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我國大多數中小學生一直都很向往的地方,十二年寒窗苦讀,換來今天金榜題名,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但讀大學隻是一個新的起點,去到大學後,在沒有高考壓力的真空下,有的同學開始迷失方向,以玩遊戲度日;有的同學感到大學沒有自己相像中的高大上,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還有的同學樹立新的奮鬥目标,做好自己的學業和職業規劃,高質量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現身說法,談談如何高質量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20多年前,我參加高考,被一所一本大學錄取,成為了高中班裡唯一一個考上本科的學生。去到大學後,開始了為期三周的軍訓,最後一天是實彈射擊項目。
當時感受到了大學與高中的第一個不同,就是軍訓時間長短不同,當年我們高中的軍訓隻有三天,更不可能有實彈射擊項目,當然現在的高中軍訓變成了一個星期左右。軍訓結束後開始進入正式的課堂學習,發現了大學與高中的第二個明顯不同是大學班級的教室不是唯一的和一成不變的,一般是這兩節上這個科目在這一間教室,下兩節上另外一個科目又換到另外一間教室,而且上晚自習的教室也是靈活的、不固定的,也沒有班主任(輔導員)檢查你晚自習到不到位,這在高中是不可思議的。
第二個不同是不像高中那樣天天有班主任(輔導員)來看管我們,具體班級事務都是班團幹來管理,隻有重大事情輔導員才會出面布置一下。
第三個不同,不像高中那樣整天都有作業或做題(我讀的是文科專業),偶爾老師布置作業都是要求寫2000到3000字的文章,我們的高中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寫800字左右。下午在沒有課的情況下,男同學們一般都選擇睡懶覺,到3點多鐘起床後就去打一兩個小時的籃球(當時還沒有盛行互聯網與手機)。
這樣的學習與生活大約過了一個月,我漸漸發現大學的學習沒有我相像中那麼高大上,即沒能學到期待中的那麼多實用的知識(可能是因為我學的是相對冷門的文科專業吧)。為了尋找答案,我選擇了三個途徑,一是去大學圖書館找相關的書來看,了解到了一些大學學習與高中不同之處,但還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我的困惑;二是找到同專業的大四的老鄉來問,老鄉的回答是:大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是一下子就感受出來的,到了你大四畢業時,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與高中是不一樣的。我當時聽到似懂非懂;後來又寫信給我的叔叔,他大學畢業,已經參加工作多年。當年他回信給我,裡面的内容大概還記得:大學隻是給你提供一個成才的土壤與環境,一個人是否成才,能學到多少知識,關鍵是看自己。我當時依然是看得似懂非懂。(看來朱熹說的“格物緻知”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自己的多方打聽下,了解到當時的大學校園很盛行四句話:“大一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時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時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時知道自己知道。”我當年對這四句話是霧裡看花、一頭霧水。當時就知道我想要一些實在實用的東西,但這些東西是什麼,在哪裡,怎樣獲得,沒人告訴我。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度過了四年。
大學畢業時,想到父母年邁,自己有個本科學曆應該也夠用了,為了不加重父母負擔,所以畢業後我直接參加工作,當年我們班裡大約有13個同學報考了研究生,後來隻有2個沒考上,還有兩個保送讀研究生,還有1個留校。時間證明,這些同學是混得比較好的。我認為他們度過了高質量的大學生活。這些同學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學生幹部、大學學霸和對自己大學學習有明确目标與長遠規劃的同學。後來考研究生的同學畢業後都留在了城市工作,不考的同學則大多數回到縣裡,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去了鄉下。當年不報考研究生也成為了自己大學最後悔的事情之一。
參加工作20多年來,我也常常回顧過去,特别是自己的大學階段,總結以往人生。要是當年有人引導一下我“如何高質量度過大學生活”,我現在的工作地點、工作單位、工資待遇應該比現在要好。下來我結合自己的過往,總結一下經驗教訓,要想高質量度過大學生活,争取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要明白大學學習與高中學習模式的不同。高中很大程度依靠老師的引導,學習科目與内容相對較少,也比較固定,而且比較重視考試、做題與分數;大學主要依靠自己,大學老師起的作用大約是30%,自己占70%,學習的内容多數是通才教育加專業教育,在時間與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任意擴展。大學更重視能力與個人的素養。
2、如果有條件,性格又合适,争取成為學生幹部,一是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二是有多一點的保研或留校的機會(現在的大學不知道還是不是這樣)
3、搞好與大學老師的關系,争取多一點深度接觸大學老師的機會(大學老師一般都是上完課就走),一部分大學老師手上有學習或就業的機會或資源,你和他熟悉,機會才屬于你。
4、要是做不了學生幹部,就要在大一時就做好自己的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争取成為一個大學的學霸,這樣無論是對自己今後的考研、保研還是出來參加工作,都是有極大幫助的。
5、多學習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特别是核心知識,讓自己成為某一領域的行家,為自己的專業學習保駕護航,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6、最後一點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專業學習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多參加社會實踐,特别是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實踐。争取多參加與本專業的各種比賽競賽,考取專業關相證書等。
現在孩子也考上了一所211大學,我就用上述的幾觀點來引導他,希望他能吸取我當年的經驗教訓,高質量度過他的大學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