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尚書早年稱作啥

尚書早年稱作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1 01:12:17

相傳孔子白頭整理《尚書》,讓上古美德流傳後世。

敦煌遺書,洞藏千年,讓華夏文明的精髓綿延不絕。

在中國典籍的字句中講述着先人們的治國理念和處世之道;在中國典籍的篇目裡記錄着祖先們的深邃思想和無窮智慧。這些寶貴的中華文化密碼在告訴着每一個中國人,我們從何而生,為何而來,而又該去向何處。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尚書》流傳了兩千多年,不論是堯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還是夏商周,民望興替,禮德治邦,都在講述着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構建古老文明的知識體系。

一、《書》的曆史

《尚書》被稱為“政史之祖,史書之源”,相傳或為孔子晚年整理編纂。《尚書》整理的過程及流傳當中,有一個人非常重要——伏生。

尚書早年稱作啥(尚書原來是他呀)1

伏生(倪大紅飾)

伏生,他生在周的末年,到了秦朝當了博士,秦末由于楚漢戰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他也流離失所。但是就在他逃命之前,他把一部《尚書》藏在自己家的牆壁之中。後來到了漢惠帝的時候廢除了“挾書律”,這時,他輾轉回到家鄉,把壁鑿開,結果,《書》已經不是之前那個樣子了,隻剩下28篇。

到了漢朝,《尚書》傳播相當興旺,漢文帝派晁錯到伏生家學《書》,在漢武帝末年,人們在孔子故宅的牆壁裡發現了一部《尚書》,但那是用先秦古文字所寫,後世稱它為古文《尚書》,孔子的孫子孔安國竭盡全力推廣,使之廣為流傳。但是到了西晉,“永嘉之亂”以後,官方所藏《尚書》版本失傳。東晉初年,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獻出了一部據說是孔子後人孔安國所傳的古文《尚書》計五十八篇,雖然篇目多于伏生所傳授的《尚書》,但很多内容基本相同。鬥轉星移,王朝更疊。唐文宗開成三年,人們用巨大的青石刻成了《開成石經》。清朝末年,積貧積弱,敦煌藏經,命運多舛,流散世界各地。1910年,部分經卷被運到京師。現在,一萬六千餘件敦煌藏經存于中國國家圖書館,位列四大鎮館之寶。《尚書》便是其中一部分。

二、伏生與《書》

伏生壯年時曾為秦博士,秦起焚書之火,天下《書》大多被毀,伏生隻知國藏《書》一部,伏生家藏一部。項羽入鹹陽,一把大火,國藏之《書》化為灰燼,伏生家藏之《書》或為僅存的一部,伏生視《書》如命,伏生與其妻、其子為逃兵火,帶上一車《書》,坐馬車出鹹陽回山東老家。中途遭遇兵劫,愛子護《書》,以命相搏,被亂兵殺死。伏生與妻女颠沛流離,其妻病重。那天,天降大雪,其女險些凍餓緻死,為取暖要燒掉一車書簡,其妻誓死力拒:“這一車《書》是愛子以命相搏才得保全。”其妻一路挨餓受凍,已經氣衰力竭,其妻深知這一車《書》如愛子性命,已經比她自己的性命更為重要了。那一夜,其妻躺在伏生懷中病亡,她永遠留在了那片荒野。

未曾想,伏生千辛萬苦回到家鄉,家鄉也遭兵火,隻好将《書》藏于故宅牆内,外出避難。二十餘年颠沛在外,伏生無時無刻不挂念家中藏《書》。待天下初定,伏生再回家園,發掘牆壁,書簡多以朽毀,完整的篇目僅餘二十八篇。

尚書早年稱作啥(尚書原來是他呀)2

《伏生授經圖》

三、《書》的好處

1、《書》百篇,選了數年;《書》百篇,為何而選;《書》百篇,何為精髓?

上古先賢的言行記載在《書》裡,讓後世讀《書》而知先賢治政之本,讓後世讀《書》而知朝代興廢之由,讓後世讀《書》而知個人修身之要!

2、《書》好在哪裡?

《尚書·禹貢》讓後世知華夏九州從何而來;《尚書·牧誓》讓後世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注:文章中的語句摘抄自《典籍裡的中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