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朋友曾經看過《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劇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神劇,疫情期間,重溫了一下越發感覺到這部劇的魅力。關于這部劇的解讀已經有很多,繼續給大家解讀的話就有點兒班門弄斧,現在就占用大家一點時間,給沒看過這部劇的朋友們安利一下這部劇裡的靈魂配角——鄭泌昌。
“和光同塵”(和、同:混合。和光:把所有的光彩混合在一起。同塵:與塵俗相同。)形容與世俗混同,不突出自己,不露鋒芒,與世無争,後也指随波逐流。用于書面語,比喻性較強,在句中可作謂語、賓語、定語。
鄭泌昌,嘉靖二十一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外放至地方任知縣知州,十餘年不得升遷。後依附于嚴黨第一智囊羅龍文,經羅舉薦,任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撫。改稻為桑失敗後,貪墨事發,被革職查辦。
《大明王朝1566》小說第17章
整部劇中鄭泌昌和高瀚文是唯二的直言翰林院出身,相較于高瀚文的人見人愛,順風順水,鄭泌昌就顯得陰險狡詐,自作孽不可活的多了。可是細思極恐,真的是這樣嗎?論才智你看劇中的高瀚文有鄭泌昌才思敏捷嗎?而且你看高瀚文也是嚴黨舉薦的,如果不是一直有人護着他,以高瀚文的腦子早不知道被扔那裡去了,即使活着他最後說不定也就兩種解決,要不依附嚴黨同流合污,要不保持正義含冤而死。
何茂才憨憨,搞笑源泉
從鄭泌昌一出場我們就可以看出他不是個好人,再加上連體嬰憨憨炮仗何茂才蠢笨的襯托,更是襯得鄭泌昌世故圓滑、陰險狡詐。可是就劇情整個順下來,你會發現,他也隻是從開始被動接受嚴世蕃毀堤淹田的任務,到後續為求自保一步步走上絕路,事情的發展追趕着他成為了那樣一個人。
平心而論,他一個翰林出身的才子,一腔熱血還未噴灑,在那樣一個官場上,沒有人脈,沒有背景,不知道觸碰了誰的蛋糕,就直接被降職去當個小知縣,十餘年未得升遷,人的一生又有幾個十餘年。這十餘年中他又是看到了多少,受到了多少不公平,才會被逼無奈,放下自己的堅守依附嚴黨。而且就算一個人相當“狗腿子”也不是随便就能當的,更何況鄭大人依附嚴黨之後即刻就平步青雲,沒點真才實學他能成嗎?畢竟沒人會踢一條死狗。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中間人,誰都拿捏他啊
從另一方面講,事件已經出了,為求自保開始進行算計,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口才、頭腦邏輯哪一樣不令人震撼。當拍檔何茂才還看不清事情緣由陰陽怪氣他的時候,他已經看清事情來龍去脈,并采取措施,一步步力挽狂瀾,雖然以失敗告終,锒铛入獄,畢竟他面對的是鐵一般的海瑞。而且你看海瑞對待鄭泌昌、何茂才的态度也是不同,畢竟鄭大人還是有點子涵養在身上的。這像不像《人民的名義》裡的祁同偉。
身穿朝服的鄭泌昌鄭大人像個無賴,虛僞狡詐,可真當鄭大人入獄之後,就像是裂縫的光終于開出了大口,綻放光芒。也許是了然自己的情況,最後的宣洩。“文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獸。披上了這身皮,我們哪一個不是衣冠禽獸”。相較于祁同偉,祁同偉堅定的選擇黑暗的道路,并且做出大家都痛恨的壞事,鄭大人也是保護自己前提之下,被動的被選擇,被推進,有句話說的好啊“英雄在權力面前,也是工具!”。
說到底鄭大人也是才算是“和光同塵”,有自己的光也不免同塵而行。劇中鄭大人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甘雨老師演繹,更是給此人物增添了些許色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