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蕪湖信息工程學院全國排名第幾

蕪湖信息工程學院全國排名第幾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7 13:22:13

12月10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于首批現代産業學院名單的公示》。公示稱,經各地各高校自主申報、專家綜合評議等相關工作程序,形成首批現代産業學院名單。據統計,共49所高校的50個現代産業學院入選。其中,安徽工程大學——機器人現代産業學院入選現代産業學院。

蕪湖信息工程學院全國排名第幾(剛剛教育部公示)1

圖片來源:教育部官網

首批現代産業學院名單如下:

蕪湖信息工程學院全國排名第幾(剛剛教育部公示)2

雙擊查看大圖

《首批現代産業學院名單》上,安徽省共兩所高校入選,分别是:合肥工業大學和 安徽工程大學。

首批現代産業學院名單

蕪湖信息工程學院全國排名第幾(剛剛教育部公示)3

安徽工程大學

安徽工程大學位于安徽省蕪湖市,是一所以工為主的省屬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點建設院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項目建設高校、安徽省高校綜合改革首批試點院校、安徽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高校創新自主權改革試點單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理事單位、教育部高教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會員單位、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成員單位,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學校辦學曆史始于1935年創設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級工校,曆經蕪湖電機制造學校(隸屬于原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蕪湖機械學校、安徽機電學院、安徽工程科技學院等辦學階段,2010年更名為安徽工程大學。

截至2021年4月,學校占地面積1700餘畝,校舍建築總面積65餘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98億元;設有15個二級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開辦有60個本科專業;研究生培養方面,有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别;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餘人,教職工1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餘人。

蕪湖信息工程學院全國排名第幾(剛剛教育部公示)4

安徽工程大學校園風光

蕪湖信息工程學院全國排名第幾(剛剛教育部公示)5

安徽工程大學校園風光

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此前發布的《現代産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明确了現代産業學院的建設目标和建設任務:

建設目标:

經過四年左右時間,以區域産業發展急需為牽引,面向行業特色鮮明、與産業聯系緊密的高校,重點是應用型高校,建設一批現代産業學院。在此基礎上,引導高校瞄準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點,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增強辦學活力,探索産業鍊、創新鍊、教育鍊有效銜接機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術與物質資源共享機制,完善産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企業兼職教師評聘機制,構建高等教育與産業集群聯動發展機制,打造一批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示範性人才培養實體,為應用型高校建設提供可複制、可推廣的新模式。

建設任務: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面向産業轉型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以強化學生職業勝任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标,以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深化産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方式方法、保障機制等。鼓勵打破常規對課程體系進行大膽革新,探索構建符合人才培養定位的課程新體系和專業建設新标準。推進“引企入教”,推進啟發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改革和合作式、任務式、項目式、企業實操教學等培養模式綜合改革,促進課程内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産業需求融合。協調推進多主體之間開放合作,整合多主體創新要素和資源,凝練産教深度融合、多方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提升專業建設質量

圍繞國家和地方确定的重點發展領域,着力推進新工科與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融合發展,深化專業内涵建設,主動調整專業結構,着力打造特色優勢專業,推動專業集群式發展。緊密對接産業鍊,實現多專業交叉複合,支撐同一産業鍊的若幹關聯專業快速發展;依據行業和産業發展前沿趨勢,推動建設一批應用型本科新專業,探索本科專業創新發展的建設路徑;推進與企業合作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引入行業标準和企業資源積極開展國際實質等效的專業認證,促進專業認證與創業就業資格協調聯動,提高專業建設标準化、國際化水平。

(三)開發校企合作課程

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教材編制和課程建設,設計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加快課程教學内容叠代,關注行業創新鍊條的動态發展,推動課程内容與行業标準、生産流程、項目開發等産業需求科學對接,建設一批高質量校企合作課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以行業企業技術革新項目為依托,緊密結合産業實際創新教學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綜合型、設計性實踐教學比重,把行業企業的真實項目、産品設計等作為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的選題來源。依據專業特點,使用真實生産線等環境開展浸潤式實景、實操、實地教學,着力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對産業的認知程度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四)打造實習實訓基地

基于行業企業的産品、技術和生産流程,創新多主體間的合作模式,構建基于産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的實踐教學和實訓實習環境。統籌各類實踐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科技産業園、行業龍頭企業等優質資源,構建功能集約、開放共享、高效運行的專業類或跨專業類實踐教學平台。通過引進企業研發平台、生産基地,建設一批兼具生産、教學、研發、創新創業功能的校企一體、産學研用協同的大型實驗、實訓實習基地。

(五)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

依托現代産業學院,探索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設置靈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選聘行業協會、企業業務骨幹、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的有效路徑。探索實施産業教師(導師)特設崗位計劃,完善産業兼職教師引進、認證與使用機制。加強教師培訓,共建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崗位,開展師資交流、研讨、培訓等業務,将現代産業學院建設成“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開展校企導師聯合授課、聯合指導,推進教師激勵制度探索,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

(六)搭建産學研服務平台

鼓勵高校和企業整合雙方資源,建設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發揮學校人才與專業綜合性優勢,圍繞産業技術創新關鍵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實現高校知識溢出直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應用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強化校企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産品研發、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學科研任務,共享研究成果,産出一批科技創新成果,提升産業創新發展競争力。大力推動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及時引入教學過程,促進科研與人才培養積極互動,發揮産學研合作示範影響,提升服務産業能力。

(七)完善管理體制機制

強化高校、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多元主體協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組織架構,探索理事會、管委會等治理模式,賦予現代産業學院改革所需的人權、事權、财權,建設科學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體系。充分考慮區域、行業、産業特點,結合高校自身禀賦特征,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模式,增強“自我造血”能力,打造高校産教融合的示範區,實現教育鍊、創新鍊、産業鍊的深度融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