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疫情越來越嚴重了,趁着在家辦公的時間,抽空培訓學習,聽了數字化轉型賦能系列課程,受益匪淺。
“數字化”這個詞,相信大家經常聽到甚至自己也經常說,但“數字化”是什麼? 百度百科裡的定義是:是将許多複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适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内部,進行統一處理。
“這是啥...”,别說大家懵逼,就是我也覺得不好理解,而且百度百科裡定義的“數字化”,是技術層次的狹義解析,與我們平常說的“數字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當然,數字化的定義是什麼,我們不用去在意,我們要理解透徹的是“數字化”的本質,讓“數字化”在抗疫期間或疫情後為我所用。
數字化的本質,從商業角度看,我認為就是變與不變,抓住不變的,适應變化的,以不變适應變化,從變中看到不變。在當今這個VUKA時代,什麼是不變呢?就是“利人利己,共生共赢”,即“數字化”要始終抓住持續創造價值這條不變的線,穿透企業和客戶,提供“共生共赢”橋梁,共赢才能走向成功。那什麼是變化的呢?于企業視角來說,就是從縱向業務産品中心觀橫向客戶中心觀發展。如圖一,我們傳統觀念認為,數字化應該為多賣産品提供服務,即一個産品,盡量多賣給很多客戶,于是實現銷量和利潤。但是單一産品,我們知道,對客戶來說可替代性很強,為客戶創造價值有限。如今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企業,在利用數字化向橫向客戶中心觀發展,利用多元化的産品,為客戶提供多維、連續、深度的服務,與客戶深度粘合,持續為客戶創造效益。數字化應該就是賦能供給側的價值延伸到客戶,為客戶帶來産品、體驗、增值等不同價值,才是數字化的本質。
圖一
“數字化”打造新型商業模式,即利用“數字化”打造智情驅動企業。企業生産的傳統三要素是:規模、分工、組織,如果加上“數字化”的翅膀,将轉換為新的三要素:規模、智能、體驗。比如數據驅動的企業有美團、滴滴等,以情感體驗驅動的企業有星巴克等。打造智情驅動型企業,這是新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應有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