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筆記:"月落烏啼"究竟什麼意思?答案出乎意料!
恐怕很多網友一看到這篇文章的标題,就以為我要麼裝瘋賣傻、故弄玄虛,要麼老年癡呆、思維退化,不然怎麼會連"月落烏啼"什麼意思也搞不明白了呢!
誰都知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開頭第一句。這首詩相當淺顯,隻需稍加解釋,小學生就懂,成為我國小學生必讀的古詩之一。在中國,除了文盲,還有誰不明白"月落烏啼"的意思?
非也!彼意思非此意思也!事情還要從幾個月前說起:
加拿大蒙特利爾的地鐵站台,一位華人老大爺趁着等車的空檔,用一支很大的毛筆蘸着水在站台上寫下了這首《楓橋夜泊》。
這一幕被一位路過的加拿大人拍下來發布到了網上。蒙特利爾當地網絡媒體 MTL Blog随後對這起"新鮮事"進行了轉發報道,引發了加拿大網友與媒體的熱議。一時間,中國古詩《楓橋夜泊》在加拿大不胫而走,出現了很多英文翻譯版本,着實火了一把!
MTL Blog 的編輯稱,蒙特利爾以其藝術氛圍而聞名,因此,聽說有人在Lionel-Groulx地鐵站台上寫了一首詩,起初并不感到新奇,但是,當發現這首詩是用漢語書寫的時候,他們瞬間來了興趣。
MTL Blog 不但轉發了老大爺寫詩的視頻,而且将這首詩衆多的英語翻譯版本彙集起來,供加拿大網友欣賞;并且指出:"中國這類詩歌的有趣之處在于翻譯的無限可能性","中國詩人更注重對周圍環境的描寫"。應該說,這個評論一針見血,也十分中肯。中國古詩詞一般并不直接描寫人物的内心活動與情感世界,而是通過對周圍環境與景物的刻畫,來反襯人物的内心與情感。
MTL Blog還給這名老大爺的做法進行了詩意的解讀:"想象這位老人在地鐵站短暫停留,一筆一劃書寫出他最喜歡的古詩,然後回到車上,給其他乘客留下了回味無窮的遐想,真是溫馨而浪漫的一幕。"
《楓橋夜泊》能夠在加拿大廣泛傳播,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說明中國文化正在逐步走向世界。
然而,看了《楓橋夜泊》的各種英文版本之後,我不淡定了。為什麼?就是因為"月落烏啼"到底什麼意思!——究竟是"月亮落下了,烏鴉叫起來了"還是"月亮正在烏啼橋那邊緩緩落下"?很多中國人自己都沒真正明白"月落烏啼"的意思,翻譯成英文就難免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不知不覺破壞了《楓橋夜泊》原詩至善至美的深遠意境。
據考證,古時"楓橋"并不叫"楓橋",而叫"封橋",因為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太有名,不得已改稱"楓橋",當然"楓橋"也比"封橋"更有詩意;在"封橋"西面不遠處,原來還有一座"烏啼橋","月落烏啼"的本意應該是"月亮正在(或已經在)烏啼橋那邊緩緩落下"。
讀者可以想象這樣兩個大相徑庭的場景:
場景一:秋夜,小船停泊在楓橋附近,月亮漸漸落下,寒霜彌漫,樹上的烏鴉莫名其妙呱呱亂叫(半夜三更,突然冒出幾聲極不和諧的烏鴉叫,是不是有點莫名其妙),吵得人心煩意亂,面對河邊搖搖曳曳的楓樹,時隐時現的漁火,小船上的旅人愁緒萬千、輾轉難眠,好不容易剛想合眼,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又傳過來了,還怎麼讓人睡呀!
場景二:秋夜,小船停泊在東邊的楓橋附近,與西邊的烏啼橋遙遙相望,寒霜彌漫的夜空,月亮漸漸從西邊落下,先落在烏啼橋上、再緩緩沒入水中,夜色更深,萬籁俱靜(此時無聲勝有聲),河邊搖搖曳曳的楓樹、時隐時現的漁火,更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息,小船上的旅人愁緒萬千、輾轉難眠,突然之間,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打破寂靜、傳了過來,直擊心靈,讓人頓時大徹大悟!
哪一個場景更具有詩意?更貼近作者當時的心态?還需要再啰嗦嗎?
中國文字的一個奇妙之處,就是可以"望文生義",——然而"望文生義"恰恰也是缺點,因為可以"望文生義",往往就"不求甚解",以至産生許多以訛傳訛的誤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