來存在感不強,但出了一個奇葩讓國家聞名天下,原來有一個杞國人有一天他突然悟了,怎麼個悟法呢,這哥們看着天就自言自語,天塌了大家都會被壓死,跑都沒地跑,可咋整呢?
由于他每天都念叨着這個事情,有點魔怔了,所以他就成為了一個笑話,叫做杞人憂天,總之,這哥們智商不是很在線,但非常能反映出當時那個科學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未知的探索欲望與求知精神。所以這看上去是一個非常低能的人在想一件低能的事情,但本質上并不屬于能證明古代人們智商低的證據。
南轅北轍同樣是一個來自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出自于戰國策,起因是因為魏王想要攻打趙國稱霸天下,然後手下有謀臣,就講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他說他曾經遇到了這樣一個人,目标是楚國,楚國在南方,他卻駕着馬車往北走,并且不斷強調自己車馬好盤纏多,謀臣的意思是勸誡魏王,伐趙之路不理智,是跟稱霸天下相反的一條路。
首先在這個故事裡架馬車的人比較像個呆子,雖然如果放在今天的科學時代來說,因為地球是圓的,一直朝北走,隻要裝備夠好還真的能夠走到南邊的楚國,因為咱們已經繞地球一圈了。那麼這能說明當時人們智商不高嗎,其實也不太行,因為就算這個人不是謀臣為勸誡魏王編撰出來,是真實存在的,也隻能說明是個案,而且人們把這個故事記了下來,并且廣為流傳,就說明多數人知道這是非常笨的一件事情,是一個笑話,它不是常态化,隻是人民大衆中偶爾出了一個極端的傻子。
文化教育的落後不等于智商的落後
其實這裡就是一個辯證問題,受文化教育程度低,會不會等于一個人智商的落後呢?最早的古代時期接受教育的人很少很少,基本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盲,這是一個不用辯論的已知事實,于是很多人就把沒讀過書跟沒智商沒頭腦畫上了等号,但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同樣也是錯誤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春秋戰國那會兒流行的離譜小故事還有很多,不止這些,比如《守株待兔》、《亡羊補牢》等等,而在這些大量讓人發笑的故事當中,真的就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普遍智商偏低嗎?
其實并不然,首先我們要确定的一點就是古代的信息傳播媒介非常有限,信息傳播方式基本上就是靠口口相傳,會讀書寫字的人屈指可數,并且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中國擁有很多種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語言在交流的時候,又會進一步導緻以訛傳訛的擴大性,所以可能某件事情一開始,并沒有這麼誇張,比如守株待兔的那個農民在不小心遇到了一隻撞死的兔子之後,隻是覺得這棵樹是自己的保護神想每天多去看看,然後因為廣泛傳播的新聞需要戲劇性,最後才被杜撰成了守株待兔的故事。
所以綜上所述,古代人智慧并不低,造成大家出現這種虛假認知的原因一共有三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現代人的驕傲性,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文明時代的人,比古代的人方方面面都要更加優越,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心理優勢感,所以在很多對古代文獻的解讀當中,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心理上的傲慢導緻事實扭曲,并且每個人都喜歡聽别人贊揚自己的好話,所以這種心理優勢感是普遍的,不僅是作者,聽衆也比較喜歡被誇。
其二,就是剛剛說到的新聞輿論媒介太不發達,古代有什麼樣的新聞傳播方式呢?基本上就隻有口口相傳這一種,後來文字開始變得稍微普及一點,最多也就出現了郵差這個職業,以及飛鴿傳書這種奇妙的招數,總的來說還是脫不開口口相傳這個圈子,而口口相傳,不僅會導緻信息的碎片化嚴重,也會導緻娛樂性上升擊碎真實性,再加上古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很慢,古代就更容易出現一些非常離譜的故事,但它們肯定不是真實的,每一個古代的故事,基本上都經過了勞動人民群衆的藝術加工,進行了二次甚至是三次的藝術創作。
最後第三點,也就是古人智商被貶低的根本原因,大家夥都沒讀過書,當然我們在上文也辟謠了,沒讀過書并不代表着人智商低,比如說現在地球有很多的大猩猩與猴子,它們是跟人類血液最相近的一個動物種類,作為靈長類,它們的智商真的很低嗎?并非如此,在我國的峨眉山景區,潑猴甚至成為了當地遊客非常懼怕的一個景觀,它們非常聰明,知道遊客不會傷害自己,也知道大多數遊客會縱容自己,所以都開始明目張膽的搶劫可樂跟零食了,這足以說明讀書跟智商沒關系。
我們甚至可以把知識比作成不同的大海或江河湖泊,智商隻是個人的遊泳潛能,能在當中遊多遠全看個人,有人就算智商潛能再高,終日隻是在自己家的小池子撲騰,自然也就是翻不出多大浪花。所以古代人并不是沒有智商不聰明,他們隻不過是缺少大海。
古人智慧的巅峰之作
所以在我們得出了古人智商并不低,甚至跟今天的人們基本上持平的結論之後,再帶大家看看我們的祖先,古代人智慧的巅峰之作。
陰陽八卦最早出自于夏商周時期,一開始可能隻是所謂的占蔔方術,但經過了千年的演變,它逐漸被賦予了更多深層次的含義,對整個天地與大自然的解讀等等。
老子曾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間哲理讓人歎服,天人合一的境界更是幾乎完美。
其實道家思想貫徹了中國文化的上下五千年,經典的陰陽太極圖看似簡單,但黑白交合,陰中帶陽陽中帶陰,實則蘊涵着萬物相生相克的原理,這是在古代科技十分匮乏的情況下,人們對天地能做的最大解讀,也是極其珍貴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
這裡我們還可以談一談中國之外的古埃及,作為同樣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地方,古埃及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繁華燦爛的曆史。
埃及古代的最高長官是法老,早在5000年前的時代,他們就已經開始為自己修建巨大的金字塔作為陵寝,金字塔的建造工藝十分複雜,工程量十分龐大,如此誇張的一個工程出現在了5000多年前,讓很多人都非常的困惑,因為沒有起重機,沒有各種現代工具的情況下,最高可達146.5米的金字塔,究竟是如何被古代人用智慧所建造的呢?因為這件事情實在是非常的奇幻,以理性而言古埃及人肯定做不到,但他們事實上真的做到了。
作為與長城并列的世界七大奇迹,直到今天金字塔都是一個未解之謎,在側面也反映了古人智慧的不容小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