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三是《儒林外史》中一個典型的人物,一方面他是一個市井奸棍,幹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敢作敢為、言而有信的豪俠,與假名士們的虛僞、窮酸形成鮮明的對照。潘三交的很多朋友實際上都隻是為了獲取利益,而他唯一真心對待的朋友,其實隻有匡超人一個,然而匡超人卻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潘三落難的時候,匡超人的本性就徹底暴露了出來。
潘三東窗事發被抓捕入獄,非常希望與他的“好兄弟”匡超人會一會,叙叙苦情,并托人轉告了匡超人,隻可惜此時的匡超人已經完全忘了潘三往日對他的恩情,還講了一番令人惡心的官話、大話。不知道潘三得知了匡超人這樣的答複後會有怎樣的反應,一定非常後悔當初錯把匡超人當成了兄弟。然而匡超人實際上就是這樣的無義小人,隻怪潘三自己粗心大意,相處多年竟沒有發現。
《儒林外史》中對于匡超人有大恩的有兩個人,在潘三之前還有馬二先生,但匡超人是怎麼樣對待馬二先生的,同樣的忘恩負義。在胡三公子的生日宴會上,當有人當着衆人大放厥詞,肆意批判馬二先生時,匡超人竟無動于衷。馬二先生對匡超人有大恩情,雖說施恩不忘報,但作為得到恩惠的人,總應該把恩人記在心裡,在公共場合也應該維護恩人的形象吧?但是匡超人并沒有,裝聾作啞假裝與馬二先生不熟,成了他當時做出的選擇,可見此人很早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匡超人與潘三交上朋友以後,潘三很瞧不起匡超人之前的那幫文人朋友們,說他們是“有名的呆子”,并揭露了假名士們迂腐、窮酸、 徒有虛名的本質。客觀地說,杭城的假名士們的确沒什麼真才實學,也的确如潘三所說的那樣,但是他們之中的有些人,尤其是景蘭江,對匡超人一直挺照顧的,也算是有恩于匡超人。然而匡超人跟着潘三以後,賺錢比以前更多更容易了,就真的再也不與之前的文人朋友們來往,匡超人的忘恩負義被進一步揭露。
潘三第一次請匡超人到家裡,就遇到兩件見不得人的交易,第一件是把逃跑的使女荷花私自賣給一個姓胡的财主,第二件是給被搶了老婆的施美卿寫一個假婚書以讨回老婆。這兩件交易都是觸犯刑法的,第一件就是拐賣人口,第二件就是假冒官府的文書,而且都是匡超人參與辦理的,後來事情辦成了,匡超人欣然接受了二十兩銀子。可見匡超人此人愛财如命,完全不顧及是否觸犯刑法,也不顧及是否與公平正義背道而馳,簡直就是一個可以出賣一切的投機者。
匡超人擁有怎樣的人品與素質,潘三一直在匡超人身邊,他應該看得最清楚,或許因為潘三本就是一個市井奸棍,所以他不覺得做那些事情有什麼不妥,隻要能賺錢就好。既然是這樣,匡超人可以對馬二先生和景蘭江忘恩負義,同樣可以對潘三忘恩負義,如果一切都還好,潘三就是匡超人的兄弟,如果潘三被抓捕入獄,匡超人就不再有潘三這個兄弟了。所以潘三在牢房裡還寄希望于匡超人去會一會他,去與他叙叙苦情,這根本就是打錯了算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