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發了一個抖音的視頻,一間普通的教室裡,一個小學生模樣的學生,長得眉目清秀的小學生的一個回答:
請問:青蛙和癞蛤蟆有什麼區别?
答:青蛙坐井觀天,思想封建,是負能量。而癞蛤蟆想吃天鵝肉,思想前衛,有遠大抱負,是正能量。最後,青蛙成了飯桌上的一道菜,而癞蛤蟆上了貢台 ,改名為金蟬。所以說,長得醜并不可怕,關鍵你得想得美......
然後後面的學生就哄笑。
看完視頻,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代入,隻給兩種選擇,下意識的二選一,乍一看好像挺有道理的,代入進去,肯定選癞蛤蟆啊。
這個邏輯就是,說出差别,然後得出結果的差别,潛意識的誘導造成這種結果的差距就是因為前面說的差别。癞蛤蟆之所以“結果比青蛙好”,是因為它雖然長得醜,但是它想得美。
所以我們現實中,也要這樣。
很多雞湯的邏輯大概就是這樣,乍一看好有道理,但是很可能并不實際。
我們為什麼要代入到青蛙或者癞蛤蟆身上呢?癞蛤蟆比青蛙好,真的讓你從人變成癞蛤蟆你願意嗎?
上了貢台就比在餐桌上高貴?說到底這兩種不都是為人類所用?就好像被人類吃,人類吃得多就讓它有了高貴感?
所以這個視頻告訴你,你應該好高骛遠,哪怕醜,無所謂,想美點,你配得上的。
想得美并不是什麼不對的,沒有任何錯,但是任何道理都不是絕對的,很多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一個人如果想得美,努力去夠,那想得美讓他活得更有希望,也更自信,這沒問題。但是如果一個人自己明明差很多,偏要想得美,好高骛遠,不切實際,賭徒心理,就不好了。
很多年前,我妹天天看那些文辭優美沒有實際的書,比如《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都來不及了》《趁年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必做的100件事》《不要讓未來的自己讨厭現在的你》《誰不曾渾身是傷,誰不曾仿徨迷茫》等等......還有大冰的一系列書,什麼《乖,摸摸頭》《好嗎,好的》......
當時我妹就一直向往這些書中描述的生活,什麼青春無憾,詩與遠方。家裡全是這類書,個人狀态也變得好像很難去交流,在家就是關上門,耳機長期戴着,基本上不摘,在家也不摘,那感覺好像就是無病呻吟,關上門、插上耳機就是整個世界?我們都是俗人,不配跟她們這些詩與遠方的文藝青年說話,仿佛世俗的一切都污染了她們。給人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
當時她在學化妝,不知道怎麼樣的一個契機,說要去五台山一個道觀修行一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為了生活發愁。過這種簡簡單單吃齋念佛對的生活,淨化心靈。
她知道我媽不會同意,偷偷借錢買的車票,要出發的時候給我媽發了一條信息說了一下,那條短信大概意思差不多也是什麼田園生活,逃離世俗,自己的什麼夢想之類的。
好家夥,我們家從小不就是在農村生活嗎,那時候難道不是田園生活?
我媽急得不行,連夜訂票去車站截人。
現在我妹在做化妝的工作,前段時間讓兼職做攝影,收入可觀,提到以前這個事自己都覺得丢人,說自己當時咋想的,腦殼有包嗎?
有的人說雞湯寫出來,你要是信,并且按此行為,那是你自己蠢,怪誰呢。網絡上的這些就圖個樂子而已,較真了是你自己沒有主見。
但是這些傳播,潛意識的能夠改變思想和價值觀,或者換個詞,意識形态。這種傳播潛意識的改變,在某些環境下,真的會影響很多人的思想。
我們改變不了信息時代巨大的信息傳播。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多讀書,多思考,而不是看到什麼都覺得好像有道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