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最懂、最欣賞關羽的還是曹操,不管是曹操放了關羽,關羽過五關斬六将,還是關羽華容道釋放曹操,曹操始終把握了關羽的心理,并且關羽最後一次見曹操,以及曹操最後一次見關羽,曹操都說了一句相同的話。
當時正值赤壁之戰,由于曹操的戰略失誤,以及孫劉的聯合,一代枭雄曹操赤壁大敗,隻得于烏林蘆葦叢中奔脫,葫蘆口上突圍,于華容道遇關羽。
此時的兩人已經都名揚天下,而關羽的成名,拜曹操所賜,現在的哦兩人又分屬于不同政治集團的豪傑,關羽和曹操最後一次相會于斯。
操曰:“既到此處,隻得決死一戰!”衆将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複戰?”程昱曰:“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淩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于彼,今隻親自告之,可脫此難。”操從其言,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将軍别來無恙!”
将軍别來無恙!
而關羽大概浮想聯翩的是當年客居曹操帳下,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錦衣美女享之不盡的景象,更有五關斬将承蒙曹操的厚恩。關羽在猶豫是不是要恩将仇報。
恩将仇報最後沒有發生,否則就不是那個重情重義的關羽,關羽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終為情所動,冒着被殺的危險(實際上沒有),而放了曹操一條生路,以報曹操的成名之恩。
光陰荏苒,歲月輪回。
關羽水淹七軍,逼得曹操幾欲遷都以避其鋒。後敗走麥城。最終被孫權部下所殺,而孫權将其頭顱割下,獻于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關羽既殁,孫權遣使以木匣盛關羽首級送與曹操。
年邁的魏王班師回洛陽,曹操和關羽最後一次相見,此時兩人已經陰陽相隔
操遂召吳使入。呈上木匣,操開匣視之,見關公面如平日。操笑曰:“雲長公别來無恙!”雲長公别來無恙!
雲長公别來無恙!
雲長公别來無恙!
重要的話要說三遍!
或許這個時候曹操的笑,是苦笑,他應該比較恨孫權。于是曹操以王侯之禮,葬于洛陽南門外,令大小官員送殡,操自拜祭,贈為荊王,差官守墓。
關羽水淹七軍,逼得曹操幾欲遷都,華容道雖放了曹操,但是曹操狼狽不堪,而曹操對關羽始終如惜。原著中還有幾處可以窺見。
卻說孫夫人回吳,孫權曰:“今吾妹已歸,與彼不親!”喚集文武,商議起軍攻取荊州。正商議調兵,忽報曹操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孫權大驚,且按下荊州,商議拒敵曹操。
雲長單刀赴會,自回荊州。魯肅即時使人申報孫權。權聞之大怒,商議起傾國之兵,來取荊州。忽報:“曹操又起三十萬大軍來也!”權大驚,且教魯肅休惹荊州之兵,移兵向合肥,以拒曹操。
這應該是一個怎樣的感情,應該是對英雄和人才的賞識,發自内心的喜歡吧。
本文曆史百家争鳴編輯魯速綜編,部分内容參考自網絡,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曆史百家争鳴公衆号:ihxory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