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時間的推移,人類足迹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即便是像南極這樣毫無生命迹象存在的地區,也已經建立了越來越多的科考站。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探險已經變得越來越簡單。可即便如此,人們對很多地方出現的一些特殊現象依舊無法解答。
以長白山天池為例,作為我們國家最深的湖泊,就很少有人知道湖泊之中的魚群究竟從何而來。要知道其池水的海拔高度為2189.1米,在沒有原生魚群的情況下,外來的魚群根本沒有任何能力能夠抵達如此高度。
《長白山江崗志略》
光緒34年,調查員劉建封在經過四個多月時間的調查,又花費三年心血整理出有關長白山的第一份“攻略”——《長白山江崗志略》。在這部文獻之中,不僅詳細記載了長白山的緣起、圖志、相關地名以及資源,還專門記載了有關長白山的奇聞轶事。
更重要的是,即便到了今天,人們在研究勘探長白山的時候,同樣能夠借鑒《長白山江崗志略》中的資料。曆經百年尚能如此,我們不得不為古人的智慧和付出感慨。
在有關于長白山天池魚群的記載中,劉建封曾提到:“前有道人登白山,由懸雪崖下臨天池,見有倒鱗魚數尾,赤白色,躍于池中。”除此以外,劉建封還表示“土人雲,數年前有人至峰前,見魚數尾,紅黃色,跳躍乘槎河上”。
這裡的意思是說,有關于天池中的魚群,不僅有道人曾經見過數尾在池中遊躍,同時也有當地居民能夠作證,天池魚群的确是存在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紅黃色與赤白色各不相同,所以天池中的魚群還應該不在少數。
可隻要是了解長白山天池的人都知道,乘槎河全長隻有1250米,是世界上最短的内陸河流。如果人們在那個年代真的有看到過魚群在乘槎河中遊動,就不應該用“土人雲”的方式來記載,語氣也不會顯得如此推辭。
所以通過對志略記載分析之後,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猜測,有關魚群的記載,其實隻是作者對長白山天池的美好期盼而已。畢竟在勘測記錄之中,各種奇珍異獸多達1200餘種。即便是現如今已經瀕臨滅絕的生物,在這之中都有十分詳細的記載。
盡管長白山天氣嚴寒,可這并不能成為生物繁衍生息的阻礙。天池之外熱鬧祥和,天池内部卻孤寂冷清,這實在是令人頗為遺憾。對于劉建封的心情,我們也可以理解。
或許有人會想,僅僅通過所謂的“語氣”來判定這片區域是否有魚群的存在,是否過于武斷?事實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分析,主要是由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國内曾有一批生物系學者前去天池考察,根本沒有發現任何魚類的蹤迹。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長白山存在原生魚群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不僅如此,自1908年(光緒34年)至1960年,也僅僅隻有五十餘年的時間。在如此之短的時間裡面,如果曾經真的有魚群存在,它們留下的痕迹也一定會被發現。
環境需求了解生物生存發展的人都知道,環境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了解長白山魚群由來的問題時,我們還可以思考一下長白山天池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這個前提下,魚群是否有機會出現在天池之中。
根據地質資料記載顯示,1597年、1668年以及1702年,長白山都曾有過大規模的火山噴發現象,而天池積水也相當于連續經曆了三次火山噴發的侵襲。在這樣的威脅影響下,魚群想要在天池中生存,其實并不現實。
更重要的是,天池水的由來也同樣證明原生魚群存在的可能性極低。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天池水的組成中,除去一小部分是降雨積水以外,絕大多數水資源都來自于地下水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魚群能夠從地下水中進入天池内部的可能性實在太低。
事實上,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之中,類似長白山天池内外物種“差異性”的現象還有很多。當某一地區的水源在某種意義上和外界隔離之後,其他地區的水生物自然也不可能流動進入這片水域,即便偶有水陸兩栖生物,也隻不過是在飲水的過程中,加強了水性。
然而相比之下,天池環境更加嚴苛,其他地區或許隻是和外界的交流受到阻礙,所以沒有魚群的存在。可天池除了這種“阻礙”之外,長達十個多月的冬季以及平均僅有-7.3℃的氣溫,對絕大多數魚類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通魚類根本沒有辦法生存。而一旦遇到更加極端的天氣變化,能夠挺過難關的魚群就更是少之又少。
魚群的由來
既然原生魚群存在的可能性不大,那麼現如今生活在長白山的魚群究竟是從何而來呢?在當前科學界中,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天池魚群應該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後,由中朝兩國的人民共同放生其中。有關于這件事情,還要從1962年的《中朝邊界條約》開始說起。
