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 | 儒風君原創
人生是場修行,苦樂全在心境。
王陽明被譽為明清兩個朝代最一流的人物,他提出要将心與物、知與行統一起來。
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方能成自在人。
01
幹本分事
《圍爐夜話》中說:“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世間本分人太少。
做本分人,就要幹本分事。既不能胡作為,也不能不作為。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叫做: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就是說我們做事要有個度,該堅持的要堅持,該放棄的要放棄。
人都是不安于現狀的。往往手上做着一件事,心裡還要想着另外一件事。
總以為當前要做的事是不得已而為之,唯有心裡想的才最适合自己。
殊不知,做好本分事,才是最直接、最靠譜的修行。
王陽明說:人需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隻有經過事的磨煉才能有長進。才能在面臨重大挑戰時淡定從容、無畏無懼。
王陽明曾在《傳習錄》中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張,認為絕大部分人失敗并不是缺乏思考,而是因為顧慮太多,遲遲沒有付諸行動。
做好本分事,不推辭、不拖延、不妄求,理想才會有機會變成現實。
02
持平常心
作為當朝狀元之子,王陽明八歲時過目成誦,十歲時下筆成詩,世人都當他是未來的狀元之才。
然而,自二十二歲起,王陽明接連兩次參加會試,均以失敗告終。
同窗均以落第為恥,王陽明卻說:“世人以不第為恥,吾以不第動心為恥。”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
這份氣魄似乎超脫物外,又似乎遙不可及。
王陽明告訴我們,秘訣不過三個字:平常心。
他曾在詩中寫道: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颠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得财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憂是平常心;
享譽不驕是平常心;受謗不惱是平常心。
以一顆平常心面對得失,盡人事,而後聽天命。
該努力時竭盡全力,是非成敗反倒看得淡些,别為不值得的事鑽牛角尖。
在名利場中奔波的現代人,是時候找找自己的“定盤針”了。
03
做自在人
适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饑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卧。日月長,天地闊,閑快活。
——關漢卿《四塊玉·閑适》
生活中,總有人抱怨:壓力真大。
似乎人人都受困于日常瑣事,沒能過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
所謂的自在生活到底是什麼,難道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麼?
不,無所事事能讓人清閑,卻不能讓人清心。
忙起來全身心投入,空閑時才能真正感到放松和快活。
生活中,總有人感歎:活得真累。
事實上,累人的不是生活,是我們自己的心。
人,一知足就快樂,一簡單就幸福。
俗話說得好: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
與其負重前行,不如給心靈減負,讓腳步變輕。
心無挂礙,才是真正的自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