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通釋版道德經

老子通釋版道德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21:50:42

老子通釋版道德經? 德經第三十八章 處實去華,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老子通釋版道德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老子通釋版道德經(老子精選德經)1

老子通釋版道德經

德經

第三十八章 處實去華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遇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注釋】

1 攘(nang):将起衣袖露出手臂,形容其貌粗魯。扔:用力拉扯的動作。2 前識者:有預見的人。道、德、仁義、禮都談到了,這裡的前識者即“智”。3 華,即“花”,指表面的東西。4 大丈夫:不是今天說的有氣晚的男子,指的是忠信守道的人,就如“聖人”。【譯文】

上德的人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因此實際上是有德的。下德的人表現為外在的不離失德,所以實際上沒有達到德。上德的人順應自然無心作為,下德的人順應自然而有心作為。上仁的人有所作為卻出于無意,上義的人有所作為卻出于有意。上禮的人有所施為而得不到回應,于是揚着感牌強追别人跟随他去行動。所以,我們從這個道理可以知道,失去了道後才有德,失去德後才有仁,失去仁後才有義,失去義後才是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産物,是道、德、仁、義變得淡薄時才出現的,當然就是社會動亂的禍首了。所謂先知,不過是道的虛華表面,是愚味的開始。因此,忠信守道的入立世,為人當敦厚而不輕薄,實在而不虛華。所以,應當舍棄輕薄虛華而采取樸實款用。【解析】

這一章老子提出,人類的精神從道到德、到仁,再到禮,是一個退化的過程。越往下,人為的造作越多,離道越遠。大丈夫不應務虛,而應當以返本歸源為要務。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本章是老子《道德經》的第二部分--《德經》的開篇。前面的章節是《道經》部分,《道經》闡釋的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規律。而《德經》闡釋的則是人德,也就是人生的行為準則。在老子看來,“道”的屬性表現為“德”,隻要是合于道的行為,就是“有德”:隻要是不合于道的行為,就是“失德”。道與德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但是兩者也有區别:德可以分為上德和下德,隻有上德才合乎道的精神。德是道在人類社會的具體體現。道指的是客觀規律,而德指的是人們把道運用于人類社會産生的功能。天道和人德一起構成了

老子哲學的思想體系。

作為《德經》的開篇,本章首先揭示了上德與下德的區别。在老子看來,得道之人是具有最大德行的人,他們的心裡本來就沒有上德與下德的概念,所以人們才會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合乎道部的。換言之,大道與大德都是無言無名的。如果一個人的心裡有上德與下德的概念,那麼他就會進入到後天的分别之中。一旦具有了分别之心,那麼這個人便是凡夫俗子了。因此,凡是具有下德的人,他們的心裡都會有上德與下德的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拿道德去衡量,生怕自己的行為不合于道德。如此一來,人們所做的事情也就沒有真正合于道德的了。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老子所說的上德與儒家所說的德政是不是一回事呢?老子認為,儒家的德

政不合乎客觀規律,不符合現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實情況,僅僅是憑着個人的主觀意志來推行的,所以不能稱為上德,而是下德;而上德則是無為它合乎自然規律,治國者心中沒有功利的觀念,不是僅僅憑着主觀意志去辦事,這樣做的結果便是無為而無不為”,而道的精神便能充分體現于人間。

在本章裡,老子把政治分為兩個類型和五個層次。兩個類型即無為和有為。無為的類型包括道和德;有為的類型包括仁、義、禮。五個層次即道、德、仁、義、禮,其中德(德隻是指上德,不是下德)和仁是這五個層次中最高的标準。“失道而後德”說的是失道則淪為下德,那就與上仁相差無幾了。“失德而後仁”說的是離開了無為的類型才有了仁。仁屬于有為的範疇,而“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說的是在有為的範圍内所顯示出來的不同層次。統觀德、仁、義、禮這兒個層次,隻有上德屬于客觀行為,其他都屬于主觀行為。而下德則包含了仁、義、禮。如果統治者不能明道,總是以自我名利為中心,那麼,他所推行的仁、義、禮,目的都在于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在老子看來,大千世界中的一切生命都為道所主宰,它們的存在,既無益于大自然,也不能對大自然構成危害。他們自以為豐富多彩的生命,在大自然中卻連一絲痕迹都不能留下。因此,一切生命都隻有當下的存在意義,而沒有原始的或終極的紀念意義。面對這種情況,人們不禁為生命的短暫和自身的渺小而感到歎息。生命是短暫的,人們應當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呢?由于人們都具有思想和意識,都能夠區分善惡美醜,所以才有了道德标準,當然這種标準也是人為規定的。在老子看來,真正的德(即上德)是不需要形式的,這就為人們提供了足以參考的指标。人們在參透這-思想的同時,也就明白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了,這樣才不會辜負自己的一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