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春節的古詩都有什麼

關于春節的古詩都有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6 16:09:11

關于春節的古詩都有什麼?策劃/羅玉珍前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關于春節的古詩都有什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春節的古詩都有什麼(帶你進入古詩中的春節)1

關于春節的古詩都有什麼

策劃/羅玉珍

前言

今人的新年越來越有趣,可看可玩的琳琅滿目,這有賴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但在古代,大家依山傍水生活,沒有手機電腦,沒有五花八門的電子産品和玩具遊戲,可人們用智慧和熱情,營造熱鬧有趣、喜慶快樂的新年氛圍。本期文苑,我們特辟專版“古人如何過新年”,向您介紹古人與古詩中的新年,讓大家感受古老的溫情與祥和,同時祝願您在虎年裡平安喜樂、萬事如意!

那時的人這樣拜年

春節有很多習俗,拜年則是新年最為重要的一項活動。那麼,古人的拜年習俗有哪些講究呢?

●拜年的起源

據記載,最早的拜年起源于大年三十人們因為擔心年獸的襲擾而選擇躲在家中,直到正月初一早上才開門互相拜訪以恭賀新春并慶賀沒有被年獸吃掉。

自古以來,拜年的習俗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向長輩叩歲;另一種是平輩之間的相互道賀。

南朝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進屠蘇酒。”意思是說在正月初一這一天,無論是長者還是晚輩都要整理衣服和帽子,晚輩要按次序向長者進椒柏酒和屠蘇酒,從這段記載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南北朝時期親族之間拜年的規矩。

●宋代拜年開始使用“拜年帖”

社交性質的拜年興起于唐代,興盛于宋代。宋代,上層士大夫就有用名帖互相拜年的習俗。宋朝上層社會中,倘若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幅”兩字。

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記載:“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名刺”就是現在賀年卡的起源。“名刺”用梅花箋紙裁成,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的姓名、住址和恭賀文字。仆人拿着主人的“名刺”代替主人拜年,一是士大夫交友廣、關系多,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時又費力;二是有些人關系一般,甚至有些芥蒂,所以就不親自前往,免去了見面拜年的虛情和尴尬。

●古人的“拜年帖”上通常都會寫些什麼呢?

其實,古人的“拜年帖”上寫的字并不會很多。唐貞觀年間,國泰民安,唐太宗在新年時大宴群臣,曾用赤金壓制賀年卡,镌刻禦書“普天同慶”作為賜賞,恭賀佳節。普通的文人墨客通常是在紙片上繪制一些象征吉祥的花卉、人物等圖案,然後寫上自己的姓名送給親友,以此賀歲,一張賀年卡往往就是一帖精美的書法作品。

宋代的“拜年帖”隻是流傳于上層社會人物的一種拜年方式,直至明代,通過“拜年帖”拜年的方式才漸漸進入市井生活。明代傑出書畫家、文學家文征明曾在《拜年》詩中雲:“不求見面惟通谒,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随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可見當時賀卡起到了聯絡感情和互相拜年的作用,既方便又實用。

明代的“拜年帖”已經從士大夫階層走進普通人家,包裝也更加精美繁複。比如有的“拜年帖”用紅绫(一種紅色絲織品)制成,上面撒赤金形成文字;有的“拜年帖”所用的材料是整幅織錦,上面的吉祥話語是預先織成的。

到了清代,帖子上不但要署名,還要用印,而且有了專門盛放“拜年帖”的拜匣。它是一種用料名貴的木盒,上面雕刻花紋,甚至還裝飾着金銀等物。匣子裡除了放一張“拜年帖”外,通常還會放一些古玩珍品、金銀珠寶,有的甚至直接放銀票。

●清朝時開始“團拜”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連年誼,以敦鄉情。”大家歡聚一堂,拱手相拜,省去了到處奔走拜年的勞累。不過,在團拜之後,很多人仍要去上司處拜年,借機送上一份禮品。亦有志同道合的同僚,登門拜年,你來我往,把盞品茗,傾心交談,吟詩作對。

