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祖先的語錄?母親兩周年祭日前夕,孩子們停課宅在家裡我帶着他們疊紙錢,準備祭日當天拿到墳錢燒了冬日的陽光灑進客廳,暖洋洋的,我們母子三人一邊折着紙錢,一邊聊着天,我追憶着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講給孩子們聽孩子的爸爸有些不解地說,外面不是有現成的金元寶賣嗎,幹嘛要費這功夫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悼念祖先的語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母親兩周年祭日前夕,孩子們停課宅在家裡。我帶着他們疊紙錢,準備祭日當天拿到墳錢燒了。冬日的陽光灑進客廳,暖洋洋的,我們母子三人一邊折着紙錢,一邊聊着天,我追憶着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講給孩子們聽。孩子的爸爸有些不解地說,外面不是有現成的金元寶賣嗎,幹嘛要費這功夫呢?
孩子的爸爸生在浙江,習俗和我們這裡有很大不同。當地隻有在清明節和冬至的時候才去祭奠親人。在我和他生活的十年時間裡,他上墳的次數了了無幾。如果我不提醒他,恐怕他壓根想不起這事兒。既使勉為其難去上一次,也權當是去踏青,所以他僅有的幾次上墳,都是選在清明節前後,冬至時他想都不想上墳的事兒。這也怪不得他,他的父母從不把上墳當成一件事,讓他恭恭敬敬地去拜祭那些作古之人,也不太可能。
我們這裡每年上墳的次數比較多,陰曆十月一和七月十五,再加上春節,清明節和祭日,一年要去五次。母親在世時,每逢該上墳的時候,母親總是親自疊好一袋子一袋子的紙錢,然後囑托哥哥去把這事辦了。哥哥無論多忙,都要找個空檔,去農村老家履行這個儀式,然後回來向母親報告。地裡種了些啥莊稼,都長多高了,田裡缺不缺水呀,地夠不夠肥呀,母親都非常關心。雖然搬進城裡好多年了,但她的土地情結依然不減。
還不滿八歲的女兒一邊饒有興趣的疊着紙錢,一邊問我,等我死後,她需不需要給我燒紙錢。我搖搖頭說不需要,我連骨灰都不願意留,壓根就沒有墳,她到哪裡去燒?女兒執拗地說,她一定會給我砌墳的。那我也是沒有辦法阻止的,随她吧。談及死,在我小時候可是一件非常忌諱的事情,父母肯定會劈頭蓋臉地罵一頓。死亡對以前的孩子一直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如今的觀念變了,對幼小的孩子都有死亡教育一說。死亡隻是一個生命最終的結果,沒必要諱莫如深。生命來之自然,回歸于自然,生時認真踏實地活了一回,該走了不留遺憾,也沒有什麼糾結和恐懼的。
記得楊绛先生走完一百零五歲的生命曆程的時候,有人說,我們不要打擾她,說她安靜地走,她不是離開我們,她隻是回家了,去和錢鐘書和錢瑗團圓去了。等我走時,我也會對我的孩子說,你們真的不需要太過悲傷,我隻是回到我日日思念的父母那裡去了。剩下的路,我不能再陪你們了,你們認真地走就可以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