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攝影 陳羽嘯
“月亮潔白,巨大,輝照在黑森林的落葉松與冷杉的頂端。讓漆黑的樹冠被鍍成近銀色的白。風穿過樹葉與樹葉連綴而成的秘密圖景,折射到月亮表面的凹陷處發出回響。裸露出的皮膚承接着墜落的月光。一種溫柔的觸感……”
這是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獎提名獎作品《我願意學習發抖》中的一段文字,作家郭爽以格林童話為線索,記述她對異域的觀察,文字中流淌着童話的天真、純粹和溫暖。同時,書中從頭到尾貫穿了對自我身份的确認。并在與異域世界的碰撞和陌生人類的接觸中,反觀自我,對于文化、現實等議題,有細緻入微的觀察。
郭爽,出生于貴州,畢業于廈門大學中文系,在正式寫作之前,她曾經供職于南方某家報社多年,自稱“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專職寫作時,郭爽也曾思考“今天我們來閱讀文學還有什麼意義?”《我願意學習發抖》這本書中,就體現了她的這些思考。
“它是一本書中書。”9月5日,在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的頒獎典禮現場,郭爽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我願意學習發抖》這本書的創作來源于她童年時代對于《格林童話》的一個想象。2015年的冬天,郭爽獨自在冰天雪地的德國走了二十多天,從南到北。這本書中,從童年記憶出發,與十來個異鄉人相遇,講述當代普通德國人家庭的故事。
“其實,在2020年,我們經過漫長的隔離期之後,大家都會想我們和他人的關聯是多麼的重要,人和人的直面面對是多麼的重要。所以我的這本書可能是一種提示或者是一種提醒:我們每個人是用相同的物質構成的,我們的情感是可以共通的。我們和一個蘋果、一匹馬、一顆星星一樣,都是由原子構成的,或者說我們都是有奇迹構成的。” 郭爽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