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還記得民族英雄嶽飛一天,就一天也不會忘記秦桧,就不會忘記"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幾大奸佞罪臣,秦桧就是宋朝最有名的那一位。
荀子說:"性者,本始材樸也;僞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僞之無所加,無僞則性不能自美。性僞合,然後成聖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而秦桧,看起來就是把人性的劣根性踐行了個透透徹徹。
但是,他真的是對"作惡"從一而終嗎?他真的,就是一個隻懂幹壞事而無所作為的臣子嗎?
秦桧,字會之,祖籍江甯(今江蘇省南京市),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出生于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境内)。秦桧的父親秦敏學先後做過玉山縣令、古縣縣令,因而秦家家境隻能算一般。秦桧早年不得不外出做私塾先生,以養家糊口。對于這樣碌碌無為的日子,秦桧曾說"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狲王"。
終于,在北宋政和五年(1115),秦桧進士及第,釋褐為官,初為密州教授。後來,他又考中詞學兼茂科,成為當年僅有的五位中舉之人之一,任太學學正。
靖康元年(1126),秦桧向宋欽宗呈《上欽宗論邊機三事》,建議對南侵的金軍應"不宜示怯,以自處削"。
這像是一個有心投誠的奸臣的上書嗎?這像是後來我們大罵特罵的那個秦桧嗎?
不像,一點都不像。早年的秦桧,可以說是北宋朝廷中堅決的主戰派。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面對金兵圍城的困境,身處汴京城内的秦桧再次上書議論軍機四事。他提到,應該召集百官商定詳細的應對策略,進一步加強皇城守備。面對金兵圍城這一定局,秦桧表示可以将金軍将領安置在城外。而如若金國要求北宋割地,那麼最多也隻能割讓燕山一路,不能再多。
結果宋欽宗不但沒考慮秦桧的建議,還将他調派到河北割地使張邦昌手下,做一個在秦桧看來專職割地事宜的幹當公事。為了表達自己抗金意志的堅決,秦桧随後多次上書請求辭去此官。
之後在禦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吳開的推薦下,秦桧任殿中侍禦史、左司谏。之後宋欽宗召集群臣商議與金國的割地議和之事,朝中多數官員都贊同割地,而唯有秦桧等三十六人不贊同。
不久後,秦桧升任禦史中丞。直到俸祿千石,秦桧都還是宋朝廷中堅定的主戰派。而他的政治立場,在他被擄北上而歸國後,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靖康二年(1127),投降的宋徽宗和宋欽宗被貶為庶人,金人想要立異性傀儡帝王來控制宋。此事遭到秦桧等人的堅決反對,他們還上書請求讓宋宗室子弟為帝。因為這一舉動,秦桧也被扣押在金軍營,随後和二帝一起被押解北上。
在南宋建立後,宋高宗派秦桧潤色議和書,并将與金溝通的重擔也交給秦桧。為了和金高層取得聯系,秦桧重金賄賂金宗室名将完顔宗翰。其後,秦桧被金太宗完顔晟賜給其弟完顔昌。由此,秦桧開始了他的賣國之路。
在二帝還在金做階下囚,被擄百官還堅守氣節始終不肯投降的時候,秦桧已經深得金宗室賞識,獲賞錢萬貫、絹萬匹了。而他其後始終堅持割地賠款,向金俯首稱臣的醜事,千百年來,人盡皆知。
秦桧後來确實很壞,壞到他完完全全對得起他"千古罪人"的稱号。但從他整個為官經曆來看,至少他在的前半程看,他是個堅定的愛國者。他也曾是北宋主戰派的一員,也堅決反對"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寝"這樣的綏靖政策。然而他終究是變了,從一位忠臣,淪為了民族罪人。
在秦桧後來做過的那麼多壞事之中,他迫害嶽飛一事算是最有名的。不過嶽飛被害,不是秦桧一個人的"功勞"。或者說,秦桧其實是在宋高宗趙構的示意下,做了宋高宗的劊子手,對嶽飛進行了愚蠢且殘忍的打壓的。
熟讀中國古代史的朋友們,對開國皇帝大殺功臣一事應該并不陌生。宋高宗雖然是在亂世中坐上皇位的偏安王朝的開國皇帝,但他同樣需要采取措施鞏固自己的統治。
嶽飛、韓世忠等大将确實是趙構登基成功的大功臣,但對趙構而言,他們也是功高震主的大威脅。因而嶽飛終死,韓世忠也被逼不得不離開政壇。而替宋高宗幹這些壞事的秦桧,就更是成為了衆矢之的。
秦桧真的很壞,這毋庸置疑。然而我們如果真的要看一個曆史人物,自然是要盡可能的看他的一生,看他的全貌。秦桧壞,但他也曾好過。隻不過他壞的太甚,以至于成了千百年來都無法被原諒的千古罪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