在最開始的時候,長白山一帶一直都是我國滿族人民心中的聖地,其影響力絲毫不亞于武當與道教中人之間的聯系。可與此同時,這裡也是朝鮮人民心中的神山。隻不過在朝鮮境内,朝鮮人民習慣将長白山稱之為白頭山。
在《中朝邊界條約》簽訂以後,規定将天池劃為兩半,兩國共同管理。為了紀念此次事件,兩國人民決定在天池中放生一定數量的魚群。隻不過在那個時候,人們并不了解什麼樣的魚能夠适應在這裡生存,所以鳟魚、鲫魚、柳條魚都有很多。
時至今日,天池中的魚群數量和種類都比曾經要豐富了許多,而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另外一個觀點。位于火山口的湖泊雖然一般情況下不會有魚群存在,但這并不影響它能夠為魚群生存提供良好的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放生其實還算是比較理想的一種狀态。在很多人看來,放生隻需要将活魚放進天池池水即可,如果能夠在天池生活,自然不用為魚群擔心;如果不能夠在天池生存,那也隻不過是損失了其中一條而已。然而事實絕不像普通人想象得如此簡單,在放生這件事情上也同樣如此。
以西藏著名湖泊羊卓雍錯為例,當地居民就經常向湖水中投放魚苗以及放生魚類。可随着時間的不斷推移,現如今羊卓雍措中的魚群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湖泊本身自身的最大承載量,這對于某個地區的環境發展絕對是不利的。
長白山之所以能夠如此幸運,一方面是由于長白山天池自身的生存環境比較嚴苛,并不是所有魚類都能夠在這裡生存;另外一方面則是由于長白山天池也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的區域。當人力影響有限的時候,天池自然能夠将魚群控制在一定數量内。
事實上,當人們對随意放生可能給環境造成的影響了解得越發深刻以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明令禁止私自放生行為。尤其是以澳大利亞為例,因為放生而出現的生物治理問題,直到今天都沒有好的解決。
天池水怪
提到長白山天池的魚群,常年出現在各大奇聞轶事頭條上的天池水怪自然也不會缺席。在現如今絕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天池中的水怪正是在1962年人們開始向天池中放生魚群首次發現。
可其實早在劉建封撰寫《長白山江崗志略》之時,他就專門寫過一段文字描繪長白山天池水怪“天池中有一怪物浮出水面,金黃色,頭大如盆,方頂有角,長項多須,獵人以為是龍”。隻不過僅從描述來看,也能明白這完全是作者的又一美好想象。“山不在高,有仙的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像天池這樣的人間勝景,又怎會沒有伴生的靈物?
然而想象雖然美好,現實卻是要依據科學證據來支撐。當越來越多的人傳出自己看到天池水怪的消息之後,很多人都會認為這裡确實存在水怪,隻可惜天池太大,所以并沒有多少人能夠發現而已。
不僅如此,在很多相關文學作品的描述中,每個人的内心對天池都是十分敬畏的。所以當天池出現任何令人奇怪的現象時,不少人也會主動說服自己并選擇相信。可如果真的經過理性分析才會發現,天池水怪存在的可能性實在太小。
首先以體型來看,不少人都認為水怪的體型十分龐大,體長至少在幾米到十幾米之間。可隻要對生物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如此嚴寒的環境中保持如此巨大的體型,對能量的需求自然也十分龐大。可天池内部根本沒有多少魚群,又如何能夠為水怪提供能量?
其次就是在現代科技設備的幫助下,人們想要探測某一地區的生命存在與否,絕對比普通人想象的要簡單得多。可即便到了今天,人們依舊沒有收到相關的信息,這也與事實并不相符。
隻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水怪存在與否,其實并沒有那麼重要。即便是醉心于環境研究的科學家也會為天池的環境而驚歎,驅動普通人來到天山遊覽的好奇心,最終也會被天池帶來的驚喜完全替代。
結語幾十年的時間過去,天池内部的魚群逐漸發展壯大。雖說受制于食用資源的影響,魚群的發展速度一直都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内。可重要的是,這為人們在保護環境并與環境和平共處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在未來對某一生物放生的時候,或許可以多一點思考,避免因為自己的無知造成更大的生态災難。
除此以外,像這類偏遠地區的神秘感,其實都主要是由于人們的陌生感。當我們對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事物完全陌生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對方十分神秘。可如果有機會能夠一窺究竟就知道,其實神秘大都來自于想象。
以天池水怪為例,沒有去過天池的人總會想象這種生物的外貌形态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可隻有真正去過天池以後,才會停止對水怪的相關想象。也隻有到了這個時候,人的内心才會重新回到客觀的位置上去觀察相關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