●古人拜年的儀式有哪些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則将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彼此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财”“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家裡拜年後,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由此可見,拜年是有序的,先拜家長,然後再拜鄰居親友;本人去不了的,還要派子弟前往代拜;有的有矛盾一年也不來往,這時也互相拜年,相逢一笑泯恩仇。

從儀式上看,拜年常見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作揖,雙手抱拳前舉,抱拳時,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叫“吉拜”;反之,右手握左手,則是“兇拜”。行禮時,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使用。

三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多用于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拜年,亦可用于平輩間拜年,男女皆行。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現已鮮有襲用。

五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

已西新正

[宋]葉颙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曆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律,松篁老态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賞析:這首詩講到天地、乾坤、歲月、山河,視野不可謂不大,但最終落到實處,講的是老百姓過年,正因為有老百姓過年的這種喜悅,天地的風霜仿佛都沒了,乾坤的氣象都溫和了,歲月雖老,但也添了新意,山河雖舊,但充滿了春意,屠蘇酒都把人喝醉了,人人歡聲笑語,好不快活。

守歲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绮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賞析:這首詩朗朗上口,詞句比較華麗,寫出了宮中的繁華绮麗,但讀起來卻有一股清朗之氣,尤其“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這句,讀來讓人如沐春風,而“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也讓人感到故歲離去新年到來的歡樂氣氛。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唐]孟浩然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随處樂,不見度年年。

賞析:除夕之夜,孟浩然在樂城張少府宅度過。張子容為孟浩然的相知好友,在朋友家喝着柏葉酒,吃着年夜飯,守歲聽曲,共叙友情,一定是令人心情愉悅的。府内畫燭長筵,客人熱鬧,燈火輝煌,好不氣派。這種氣氛,讀來令人羨慕。

元日樂天見過因舉酒為賀

[唐]劉禹錫

漸入有年數,喜逢新歲來。

震方天籁動,寅位帝車回。

門巷掃殘雪,林園驚早梅。

與君同甲子,壽酒讓先杯。

賞析:年歲漸老的劉禹錫仍然在這首詩中表達了非常樂觀、豁達的心境,對與新歲的相逢表示歡喜。本詩除了描寫開朗的心境,也寫到了深冬時節的殘雪和早梅,有情有景,如臨其境,仿佛一幅畫。後又描寫到一個更讓人動容的畫面,即舉杯喝酒的場面,“與君同甲子,壽酒讓先杯。”友誼感人,其樂融融,讀來也頗有豪氣。

探春令

[宋]趙長卿

笙歌間錯華筵啟,喜新春新歲。菜傳纖手青絲細。和氣入、東風裡。

幡兒勝兒都姑媂,戴得更忔戲。願新春以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賞析:在這首詩中,華美、樸素的詞語交相呼應,營造了一個美好的過年場景。笙歌響起,華筵開始了,“喜新春新歲”中兩個喜字,将那股子喜氣毫不吝啬地寫出來,一家人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喜氣洋洋賀新歲,親戚朋友都來了,穿戴漂亮,相互敬酒,祝願大家在新春以後都吉祥如意。結尾十分通俗易懂。

除夜

[唐]戴複古

掃除茅舍滌塵嚣,一炷清香拜九霄。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筳開聽頌椒。野客預知農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賞析:真是一首樸素的好詩啊,雖是古詩,放在現在也毫不違和。詩中描述得很有畫面感,仿佛看到他們正在那兒辭舊迎新:掃除茅舍裡的灰塵,用一燭清香朝九霄拜一拜,送走這殘留的臘月的氣息,一年就剩下今宵了,很快就要過新年了。生一盆大火,點一些爆竹,聽着它的轟鳴聲,吃着年夜飯,多麼開心啊!下雪了,瑞雪兆豐年,農人們知道來年的農事能夠有好收成,描寫得一派和平喜悅。

迎春

[清]葉燮

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賞析:對這首詩中所言,你是否有同感?至少,“春在千門萬戶中”這句是讓人非常有共鳴的吧,新春一來,所有老百姓的家中、心中,都充滿濃濃的春意。這是人性的表達,是一種親民的,接地氣的表達,在詩人眼中,“肩摩毂擊樂融融”,描寫的正是過年的熱鬧,寫出了老百姓們的和美與幸福。

【來源:株洲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